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的古驛道與文人趣事

古代的驛道就是今天的國道,在古代又稱為“官道”,是由中央政府投資並按統一國家標準修建的全國公路系統。

滕州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古就是南北通達之地,但由於受古河道的改道和城市的遷移,南北驛道時有變遷,時至今日,這個歷經數千載風風雨雨、金戈鐵馬而最終被湮沒,只留下殘碑斷橋的古驛道,讓我們著實感受到其中所蘊藏著的濃重的歷史痕跡與文化。

滕州的古驛道與文人趣事

驛道是中國古代陸地交通主通道,同時也是屬於重要的軍事設施之一,古代驛道主要用於中央政府與地方的各種政務、經濟、軍事等公文信息傳遞、物資運輸、軍隊調動、軍隊後勤補給和官員出差、調任與巡視。

滕州扼魯南、蘇北的門戶,亦稱“九省通衢”,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和魯南重鎮。地處兗(州)、徐(州)之間,地理位置非常優越、交通十分便利。據民國《滕縣續志稿》記載:“滕錯壤山湖間,幅員四百餘里,上達燕冀,下接江淮,冠蓋通衢咽喉重地,南北一大關鍵也。”故有“九省通衢”之稱。

滕州的古驛道與文人趣事


境內西有隋朝時開挖的京杭大運河,經南四湖南達滬杭,北至京津;中有貫穿南北數省的古驛道;1911年(清宣統三年)起,津浦鐵路建成通車,古驛道才失去了它特有的功能。

最早的古驛道在原湖陵縣(原屬兗州府魚臺縣),因泗水和黃河決口的衝發,元至政年間,驛站在湖陵城(今魚臺縣境),因水患,遷建於滕西現在姜屯鎮的白了寺村,因此在漢代白了寺村就有驛站。此驛道就是《滕縣誌》所言的古驛道,南北通京杭。清康熙《滕縣誌》載:“漢孝景帝元年(前156年),楚王之子劉富封休侯,舊驛在湖陵為水所沒,元至正年間改建於此。”南通沙溝、臨城、經官橋、歇馬亭,過滕縣城,北通魯橋大道,又經染山古路口出縣。

滕州的古驛道與文人趣事

《棗莊市志.交通志》中對滕州古驛道作了專述:北自界河入境,南至沙溝出境,春秋時期孔子問禮於老子,即乘車有曲阜向南通行本路一段而西去洛陽。秦漢時期濟南至滕縣的南北道路是當時的一條大道。漢武帝登封泰山,沿路曾為之佈道建橋。元代這條大道即成為繁忙的驛道,明南北大官道成為連接南北二京的交通要到。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秋,這一年風調雨順,正是丹桂飄香,豐收在望之際,滕縣公堂修葺完畢,蘇東坡在滕縣縣令範純粹的邀請下沿古驛道來到了滕縣。蘇、範兩家交情深厚,範純粹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第四子,范仲淹是蘇東坡孩提時代的偶像,蘇東坡出仕後又為範氏後人所敬仰。

滕州的古驛道與文人趣事

(存於文公臺)

到達滕縣,蘇東坡在範純粹的陪同下,參觀了時世基的時氏園林(又稱西園。據考證,此園當在如今的滕州老西門外路南)。眾好友相見,詩酒酬唱,好不熱鬧。蘇東坡觸景生情,詩興大發,揮毫寫下《西園》詩:“人皆種榆柳,坐待十畝陰。我獨種松柏,守此一寸心。君看閭里間,盛衰日駸駸。種木不種德,聚散如飛禽。老時吾不識,用意一何深。知人得數士,重義忘千金。西園手所開,珍木來千岑。養此霜雪根,遲彼鸞鳳吟。池塘得流水,龜魚自浮沉。幽桂日夜長,白花亂青衿。豈獨蕃草木,子孫已成林。拱把不知數,會當出千尋。樊侯種梓漆,壽張富華簪。我作西園詩,以為里人箴。” 西園聚會後,一生放蕩不羈,才情四溢的蘇東坡和範純粹一起視察了剛剛修復好的滕縣公堂(現在的滕州老縣衙之地),看到好友的功績,情不能自已,又揮筆寫下了傳頌千古的《滕縣公堂記》。滕州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文化底蘊豐厚,蘇東坡為我們留下了《滕縣時同年西園》詩、畫和《滕縣公堂記》這些佳作,千百年來為世人所吟誦。

滕州的古驛道與文人趣事

滕縣公堂記碑,現存滕州市木石墨子故里博物館

元代以前所保留下來的古道中,僅有滕(縣)鄒(縣)、滕(縣)嶧(縣)、滕(縣)費(縣)3條大道可供使用。其餘大多為鄉鎮小路和時令路。滕(縣)費(縣)古道,亦稱滕(縣)蒙陰古道,途經東雲(東郭)、山西店(店子)、城前、白彥等鄉鎮,境內長72.39公里,是通往東部山區的主要道路。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官府在原古道的基礎上開闢了一條驛程大道,設滕陽、沙溝二驛站。為明清時期的重要交通要道。原縣城東門外的東關大街即是。據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山東各縣鄉土調查錄》雲:滕縣有舊曰驛程大道,北至界河南至沙溝,計一百三十七里(華里)。途經界河、北沙河、十里鋪、南沙河、官橋、臨城、沙溝。民國後,將驛道改建為滕(縣)鄒(縣)、滕(縣)嶧(縣)驛道。據1934年(民國23年)《中國實業志》記載,各段路長22.8公里,54.72公里,路面寬7米。

滕州的古驛道與文人趣事

清代滕縣是北京至南京最繁華的古驛道。清代大文學家、《紅樓夢》一書的作者曹雪芹的曾祖父曹寅,有一年的早春二月,曹寅在任江寧織造期間,曾策馬揚鞭到南方赴任。走進滕縣地界,跨過一座座驛站,走在滕縣官道上,看到古滕大地森林茂密,白楊參天,白楊花正開。他執蹬歇馬,來到樹林詢問拾白楊花的兒童,得知白楊花在滕縣叫“無事忙”,隨寫詩紀念。在《楝亭集•卷五•南轅雜詩》第12首詩:“林間繫馬集歸鴉,屋上炊煙指歇家。隨處風光期好語,奚兒爭拾白楊花。”他在“白楊花”後專門作了註釋:“滕人呼白楊花為無事忙。”

滕州的古驛道與文人趣事

《紅樓夢》第37回,寫賈府大觀園眾姊妹在秋爽齋結“海棠詩社”時,為“彼此稱呼則雅”,各自都取了個“雅”號。薛寶釵調侃寶玉:“你的雅號早就有了,無事忙三字恰當的很。”第42回寶釵譏諷寶玉:“我說你是無事忙。”第63回襲人也說:“怪不得人說你是無事忙。”無疑是受到其祖父詩中古滕大道“無事忙”的啟迪,曹雪芹在寫《紅樓夢》時,給賈寶玉設計了“無事忙”的尊稱,這個外號恰出自《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詩中,應該說《紅樓夢》主人公賈寶玉的雅號“無事忙”應出自滕縣的白楊花。

滕州扼魯南、蘇北的門戶,亦稱“九省通衢”,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和魯南重鎮。《滕縣誌.藝文志》中,收集了許多途徑滕縣的歷代文人墨客們描寫的滕縣古道和古滕景物的詩篇。明代的李流芳在《滕縣道中》這樣描寫了沿途的風光:“山欲開雲柳乍風,杜梨花開小桃紅。三年三月官橋路,策蹇經行似夢中。”李流芳在初春時節策馬揚鞭途徑官橋一帶,眼見古道兩旁的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景緻,不禁發出“人在畫中游”的感嘆。

滕州的古驛道與文人趣事


李長衡(流芳)又一次來到滕縣,故地重遊,不無更多感慨,在《行次滕縣》一詩中寫到:“轂城山好青如黛,滕縣花開白似銀。”清代大詩人王漁洋(士禎)更是慕名前來,卻沒有見到那“驛路白花”的景象,很是掃興,懊惱至極,因而留下一首含有牢騷和怨氣的《滕縣道中》:“薛北滕南幾問津,遠山如畫黛眉新。惟餘底事堪怊悵,不見花開白似銀”

到了明末,崇禎皇帝痛下決心,改革驛站,裁掉了全國三分之一的驛站員工,但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當時下崗的職工中有一位足以讓崇禎後悔幾輩子的人,他就是李自成。李自成從驛站下崗後,高舉義旗,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推翻大明王朝的運動之中,攻克紫禁城,最後逼得崇禎皇帝上吊自殺。

劉墉的父親劉統勳,是當時著名的學者,曾主持《四庫全書》的編纂工作,對趙誠品評價很高。趙誠品乃滕縣人士。清雍正元年拔貢,乾隆元年副榜,曾任新泰、萊蕪教諭。曾請趙到家中教授劉墉。劉墉中了進士後並沒忘記恩師,第二年(清乾隆17年)劉墉就沿古驛道來到滕縣拜訪趙誠品。

劉墉策馬揚鞭來到滕縣,在縣令陳某的陪同下到趙誠品家中拜訪。宴會之後,陳縣令告辭回城,趙誠品與劉墉回憶往事、談古論今至深夜。

此後數天,趙誠品陪劉墉遊覽了古滕八景等名勝古蹟,劉墉對滕縣的歷史文化讚不絕口。寫下了千古絕句:南望微湖懷夜月,北瞻龍嶺仰晴雲。

清末民初,“轟隆隆、轟隆隆”的京滬列車,打破了千年的寧靜,古驛道也漸漸失去了作用。

滕州的古驛道與文人趣事

通途的荒蕪,經濟的衰敗,驛站背後的商業繁茂失去了往昔的光彩。

滕州的古驛道與文人趣事

千年車馬碾壓的一道痕跡和一代代文人騷客留下的一段段詩行,茅草叢生、飽經滄桑的古驛道和東倒西歪散落於田園河邊之中的條石、石板、古橋,人們只能在歷史的長河中去感嘆和追述它最後的繁華時光。

滕州的古驛道與文人趣事

作者簡介:馬西良,男,滕州市人。山東寫作學會常務理事、山東散文學會會員、棗莊作家協會原理事。長期從事文學創作和地方歷史文化研究,寫出了大量的散文、小說、辭賦、電視及歷史文化作品,在報刊雜誌發表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三百多萬字,已出版文化讀本《滕州墨子國家森林公園探秘》、《善人善行》和散文集《眷戀》《沉香》等多部。近百篇散文被選入國家年度優秀散文選粹(選集)或選入大中學教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