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二媽米皮”來昆明“攪局”了!就在文廟直街……

近來,時而晴天時而雨,想要一天完整的昆明老街打卡之行似乎不太容易。

撥開“玄幻”的夏日走出去,倏然走進似百年前記憶裡的昆明老街,老人們喝茶、看花、下棋、觀鳥;年輕人們則忙著拍照打卡,融入民清時期肌理的傳統建築、老宅大院、舊時官邸,現代網紅店,裝修清新時尚的小店怎能錯過。光美食這項大可以做出一張美食地圖了:十字路口的這家小鍋米線、拐角那家烤肉、街心那家燒豆腐、藏得極深的那家豆花米線……

這些光景,就是最昆明的味道,屬於昆明的人間煙火。

“劉二媽米皮”來昆明“攪局”了!就在文廟直街……

文廟直街實景

再走走,就到了文廟直街。

短短百數米的巷弄裡,充滿歲月滄桑的老建築裡卻冒著現代時尚的氣息。似乎這條街在訴說著老街歷歷往事。

最近,昆明文廟直街65號,熱鬧升騰。一碗來自貴州遵義的“劉二媽米皮”,吸引裡無數人駐足品味。有昆明人被這道遵義小吃俘獲了,有貴州人找到了家鄉的味道。擠不下,站著端著一碗米皮,也是真愛粉了。

“劉二媽米皮”來昆明“攪局”了!就在文廟直街……

“劉二媽米皮”來昆明“攪局”了!就在文廟直街……

劉二媽米皮文廟直街店開業盛況

什麼是米皮?一探究竟

“米皮就是卷粉吧?”

“都是米做的,米皮和我們雲南卷粉一樣嗎?”

“米皮到底和卷粉有什麼區別?”

……

米皮還是卷粉?關於這個問題,已經在文廟直街引起譁然。

“劉二媽米皮”第三代傳承人劉露介紹,劉二媽米皮選用上等貴州大米,磨成米漿,採用燙漿工藝,將沸水倒入一定比例的生米漿中,通過熱水與漿充分攪拌,使得米漿所包含的澱粉活性增強。調好的米漿舀在蒸具裡,雙手時高時低傾斜轉動,使米漿厚度均勻。攤好的米漿放在沸汽鍋裡蒸上4分鐘,然後取出倒扣在板面上,使得蒸具與米皮分離。一張長60釐米,寬45釐米,厚3毫米左右的米皮就做成了。傳統蒸法,筋絲好,筋道足,入口有彈勁有嚼頭,配上特製的佐料,色香味俱全。

“劉二媽米皮”來昆明“攪局”了!就在文廟直街……

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米皮

循著香味,目不轉睛盯著小店裡一張張正在手工製作、晾曬的食物——米皮,只需坐下來,“來一份米皮,一份蛋包洋芋!”“要大碗,加米皮加肉。”臨了再厚著臉皮問,“料要加足,不怕辣的喲!”

一碗遵義劉二媽米皮的誕生

操作間不大,幾位廚師有條不紊製作這一碗來自貴州遵義的米皮,其中一位便是在遵義當地大家熟知的“三嬢”。

三嬢是劉二媽米皮第二代傳承人之一,此次專程從遵義到昆明現場指導米皮技術。在遊客如織的文廟直街,居然還有老鄉在店裡認出了三嬢,如見親人般一見如故,一碗三嬢親手製作的米皮下肚,滿滿的家鄉味道,著實心滿意足!

“劉二媽米皮”來昆明“攪局”了!就在文廟直街……

劉二媽米皮第二代傳承人三嬢

年近60的三嬢,如今依然堅持上店實操,笑臉迎人地為客人制作一碗又一碗最地道的手工米皮。

一張小小的米皮,在三嬢的心中,或許更多的是連接著內心最柔軟的情感和對上一輩人的傳承與記憶。

生活在機器時代的我們對於手工活格外好奇,目不轉睛盯著三嬢現場手工製作,小小一碗米皮在手中翻轉,加上大塊大塊的肉醬,剛出鍋噴香的辣椒油,再佐上花生、香蔥、麻油、胡椒粉、芝麻……

不出一分鐘,一碗靈魂“劉二媽米皮”便到了你的手上。一拌一拈,幾筷子便見底了。卻回味無窮:米皮口感細膩、筋道有嚼頭,辣椒油的香和辣恰到好處。尤其誇爆肉醬,大塊,肉瘦,香,嫩。沒想到它能和素米皮搭檔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劉二媽米皮”來昆明“攪局”了!就在文廟直街……

劉二媽米皮第二代傳承人三嬢親手製作米皮

雲南人有一千種洋芋的做法,沒想到今天又解鎖了一種。“蛋包洋芋”打開了一個洋芋新世界,煎好雞蛋,包裹上類似於雲南“老奶洋芋”的洋芋做法,配上蘸料。咬一口,雞蛋的香和屬於洋芋的味道,是每個人都會愛上的小吃。尤其往來的孩子,吃完一個非要帶走一個。

“劉二媽米皮”來昆明“攪局”了!就在文廟直街……

到店必嘗小吃之一蛋包洋芋

一碗米皮,一份蛋包洋芋下肚,最後用一杯蜂蜜銀耳羹,結束一場戰鬥。

沒想到,“劉二媽米皮”很對我們這個雲南胃。

餐畢,有人還在糾結米皮和卷粉的區別。哪管那麼多,好吃,就對了。

“劉二媽米皮”來昆明“攪局”了!就在文廟直街……

標配:米皮、蛋包洋芋、蜂蜜銀耳羹

希望昆明人愛上這碗小小的米皮

遵義人都愛吃的“劉二媽米皮”已經傳承了59年,小小一碗米皮,卻代表遵義小吃去過上海,走過很多地方。如今已經傳承至第三代,還成為了當地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米皮在貴州遵義美食圈的地位,就如同米線之於昆明人,不僅僅是一道主食,一道傳統小吃,還承載了很多情感。

“來自家鄉奶奶的味道。”鄰桌來自貴州的女孩們,邊嗦米皮邊被勾起回憶。

在文廟直街65號,這是“劉二媽米皮”的昆明首店。劉二媽的後人們在店裡,向來往食客介紹著這碗傳承了59年的“劉二媽米皮”。就像米線之於雲南人的意義,米皮就是貴州擁有姓名的傳統小吃。

“劉二媽米皮”來昆明“攪局”了!就在文廟直街……

劉二媽米皮昆明首店位於文廟直街65號

貴州遵義的劉二媽,用一門手藝做了一碗米皮的生意,至今已經傳承了三代人。這一代後人們希望把家鄉味道帶到全國各地,讓祖輩的手藝用全新的方式傳承下去。

“劉二媽米皮”在貴陽和遵義已經有超過25家直營店及加盟店,昆明文廟直街作為昆明首店,他們希望未來在昆明生活的貴州人能吃到“家鄉奶奶的味道”,希望昆明人也愛上這碗小小的米皮。

昆明文廟直街65號,是“劉二媽米皮”的第一站。在昆明,還會留下很多足跡。

後記:

坐在街邊一邊品嚐美食,一邊欣賞老街風貌,別有一番滋味。彷彿是回到了從前的老街。

享用完來自貴州遵義的米皮,可以坐在茶館喝個茶,去東方書店坐一會。當然藏不住我們轉場去網紅店打卡的心思,一個手工冰淇淋,一間咖啡店,就可以拍上一下午了。

“劉二媽米皮”來昆明“攪局”了!就在文廟直街……

文廟老街縮影

老街承載了一座城的歷史和文化,美食連接了不同時代的美味和記憶。美食是一條街的名片,也是不同時代的回憶。不管是昆明的米線,還是貴州的米皮,都沉浸於時間的記憶裡。手藝傳承下去,記憶裡的味道就一直都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