曾是中國軍事絕密,埋藏近50年後重見世人,今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摘要:“816”代表著一個埋藏在重慶山區地下近50年的重大國家機密,工程所在地“白濤”作為地名在地圖上消失20多年,如今的“816地下核工程”變成了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國防教育工程。

“816地下核工程”當年被列為絕密級軍事機密,由工程兵第54師承擔建設,並從全國大量調集人才,先後有6萬多人參與施工,當時對外稱是“國營建新化工機械廠”。

曾是中國軍事絕密,埋藏近50年後重見世人,今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直到1984年2月份,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816工程”被封閉了起來,始終沒有正式投入過生產,當時已經完成了85%的建築工程和60%的安裝工程,總投資達近7.4億元人民幣。

因為工程保密的原因,工程所在地“白濤”作為地名在地圖上消失了20多年,在2002年,國防科工委下達解密令,經過幾年的醞釀籌備,在2010年,作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中國唯一解密核反應堆,816洞體工程的部分區域,開始成為旅遊項目。

曾是中國軍事絕密,埋藏近50年後重見世人,今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洞體緊鄰烏江、背靠武陵山,隱匿性可以說是非常好,進入洞體後,你會發現“洞中有樓、樓中有洞,洞中有河”,在這裡面,一不小心可能就會迷路了。在2016年,這裡曾休整一年後重新開門迎客,如今對外開放的景區綜合運用聲光電效果,並模擬還原核工程原有的部分功能。

“我們在101區域3樓鍋底搭建了玻璃廊道,模擬核原料的反映綠光,遊客從鍋底上方穿行而過,可以身臨其境的感受鍋底50年的沉積。”參與“816工程”封閉打造的重慶建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元軍告訴記者。

曾是中國軍事絕密,埋藏近50年後重見世人,今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

“之前我們開放的代號101、104區域只是整個工程的冰山一角,這次改造工程將會全新開放105、221、229區域,全程旅遊時間從原來的1個小時增加到3個小時左右。”中共重慶涪陵區委常委、副區長劉康中告訴記者。

曾是中國軍事絕密,埋藏近50年後重見世人,今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據瞭解,816地下核工程總面積高達10.4萬平方米,大型洞室有18個,為修建該工程,整座大山被挖空,洞廳共9層高達79.6米,總長24公里。在2018年,816工程入選為“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曾是中國軍事絕密,埋藏近50年後重見世人,今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

816洞體可以預防100萬噸當量氫彈空中爆炸衝擊和1000磅炸彈直接命中攻擊,還能抵抗8級地震的破壞,經專家論證,“816工程”是我國三線建設這段不能被磨滅歷史的重要代表性工程,作為曾經的核工廠實體,“816工程”以旅遊產品的形式對大眾開放,無論是在國內還是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

曾是中國軍事絕密,埋藏近50年後重見世人,今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

“816工程”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國防教育工程,那麼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