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鴻鸞禧》:寫的是喜事,為何讀起來全是悲的味道


張愛玲《鴻鸞禧》:寫的是喜事,為何讀起來全是悲的味道


文|曉蕊


夏志清在《中國現代小內說史》中曾評價:“張愛玲是個徹底的悲觀主義者,可是又是一個活潑的諷刺作家。”

她的作品總是傳達出一種蒼涼的的基調,她說: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

她擅長於用平淡、自然、真實的筆觸描摹生活。也會毫不客氣的將生活的濾鏡去掉,讓你看到華服底下,那些密密麻麻的蝨子。

正如她的短片小說《鴻鸞禧》,明明寫的是喜事,她偏要撕開內裡最難堪,鮮活而又真實的一面給你看。

她冷眼旁觀、隨意嘲弄,又態度誠摯,她將美麗的泡泡戳破,讓你讀出悲涼的味道。

這個故事截取的,是婁家娶媳婦,從籌備婚禮到舉行婚禮的片段。

張愛玲《鴻鸞禧》:寫的是喜事,為何讀起來全是悲的味道


1.未過門的媳婦,已經不受婆家人待見

玉清在婚紗店試婚紗,陪著的是未來的兩個小姑子二喬和四美。

兩人是婚禮那天的儐相,只顧試穿自己的禮服,同時暗地裡,還不忘酸一把自己未過門的嫂子,一個形容她:整個人硬的,簡直“擲地作金石聲”!另一個附和:白倒是白,可惜是白骨。

對於玉清嫁給自己的哥哥,倆人是極度不滿意的。例如二喬說:“玉清哪一點配的上我們大哥,玉清家那些親戚,更惹不得,一個比一個窮!”

但事實上玉清也沒她們說的那麼不堪,穿著長裙長袖的嫁衣,就像廣告裡的“高尚仕女”。反襯的她那些小姑子像暴發戶。

張愛玲是這麼形容她的:玉清的長處在給人一種高貴的感覺,把每個人裡面最上等的成分吸引了出來。公公對她是滿意的,覺得她是有學問有見識的人。

張愛玲《鴻鸞禧》:寫的是喜事,為何讀起來全是悲的味道


都說愛情是兩個人的事,婚姻則是兩個家庭的事。從本質上講,婚姻有時候就是一場利益互換,當其中一方感到自己吃虧的時候,不滿的情緒就表露出來了。

玉清家是個凋落的大戶,為了女兒的婚禮,孃家人湊了五萬元的陪嫁。玉清將這筆錢全部花在自己身上,看見什麼買什麼,來不及的買。

她有一種決絕的,悲涼的感覺,女人一生就這一次任性,怎能不狠狠的讓自己買到夠。

按理說,那五萬元,是她自己的,這麼花無可厚非。但在婆家的姑子們看來,她應該將部分當做置辦新房的費用。她的做法讓兩個小姑子感到一種切身的傷害。我將這種切身的傷害,理解成了被動了奶酪的感覺。

於她們而言,玉清就像一個外來入侵者,父母吃虧不說,她們可就不那麼有涵養了。

婁家是近些年才“發跡”的,未來嫂子佔盡了便宜。而且這麼會花錢不會用錢,想來以後也是不會操持家業的。

還未過門,就已經和小姑子們來了一場暗流湧動的較量。籌備婚禮本是高興的事,卻因為經濟、利益、家庭狀況不同明裡暗裡的被嘲諷。想到以後的日子,幸福感已經打了折扣。


張愛玲《鴻鸞禧》:寫的是喜事,為何讀起來全是悲的味道


2.一場傳統的婚禮背後,是免不掉的繁文縟節

舉辦婚禮是喜慶的,但是婚禮的籌備,傳統的繁文縟節也會讓人感到疲憊不堪。

就像婚禮的男主角婁大陸,他自己也很詫異,組織一個小家庭要那麼些錢。婚房的佈置,大到地板打蠟,小到桌子、桌布.....哪樣都是要花錢的。

兩口子也很默契的達成共識,只挑了些瑣碎的東西買,錢沒了再去要。留下譬如婚床這種大件,就指望父母解決了。

這一點也讓玉清的婆婆覺得,自己的傻兒子以後是算計不過媳婦的。

在小說中有一處寫道,婁太太說把自己的床跟兒子的小床換了,底下幾個弟弟妹妹馬上反對道:“那不好.....讓人看著說娶個媳婦把一份家拆得七零八落,算什麼呢!爸爸第一個要面子。”

這就是普通的家庭,在婚禮當天高朋滿座,舉杯暢飲之前

,籌備婚禮的繁文縟節能耗盡一個家的精力。

張愛玲《鴻鸞禧》:寫的是喜事,為何讀起來全是悲的味道


人們需要婚禮這種儀式感,給自己的人生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以此拉開人生序幕的另一篇章。

我想對於多數結過婚,籌備過婚禮的人,都經歷過那種籌備婚禮的忙碌與焦灼。從籌備到婚禮結束,這一件大事直到順順利利的完成,全家人才能大鬆一口氣。

小說中講到婚紗照,玉清與大陸同拍的那張,她把障紗拉下來罩在臉上,面目模糊,照片上彷彿無意中拍進去一個冤鬼的影子。玉清很不滿意,決定以後再租了禮服重拍。

這篇小說篇幅極短,第一次讀完,好像沒看懂張愛玲在表達什麼,再讀就發現,張愛玲真是將諷刺進行到底了。

張愛玲《鴻鸞禧》:寫的是喜事,為何讀起來全是悲的味道


3.寄希望通過嫁人改變命運,是另一種悲

小說用了極大篇幅講玉清的婆婆,公公婁囂伯留學美國歸來,娶了婁太太。在外人看來,這是一對錯配的夫妻,多少人都替婁先生不平。

雖然在外人面前,婁先生會礙於面子對婁太太禮讓三分,私下,也是一個對老婆橫挑鼻子豎挑眼的人。好應酬愛面子,常常將婁太太放在各種為難的情形下,一次又一次發現她的不足。

在一些細節處就能看出婁太太在這個家的存在感極低。比如,出於好心,想給媳婦縫製一雙婚鞋,媳婦並不感動,家人也不領情,認為她放著一堆要緊事不做,去做鞋。

去請李醫生做證婚人,在與人對話送禮的時候,緊張無措,小說裡這麼寫著:“婁太太覺得這一次她又做錯了事,然而,被三十年間無數的失敗支撐著,她什麼也不怕。”

這是個在婚姻裡一直在付出,卻從未被認可過的婦人,是壓抑而又孤獨的。

婁太太的傷悲對自己也說不清楚,然而,叫她去過另外一種日子,沒有機會穿戴齊整,拜客、回拜。她又會不快樂,若有若失。

張愛玲《鴻鸞禧》:寫的是喜事,為何讀起來全是悲的味道


繁榮、氣惱、為難、這是生命。在那個時代,就算不滿意,不一頭扎進婚姻裡,女性沒有更多的選擇。

婁太太的命運彷彿就是玉清以後的寫照。張愛玲的小說也可以看成一個充滿女性氣息的世界。通過對婁太太的心理刻畫,一個軟弱兼有奴性意識的女性躍然紙上。

我們彷彿看到在那個時代,無數婁太太們依附於男人,渴望通過婚姻改變命運,卻在婚姻蹂躪過後,才發現,結婚並不是那回事。

魯迅先生說:“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同樣,張愛玲的文筆冷峻、刻薄,《鴻鸞禧》裡看不到喜,看到的是一個女人走進婚姻後的孤獨與悲哀。

張愛玲《鴻鸞禧》:寫的是喜事,為何讀起來全是悲的味道


結束語

現代人對於婚禮已經有了更多的選擇,有的人會選擇旅行結婚,人們不再拘泥於傳統的婚禮模式。摒棄掉那些舊的觀念及繁文縟節,人們更關注追求自由與幸福。

錢鍾書把婚姻比作圍城,隨著時代的進步,女性意識覺醒,如果不幸福,更多的女性已經不再急匆匆的趕著進圍城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