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玩“角色扮演”游戏?家长不妨一起参与,教会孩子换位思考

孩子想玩“角色扮演”游戏?家长不妨一起参与,教会孩子换位思考

昨天去姐姐家看看小外甥,一进门,小外甥就赶紧支起一把小伞,伞下摆了很多超轻粘土做的食物,他一边扇着扇子一边叫卖:“卖烧烤咯!香喷喷的烧烤!”

我凑过去,深吸了一口气:“好香啊!老板你这烧烤怎么卖?”

这可把小外甥问住了,“我去问问妈妈。”于是屁颠屁颠地跑进了厨房。

看着小外甥天真可爱的样子,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很喜欢玩这种角色扮演的游戏,有时候扮演爸爸做菜做饭,有时候扮演小卖部老板看店收钱……像这样看似幼稚的“假装游戏”为什么能够深得所有小孩子的欢心,百玩不厌呢?

一、 为什么孩子会喜欢玩“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游戏”也就是俗话说的“过家家”,孩子们“过家家”的时候,能够根据自己对某个角色的认知,随心所欲地安排场景和剧情,是一种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假装游戏”。

是什么原因使这种“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百玩不厌呢?

孩子想玩“角色扮演”游戏?家长不妨一起参与,教会孩子换位思考

1、对大人世界的好奇

我仍然记得,小时候看着妈妈用流利的普通话和朋友交流时,自己眼中充满了好奇,“大人说话好快啊,这么快还能听的清楚对方说什么吗?”是我当时真实的想法。

孩子的关注点很奇怪,那是因为孩子对大人世界的一切都感到十分好奇。而“角色扮演”这样的游戏,能够让孩子把自己听到看到的认为稀奇好玩的事都“实践”,充满了趣味。

2、孩子的模仿天性

模仿是人类的天性,小宝宝看着妈妈的嘴型第一次学会叫妈妈、孩子踩在爸爸脚背上一步一步学走路……很多本领都是在模仿中习得,孩子在一步步的模仿中成长,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能让孩子的模仿天性得到尽情地释放和发挥。

3、孩子对世界的探索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假装游戏是孩子心理活动的象征游戏,孩子要玩假装游戏,必须要懂得符号能代替日常的事物和发生的事件。

孩子想玩“角色扮演”游戏?家长不妨一起参与,教会孩子换位思考

比如在游戏中,孩子可能会拿一个长方体的积木代替现实世界的手机,玩得不亦乐乎。

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就能用一个东西可以作为符号代表现实事物,这是一种有趣的体验。孩子对世界有着与生俱来的学习和探索欲,成为了孩子喜欢这种象征游戏的原因。

孩子的天性决定了“角色扮演”对孩子的吸引力,家长们一定很想了解,“角色扮演”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对孩子各方面发展有什么样的益处?

二、“角色扮演”游戏对孩子的益处

1、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从前和儿子玩过家家的时候,他扮演爸爸,让我扮演小孩子,“身份互换”的一天就开始了:早上起床,他一边做早餐一边叫我起床,我也学他平日里的样子赖床,不管他叫几次我都无动于衷,推又推不动我,差点急哭。

这时候我问他:“一直叫都叫不醒,是不是让爸爸非常着急甚至要生气起来了?”儿子突然意识到了自己平日里也是这样赖床的,脸红得说不出话。

像这样,“角色扮演”的游戏能很好地让孩子尝试不同的角色,并设身处地地站在相应的角色思考问题,让孩子成为会换位思考的人。

孩子想玩“角色扮演”游戏?家长不妨一起参与,教会孩子换位思考

2、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

“角色扮演”游戏中,需要孩子一起构思剧情,分配角色,在扮演的过程中也常常需要暂停下来谈论交流……这个过程能够很好地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在游戏中与小伙伴发展友谊。

3、帮助孩子熟悉相关规则

就像文章中开头的例子,“角色扮演”的游戏给予了孩子扮演各种各样角色的可能,也许是爸爸妈妈、老师、老板……每个角色说的话都不一样,所做的事也要符合角色在生活中的规则,需要孩子平时细心观察才能还原到游戏中。

通过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能让孩子对生活中的规则更加熟悉,在遵守规则方面表现更佳。

三、家长如何愉快地和孩子一起“角色扮演”

1、帮孩子丰富故事和角色

儿子每次和我玩“角色扮演”的游戏,都喜欢扮演熊大或者熊二,让我扮演光头强,故事的内容也常常受到动画片的限制,玩久了当然也乏味。

于是我提出了个猜想:有一天熊大睡醒,发现自己灵魂竟然放在了光头强身上,而光头强的灵魂却在熊大身体里,熊二并不知道这件事情,这可怎么办呢?”

家长们可以适时帮孩子丰富故事和角色,让剧情不受限,具有更多发展的可能。

孩子想玩“角色扮演”游戏?家长不妨一起参与,教会孩子换位思考

2、父母从旁指导参与

“角色扮演”游戏可以扩展孩子的认知,帮助孩子学习各种文化活动。

孩子所处的环境中,要有一些技能熟练的社会成员邀请或者鼓励孩子参与到周围的社会活动,父母通过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游戏,适时从旁指导并丰富游戏的内容也是十分重要的。

就比如,孩子在游戏中如果出现需要公平竞争的情景,家长们可以引导孩子怎么竞争才公平;孩子如果在游戏中不小心伤害到了同伴,家长们要及时告诉孩子,即使是在游戏中,也应该好好道歉。

3、学会适时退出,让孩子承担更多责任

在尤卡坦玛雅人的文化中,当孩子开始模仿大人劳动、学着大人的样子干活的时候,大人就会让孩子承担更多的责任。

像这样,当孩子选择了更有难度的活动时,说明孩子已经有了承担这个难度活动的能力,家长们可以适时退出,让孩子自己承担。

比如,到了小学阶段,孩子们还是常常会玩“角色扮演”游戏,只不过不再是像幼儿时那么简单,这时候孩子已经有了自主游戏的能力,家长们适时退出就是最好的选择。

孩子想玩“角色扮演”游戏?家长不妨一起参与,教会孩子换位思考

宫崎骏说:“岁月永远年轻,我们慢慢老去,总有一天你会发现,童心未泯是一件特别值得骄傲的事情。”

“角色扮演”游戏的趣味主要在创设情景,想象故事情节过程的满足感。这个游戏能够促进孩子的社会化,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理解。家长们学会怎么陪孩子玩“假装游戏”了吗?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呵护宝宝日记,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