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崛起在于他敢用敌国的人才,这需要心胸,更需要胆量

一个国家的从弱变强,必然有其深刻的原因,秦国,这个西陲小国,为周王朝抵御西戎,勇猛好战是秦人的优点,但也是缺点,秦国的国力中很大一部分被这些好战分子内战消耗了。私斗成风是那时秦人的普遍现象,秦国就在私斗中越来越贫弱,被战国初期的霸主魏国欺负,被南边的楚国欺负,连眼皮底下小小的韩国都不把秦国放在眼里。若不是秦人有那不屈不挠的血性,恐怕早就被魏国灭了,更不可能有统一天下的一天。

秦国的崛起在于他敢用敌国的人才,这需要心胸,更需要胆量

秦人的血性,是他们的根基。没有血性的秦人是没有翻盘的机会的。万幸秦人在上百年的历史中从来没有丢弃这种品质,他们不会向任何国家的军队低头,只有战死的秦人,绝无投降的秦奸!血性只是必要条件,但秦人需要的是擎天的大才,这样的人才秦国没有,这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还没有那样的能人,秦人可能在战场上拼杀更加擅长,但他们却不善于整体的规划,那种全盘布局的战略眼光和手段他们是不具备的。

秦国的崛起在于他敢用敌国的人才,这需要心胸,更需要胆量

没有凤凰不要紧,只要你种下梧桐树,凤凰早晚会来。秦国的崛起始于秦孝公嬴渠梁,这位胸怀大志的秦王发布求贤令,最终引来商鞅这位法家大才,商鞅本叫卫鞅,在魏国丞相公孙贾的府上作中庶子,一直得不到重用。商鞅来到秦国后,实地考察秦国风土人情,地形地貌,最终确立法度,变法二十年,让秦国从一个西陲小国变成一个东方六国不敢轻视的强国!商鞅的功绩不可谓不大,秦孝公正是重用了敌国魏国的人才,才得以让秦国强盛,如果秦孝公心胸狭隘,不用敌国的人才,秦国还能变强吗?

秦国的崛起在于他敢用敌国的人才,这需要心胸,更需要胆量

秦孝公死后,他的儿子秦惠王嬴驷,重用魏国贵族后裔张仪,张仪师从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以连横破六国合纵,帮助秦国东出争夺天下,让秦国进一步强大。如果秦惠王不忘旧仇,他敢用魏国的贵族后人吗?秦国重用的人才多是东方六国的,而且魏国这个秦国昔日的仇人,为秦国输送的人才是最多的。秦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杰,如范睢,是魏国的中大夫须贾门客;如吕不韦,是卫国的商人;如李斯,是上蔡县的人。正是这些他国人才,帮助秦国从贫弱走向强盛的巅峰!

秦国的崛起在于他敢用敌国的人才,这需要心胸,更需要胆量

秦国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事迹被后代的明君广为应用,如汉武帝用匈奴王子金日磾为托孤大臣,三国时期魏蜀吴中均有外国人组成的军队,唐朝时期更是万邦来朝,无论是亚洲还是欧洲,都有人在唐朝做官,这些君王正是唯才是举,才让国家越来越强大!如果学习明清的闭关锁国,将自己封闭起来,只能止步不前,最后落后挨打!我们不想再次受辱的方法不是躲着人家,更不是将自己和人家隔绝。最好的办法是了解人家,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敌国的人才如果能真心为我所用,那才是真正的本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