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聰明的方皇后

明朝的嘉靖皇帝早年還有些作為,步入中年以後,為了能煉製神丹妙藥來延年益壽,聽信一些江湖術士的胡謅,命令宮女們每月定時不吃不喝獻血呀,清晨採集新鮮露珠呀……種種奇葩行為讓宮女們不堪其苦不說,皇帝本人的荒淫無度殘暴無情更是讓宮女們感覺朝不保夕。幾年之中,因為細微小事被打死、嚇死的宮女竟有上百人之多。

有個叫楊金英的宮女,是嘉靖寵妃曹端妃宮中的,因為嘉靖常來此宮,她遭受呵斥、打罵那是家常便飯,她覺得長此以往,大多姐妹都會被折磨而死,與其這樣死去,還不如拼死一搏。於是,她聯合了十幾個對嘉靖恨之入骨的宮女,準備瞅準機會置嘉靖於死地。

機會很會就到來了。嘉靖二十一年的秋夜,他正在曹端妃床上睡著呢,楊金英帶著那十幾個宮女,拿著一條長繩,勒住了嘉靖的脖子,然而,因為慌亂,也因為嘉靖命不該絕,她們竟打了個死結,結果只把嘉靖勒昏了,而沒能把他勒死。其中一個小宮女看嘉靖就是死不了,心下害怕了,她覺得皇帝是真龍天子,凡人害不了天子,於是她就偷偷跑到皇后宮中,告發了此事。


自作聰明的方皇后


方皇后聞聽此事,大驚失色,連忙帶著侍衛趕到曹端妃宮中,救下了嘉靖皇帝。皇帝還在昏迷之中,皇后就下了命令,立即處死了楊金英等十六個企圖弒君的宮女,連那個告發的宮女也沒逃過此劫。因為此事發生在曹端妃宮中,而曹端妃的得寵讓方皇后一直非常不快,方皇后覺得不趁此時殺了曹端妃,更待何時呢?而且方皇后想起來,曹端妃向來與王寧嬪交好,而王寧嬪也是個“狐媚惑主”的女人,不如把她們一鍋端了!於是在方皇后一念之間,曹、王二妃便被誣以“勾結宮女謀害聖上”的罪名,與那些宮女們一同被處死了。

三天後,當嘉靖從昏迷中甦醒,方皇后向他述說了事情的經過和處置情況。嘉靖並不昏庸,他逼視著方皇后,心裡想的是:“那十六個宮女自然是死有餘辜,但曹、王二妃肯定是冤枉的。皇后竟然如此心狠手辣!天理難容!”儘管心中怒火沖天,但人死不能復生,與皇后爭辯也無用,再說皇后好歹還是他的救命恩人,他不願也不想再深究此事。

方皇后看皇帝沒有多說,心裡也安定下來,處死曹、王二妃,她心裡多少是有點害怕的,但她也拿捏住皇帝會念著她的救命之恩,即使明白她倆含冤而死,也不會對她怎樣的。果然如此。方皇后不由沾沾自喜,以為這事兒可以就此過去了。

宮中少了那兩個妃子,日子清靜了許多。皇帝時常來皇后宮中閒談和歇夜,他沒再提起過那二妃,看來感情也是淡薄的很。方皇后暗暗慶幸自己在關鍵時刻果斷出手,把她倆送到了陰司。真是太聰明啦!


自作聰明的方皇后


五年之後的嘉靖二十六年,一個初冬的夜晚,在西苑華麗的寢宮中,方皇后已經安歇,而嘉靖在外間的道場修道。突然,他聽到一陣“噼哩啪啦”的燃燒聲,隨後看到寢宮失火了。很快地,火借風勢,大火封住了宮門,聞訊趕來的宮女太監,不顧生命危險,合力將嘉靖救了出去。

嘉靖很狼狽,道袍被火燒了一半,道士帽都丟了,但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他,竟然還向大火中的寢宮施禮。宮人們好是奇怪。

突然間,一個宮女如夢初醒,她驚恐地叫道:“皇后,快!皇后還在宮裡!快!快去救皇后!”剛才大家只顧救護皇帝,竟忘了沉睡中的皇后。

太監們都不敢怠慢,就要往火裡衝。

嘉靖止住了他們,他說:“趕緊到各處喊人來救火,難道你們要眼看著大火燒進宮城裡邊去嗎?”

大家面面相覷,比救火更十萬火急的是皇后此時身在火海啊?皇上的意思是不用救皇后了?

火光映著嘉靖略顯蒼白的臉色,那臉上有著一種觸目驚心的殘忍。他一直認為屈死的曹、王二妃的冤魂已變成厲鬼,這場大火,就是為了向方皇后索命而燒起來的,他怎麼能阻止她們報仇呢?皇后雖然救過他,但她卻藉機殺了曹、王二妃,使得他這五年來食不知味寢不能安,在他對皇后無可奈何的感激之中,有著最深的敵意和憤怒。


自作聰明的方皇后


方皇后死在了這場大火之中,她本不會死,但自從她手上沾了無辜的曹、王二妃的血之後,她不知道,她的存在,是嘉靖心中的一根刺,他一直在想,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拔掉這根刺,為他心愛的兩個妃子報仇,當他終於如願以償時,他臉上沒有悲傷,反而是償還重債之後的如釋重負。剛才他之所以會向燃著大火的宮室施禮,是在感激上天,懲處皇后,讓曹、王二妃的亡靈得以安息。

方皇后的葬禮非常隆重,因為她畢竟救過皇帝,而且她以她的死,償還了她對曹、王二妃所犯的罪,而本可以救她卻任她死在火海中的皇帝,心裡多少還是有一些不安的,隆重的喪儀可以彌補掉皇帝心中的不安,也可以掩蓋他的殘忍。

如果時光能倒流,方皇后能再回到嘉靖二十一年的那個秋夜,她會不會再去救皇帝?會不會再自作聰明地殺了那二妃?或許,還不如幫著楊金英等人,一起把嘉靖殺了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