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建议项梁拥立楚怀王,对于项氏集团来说是不是良策?

项梁在会稽起事,聚集了八千江东子弟,开始走上反秦之路。后来又得到了陈婴的两万人马,陆陆续续收编了英布等人,军队数量扩充到了六七万人。

这时候年近七十的范增前来投靠项梁,并建议项梁立楚国王室的后裔,在范增看来陈胜之所以败亡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立楚国王室后裔为王,而是选择了自立,没有得到民心。

项梁听从了范增的建议,找到在民间牧羊的原楚怀王之孙熊心,立为怀王,建都盱于。

对于范增的这个建议,有很多人觉得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良策,项梁给自己设了一个领导,反而有时候会受制于人;确实怀王熊心后来给项氏集团制造了很多麻烦,但同样的项氏家族的快速发展壮大也离不开楚怀王这杆大旗。

造反之路也有很多种选择

秦末的农民起义队伍数不胜数,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

01.自立为王

最典型的就是陈胜、武臣、田儋和韩广。大泽乡起义爆发后时间不长,陈胜听从手下的建议称王,此时的陈胜大概有几万人的队伍。称王之后的陈胜被章邯盯上,败亡后逃到汝阴被被手下所杀。

武臣原本跟随陈胜,被派去攻打赵地,到了邯郸后,他立马自立为赵王,后来被陈馀和张耳所杀,又重新立了赵歇为赵王。田儋原本就是齐国王室后裔,他的自立得到了齐地民众的支持。

范增建议项梁拥立楚怀王,对于项氏集团来说是不是良策?

02.拥立

拥立一个原六国君主的后裔为王,来增加号召力;实际上只是名义上的王,权利都掌握在拥立之人的手中。比较典型的有项梁、秦嘉、陈馀等人。项梁立熊心为怀王,秦嘉立景驹为楚王,陈馀、张耳立赵歇为赵王等。

03.加盟或投靠

感觉自己实力弱小,既没有自立也没有用力的资格,先加盟或者投靠一方强大的势力求取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比较典型的有刘邦、英布、陈婴等人。刘邦选择的是加盟项氏的方式,而英布和陈婴选择的是投靠了项梁。

这三种选择,势力强大有野心的人肯定会选择前两个,以项梁的实力不可能去投靠他人,反而他就是很多人眼里可以投靠的大树。项家是蓄谋已久的造反,项梁不可能会去选择去投靠别人,所以注定他不会走第三条路。

当然项梁还有一个选择,就是不自立为王也不拥立,而是先发展实力,广积粮缓称王。这个选择在当时是最不明智的,陈胜率先称王后,天下纷纷效仿,魏王、赵王、燕王,秦嘉后来还立了一个楚王

,大家都称王了,如果这时候再选择低调,在政治影响上就失去了先机,对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范增建议项梁拥立楚怀王,对于项氏集团来说是不是良策?

秦末和东汉末年的乱世有相似之处;东汉末年谁先称帝谁先死,因为汉帝还在。而后期魏、蜀、吴三国的称王称帝之间的时间基本上没相差多少,谁也不想在政治上低人一筹。

拥立楚怀王是一条很好的良策

自立和拥立两种选择各有利弊,选择的原则就是趋利避害,选择最有利于的,相比来说,拥立比自立对于前期的发展更加有利。原因有三点:

原因一:原六国王室对六国民众还有有很大的影响力

秦朝从灭六国统一到灭亡只不过短短三十来年的时间,这个时间不足以让各国民众忘记故国情怀,尤其是贵族和士大夫阶层;对于底层民众来说,秦朝的苛法暴政苦不堪言,更愿意有一个宽松的生存环境。

张良一直在想尽办法的为韩国复仇,变卖家产招募杀手刺杀秦始皇;项家很早就在谋划反秦的事业。赵国、齐国原王室后裔都被立为王,短暂的恢复了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形势。

这种情况下,恢复楚王室这杆旗帜,对于凝聚人心、壮大实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项梁拥立楚怀王后,他就成了楚地起义军实际上的首领,很多起义队伍都投靠到他的麾下。

原因二:项家的号召力还不足以号令楚地群雄

项家虽是楚国贵族,世代为将守护楚国,并不能替代楚国王室在楚地的影响力,项燕最后力战而死,在楚国民众心里,项燕是楚国的英雄,项家是楚国的守护者,取而代之在道义上说不过去。

项梁虽说平定了江东,接着西进,一直发展很顺利,但实力还是有限,几万人马放在天下的大势中是远远不够的,他还不足以号令楚地群雄,而楚怀王熊心则不一样,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至少在名义上大家都不得不重视和服从。

一切还是实力说了算,至少秦帝国还有三大军团超过60万的人马虎视眈眈,鹿死谁手还未可知。这个时候扩大政治影响和快速的发展实力是第一要务,挟天子而令诸侯是最好的发展之路。

原因三:自立的风险太大

在项梁立怀王之前,陈胜先称王,被章邯针对兵败,后来秦嘉又立了个楚王景驹,被项梁灭掉,此时的项梁已经不适合在称楚王。

同时称王的风险还在于枪打出头鸟,武臣自立没多久就被干掉,不仅会成为朝廷的主要围剿对象,还会成为起义军中的众矢之的,一人称王大家都会想称王。

范增建议项梁拥立楚怀王,对于项氏集团来说是不是良策?

拥立楚怀王,对于项氏集团的发展有着非常有利的促进作用,也收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当然给自己头上设立一个上司,弊端也很明显,这个弊端就是成功后对于楚怀王的处理问题显的很棘手。谁都知道楚怀王只是一个傀儡,没有任何实际的权利,大家都心知肚明,明里暗里能处理的手段很多,只要实力足够让天下人闭口。

就秦末的形势和项家的实力,拥立楚怀王熊心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谋略,凝聚楚地人心,快速的扩大增强实力,其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弊端。

而项氏集团因为楚怀王带来的诸多麻烦主要是来自于一个意外和项羽处理不够妥当。

项梁的意外战死和项羽的不懂政治

项梁活着的时候,怀王熊心很老实乖巧,安安稳稳的做一个傀儡楚王,总比在外面流浪放牧要舒服太多,他也不敢有另外的心思。

项梁因为轻敌战死,不甘心傀儡的怀王熊心瞅着有了机会,因为年纪轻轻的项羽还没有能力继承他叔叔的位置,轻轻松松就夺取了项家的兵权,又主张立了一个怀王之约,让项家非常的被动,差点就为楚怀王做了嫁衣。

后来项羽虽然夺回了兵权,但这个怀王之约让他很难受,项羽深深的记恨上了楚怀王熊心。项羽分封完诸侯,觉得天下已经安稳,没人再敢反对自己,就让英布杀了碍眼的怀王熊心。

范增建议项梁拥立楚怀王,对于项氏集团来说是不是良策?

其实这个时候的怀王又成为一个无权的傀儡,对项羽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反而留着更加有用,等到天下人心彻底安稳了,再来个意外死亡,谁也不敢说什么。可项羽忍不住,直接就杀了,在玩政治这方面项羽与刘邦的差距确实非常大,

直接明目张胆的杀名义上的“义帝”是最不明智的选择。

结语

再好的谋略也需要因时、因地适合形势的执行和调整,单看范增的这个建议,并不是一招臭棋,对项家来说是一个发展壮大的良策,只是在操作实施方面出现了意外的情况,导致掣肘的事情频繁发生。同时也不得不感叹,项羽在军事方面建树非常高,可在政治方面只能说是一塌糊涂,很好的一副牌,最后全部输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