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大課堂全新推出“自然通識課” 首站徐世球:在線揭祕地球的“一天”

4月22日是第51個地球日,23日是世界讀書日,這次新冠疫情讓大家明白迴歸自然的重要,而回歸自然首先從認識地球開始。22日上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圖書館館長、國家自然資源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徐世球在自然場館——武漢科技館中和在線觀眾一起追溯歷史,揭秘地球上生命誕生歷程。

公園大課堂全新推出“自然通識課”  首站徐世球:在線揭秘地球的“一天”

圖片說明:徐世球講述活化石大熊貓的歷史

“如果把地球46億年的歷史比作一天,大約4點10分,地球生命出現在海洋中,而人類直到23點58分,才誕生。地球上到底發生過什麼?認識地球很不容易,但很有意思。地球在宇宙中是一個很有運氣的星球。”徐世球娓娓道來,從地球的七大“運氣”講起,距離產生美——揭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至關重要的屏障——地球的磁場,讓人類免受太陽風和宇宙輻射的傷害等揭示地球上人類存在需要的環境條件。生命是如何誕生的?又是如何從海洋到陸地的?徐世球結合武漢科技館的展項展品為聽眾揭開那段塵封的歷史。

公園大課堂全新推出“自然通識課”  首站徐世球:在線揭秘地球的“一天”

圖片說明:徐世球講述人類誕生的秘密

課後他表示:在世界地球日,擔任首場自然通識課的嘉賓,以“人與自然的和諧,從認識地球開始”為主題,追溯地球46億年的自然演變及科學奧秘,和在線的觀眾討論交流,幫助大家親近大自然,重構與自然界的和諧,這節課很新奇。也希望通過在網上開展自然通識課,引導大家更加真誠的感受、認識、關愛自然,讓這個節日過的尤為特別。

今年,武漢市科協將與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武漢市教育局、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密切合作,基於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對“人與自然相處之道”的思考,開展包括“講好溼地故事”、“公園大課堂通識課”等系列自然科普活動,出版相關科普書籍,打通線上和線下、科學家和普通人群的交流渠道。10位自然科學大咖,10個典型自然場景,10堂趣味科普課,結合特定環境,以趣味可感的方式,講授人人都該知曉的自然科普知識,將科普與歷史文化結合,把陣地搬到線上,帶動全民參與,提高公眾科學素質,為武漢的生態文明科學傳播打下堅實基礎。

公園大課堂全新推出“自然通識課”  首站徐世球:在線揭秘地球的“一天”

圖片說明:地球為人類提供礦物資源,徐世球手持雌黃,介紹其用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