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大荒的四方風與四方神,竟然在殷墟甲骨文中找到淵源?

《大荒經》中有四個神秘人,他們分別處於大荒世界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盡頭,但是卻並不是人們熟知的四神。巧的是,他們的名字卻在殷墟甲骨卜辭中,找到與之極為類似的對應關係,這其中暗藏了什麼玄機?

山海經:大荒的四方風與四方神,竟然在殷墟甲骨文中找到淵源?

(一)大荒經裡的四個神秘人

很多人都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在山海經中不少記載都或多或少與天文曆法有關。的確,因為千萬年來,照耀大地的依然是同一輪太陽,隨著它的東昇西落,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僅吹過古人曾經吹過的風,也沐浴過同一個月亮灑下的清輝。

山海經:大荒的四方風與四方神,竟然在殷墟甲骨文中找到淵源?

因此,古人對於天空大地的歷法知識得來的直觀而又簡潔,但同樣保留著對於未知事物敬畏的神秘感,尤其是對以自身為中心擴充至極遠四方之地的想象,更是充滿了神話色彩。

在大荒經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引人注目,記載了四個人(神)、四個方向、和四陣風。

《大荒東經》:名曰折丹,東方曰折,來風曰俊,處東極以出入風。《大荒南經》: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誇風曰乎民。處南極以出入風。《大荒西經》:有人名曰石夷,來風曰韋,處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長短。《大荒北經》:有人名曰,北方曰,來之風曰,是處東極隅以止日月,使無相間出沒,司其短長。

有意思的是,東邊和南邊的是管風的、西邊和北邊的是管日月的,具備"出入風"和"司日月長短"的神通,因此這四位可就不是一般人了,可以稱得上為四方神明。

還有一點是,神的名字竟然和方位的名字,只差分毫,比如東方、南方和北方,幾乎就是同字,唯獨西方有所不同,而這也是撥開這團迷霧的關鍵。

(二)甲骨卜辭中的四方之名

很多人認為山海經是無稽之談,但古文字學家胡厚宣的發現,卻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原來在殷墟卜辭中記載的四方風和四方神之名,就與山海經之《大荒經》中如出一轍。

山海經:大荒的四方風與四方神,竟然在殷墟甲骨文中找到淵源?

一個例子是武丁時代的甲骨記事刻辭,為14294版:

東方曰析,鳳(風)曰協。南方曰因,鳳曰凱。西方曰夷,鳳曰彝。[北方曰]宛,鳳曰役。

那麼,殷墟卜辭中記載的四方神和四方分到底有什麼作用?天文考古學家馮時指出,他們是殷朝人發明的獨立標準四季體系,是確定日曆與閏月的百重要依據。

簡單說就是,東西南北在這裡,不僅代表空間方位,更代表著四季輪迴,而人們對於四季交替的認識是參照木禾穀物生長的特點來觀察的,於是便衍生出了析、因、夷、宛這四方神之名,用以象徵著草木禾穀之春萌生、夏長大、秋成熟、冬收藏。

山海經:大荒的四方風與四方神,竟然在殷墟甲骨文中找到淵源?

而四方風則是按照其在不同時節的特徵而命名的,東方春分的風,叫做協,是指和煦之風;南方夏至的風,叫做因,是指微弱之風;西方秋分的風,叫做彝,是指大風,北方冬至的風,指烈風。

總結下就是,四方神是春夏秋冬分至神,四方風則是四節之物候徵象。

山海經:大荒的四方風與四方神,竟然在殷墟甲骨文中找到淵源?

這對於《大荒經》中的與之類似的四方神與四方風有什麼啟示?實際上相當重要,不僅說明了山海經並不是人們所認為的虛構幻想之作,也表明山海經古圖,至少大荒經這一部分,"東西南北"這四個字,就不能只從空間角度去理解,還應該考慮到其時間含義。時空的交織,或許是打開神秘山海經的一把重要鑰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