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三年李世民为何下令向高昌用兵?他真正的用意又是什么?

万事民为本。当风起云涌的征战过去了,一切都以治理国家和改善民生为重心。总结前朝经验,唐太宗对外不轻易言战,只为给百姓更稳定的生活。但是“以和为贵”的和平手段也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该出手时就出手,否则的话只能给自己制造麻烦。

开启“丝绸之路”

唐朝时的突厥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其中东突厥已经在贞观四年(630年)被唐朝所灭,而西突厥此时依旧控制着西域的广大土地。西域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在这片地域中分布着为数众多的国家,而在西域诸国之中,高昌国就是十分重要的一个。

贞观十三年李世民为何下令向高昌用兵?他真正的用意又是什么?

高昌国故城遗址

高昌国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天山南北之间的出口,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过往的商人和百姓无论是从南疆还是北疆,只要想进入中原地区,都必须经过高昌国,然后再从哈密进入敦煌。唐建国之初,高昌和唐朝的关系还是比较友善和融洽的,但是最后却反目成仇,兵戎相见,这一切都要归因于那条关乎中原和西域利益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上的阻碍

高昌因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所以在往来的商队和使团身上得到了很大的经济利益,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隋末的混乱使得西域的交通阻塞,高昌这才得以控制了西域往来的要道。随着隋末战争的结束,西域各国自然希望获得一个较为稳定的贸易环境,于是焉耆国便向唐太宗上书,希望他能做主将封闭的大碛路重新打开其实焉耆国的要求并不过分,但这却大大损害了高昌的利益。

贞观十三年李世民为何下令向高昌用兵?他真正的用意又是什么?

焉耆国故城遗址

此后,高昌对唐朝的态度便开始转变,麴文泰下令不许西域的商人与唐朝进行贸易往来,甚至还与西突厥联合攻打这件事的“始作俑者”—焉耆国。唐太宗得知此事之后非常气恼,马上下旨召麴文泰前来长安问话,但麴文泰却以生病为由拒绝了皇帝的召见。如果对这件事情不闻不问,不仅会有损唐太宗作为“天可汗”的威严,还会使得西域问题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到时候西突厥完全控制了西域唐朝就会丧失和西域各国交好的主动权,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虽然战争会有损财力和民力,但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唐太宗还是决定对西域用兵。

贞观十三年李世民为何下令向高昌用兵?他真正的用意又是什么?

唐朝西域各国地图概貌

贞观十三年(639)十二月,唐太宗下令发兵征讨高昌,“命吏部尚书侯君集为交河道大总管,率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及突厥、契苾之众,步骑数万众以击之。”唐太宗深知西域地理环境复杂,所以特地派了生长在西域的契苾何力率部与侯君集一同前往。

在契苾何力的带领下,大军顺利地抵达了碛口。麴文泰本来就对局势估计错误,他根本没想到唐太宗会派兵前来征讨,所以没有做任何准备。当他听闻唐军已经到达碛口的时候,异常恐慌,很快就发急病死了。麴文泰死后,他的儿子麴智盛继承了王位。麴智盛虽然在高昌城中被唐军重重包围,但还是坚守城池,等待着西突厥的援军。殊不知西突厥的可汗得知唐朝大军到达了高昌城后,就慌忙逃走了。

贞观十三年李世民为何下令向高昌用兵?他真正的用意又是什么?

唐朝时期高昌国

麴智盛得知自己大势已去,便打开城门向唐军投降。高昌被平定之后,如何处置高昌便成为摆在唐太宗面前的又一个棘手问题。在魏征看来,此时还应让高昌保持原来的状态。于是,唐太宗力排众议,下令在高昌设立了西昌州,还将高昌属地归并一处,称为“安西都护府”,留军驻守。

收复西域

高昌被收复之后,唐太宗又将目光投向了焉耆。高昌灭亡后,西突厥为了壮大自己的声势,便有意拉拢焉耆,并与其结成了儿女亲家。焉耆只是西域的一个小国,势单力薄,所以只得答应西突厥的要求。此后焉耆便不再向唐朝进贡,而且还用各种方式来阻挠唐朝和西域各国之间的来往。眼看局势不容乐观,唐太宗封郭孝恪为西州道行军总管,率领三千将士出战。

贞观十三年李世民为何下令向高昌用兵?他真正的用意又是什么?

所向披靡的唐朝军队

对于唐军的来袭,焉耆王龙突骑支并没有在意,他认为焉耆城地势险要且四面环水,唐军根本就无法攻破,所以基本上没有做任何防范。但郭孝恪却不是泛泛之辈,他乘着夜色率大军渡过了焉耆城的护城河,打了龙突骑支一个措手不及。大战之后,龙突骑支被擒,他的弟弟栗婆准因为主动投诚所以被扶持上了王位。但好景不长,唐军撤走后没几天栗婆准就被西突厥俘虏了,而焉耆自此便一直在西突厥的控制之下。焉耆国之外,龟兹国也是丝绸之路上十分重要的国家之一。龟兹和唐朝一直都关系友善,但在西突厥的威逼之下,龟兹也逐渐转变了外交方向,投向了西突厥。此后,龟兹便不再向唐朝进贡,而唐太宗就以这个为由,发兵十万征讨龟兹。其实很容易可以看出,和对高昌以及焉耆一样,唐朝攻打这些西域小国是假,打击他们背后的势力西突厥是真。

事实上,对于唐朝的威势,西突厥也是十分惧怕的,只是仗着与中央政权相距甚远,才敢一次又一次向唐太宗挑衅。等到唐朝的十万大军到达西域之后,西突厥的叶护贺鲁马上就归顺了唐朝,并主动带领大军前去攻打龟兹。

贞观十三年李世民为何下令向高昌用兵?他真正的用意又是什么?

大唐攻打西突厥的进军图

有了叶护贺鲁的帮助,虽然龟兹有西突厥的援军,但最后还是被唐军打得溃不成军。平定了龟兹之后,唐朝和西域之间的南路交通打通了,而曾经不可一世的西突厥也终于不再抵抗,归顺于唐朝,并向长安派出了使者。此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顺大唐,西域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丝绸之路”又重新畅通起来,成为连接中原和西域的一条纽带。

知识链接

古代龟兹国就是现在的库车,被誉为“第二个敦煌莫高窟”。唐代龟兹国为安西四镇之一,又称丘慈、邱兹、丘兹。此地的居民属印欧人种,后来由于回鹘人的到来,人种和语言均逐渐回鹘化,最盛时的龟兹国辖境相当于今新疆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新和6县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