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二位皇帝的下落成謎,現在或許有了答案

明朝的開國皇帝是朱元璋相信大家都知道,明朝是朱元璋打下來的天下。然而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卻不是他的兒子,而是他的孫子,朱允炆。而他的下場也是非常的悽慘,甚至生死成謎,沒人知道他最後的結局。前些年明史研究學家通過考證發現,認定福建寧德市上金貝村的古墓就是600餘年來懸而未決的建文帝陵寢。當然這一說法仍然存在爭議,但是也是暫時最為符合史實的說法了。那麼為什麼身為皇帝的他會落得如此下場呢?

明朝第二位皇帝的下落成謎,現在或許有了答案

朱元璋當年為了鞏固皇家的皇權,長子朱標立為太子,而其他的兒子都封王封地,他規定,如果有奸臣當道,各個藩王可以直接發兵,他的本意是想用自己的這些兒子來維護皇家的權力,哪知最後卻出了事。朱元璋還在位期間,太子朱標卻出現意外,英年早逝,這時就不得不另立太子,這時各大藩王都蠢蠢欲動,以燕王朱棣為首,對皇位虎視眈眈,不過他也確實有這個能力,他管轄的領地也被他治理的非常好,但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皇儲的位置竟然沒有落到自己手裡,還是給了朱元璋的孫子也就是朱標的兒子自己的侄子,朱允炆。這讓他很是氣憤,朱標離世時,朱允炆年僅15歲,這麼多能力出眾的藩王不選擇,卻要選擇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孩,這讓他怎麼不生氣。朱元璋逝世後,朱允炆即位,可他的這些叔叔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畢竟自己的資歷在那擺著,更何況自己手握重兵,根本不怕這個所謂的皇帝。所以他在位僅四年,燕王朱棣就起兵造反並奪得了皇位。

明朝第二位皇帝的下落成謎,現在或許有了答案

問題就在於,朱棣是造反,卻不敢光明正大的披著造反的名頭,因此他不給朱允炆任何諡號,也不承認建文的年號,第二年(1403年)改元為永樂元年。他出名的名頭就是以藩王之名“清君側“,以建文帝的心腹為由頭,卻直指建文帝本人。事後他為了掩蓋自己造反的事實,不僅找了一個光明正大的藉口,還銷燬了朱允炆在位時的檔案和關於這件事的一切記載。並且讓史官篡改歷史,說是朱允炆因為自己不是合法繼承人,沒臉見人,於是自殺了,而朱棣趕來是為了救他勸他當好這個皇上,卻沒來得及。當時這件事史稱“靖難之役”,朱允炆的消息也在此銷聲匿跡,沒人知道他是逃跑了失蹤了還是被朱棣秘密處理了,發現的古墓,很有可能就是他的陵寢。

明朝第二位皇帝的下落成謎,現在或許有了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