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三窟‖國民黨落敗前的“搶救大陸人才”計劃

最近很火的電視劇《新世界》正如火如荼的上映中,從這部劇中,我們看到了我們黨為了和平解放北平付出的努力。事實上,國民黨為了東山再起,搶奪大陸優秀人才,絞盡腦汁。

1948年底,三大解放戰役已經進行,國民黨落敗已成定局,正著手退守臺灣做準備。國民政府發出了一條命令:“科學教育界能搬遷的人、財、物儘量搬遷,先以臺灣大學為基礎,而後慢慢站穩腳跟,以達‘求生存、圖發展’的目的”

狡兔三窟‖國民黨落敗前的“搶救大陸人才”計劃

蔣介石親自幹預授權,時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長朱家驊和傅斯年、陳雪屏、蔣經國、杭立武等人在南京制定了一個計劃名叫:“平津學術教育界知名人士搶救計劃”細節辦法,同時制定了首批擬搶救人員名單。

​“搶救大陸人才”計劃

“搶救大陸人才”計劃,由傅斯年、蔣經國與陳雪屏三人組成小組,制定了詳細的“搶救”計劃步驟。為了此次計劃的順利實施,蔣介石親自指派的飛機,冒著炮火飛抵北平,停留在北平南苑機場負責接送被營救的優秀人才。

按照“搶救大陸人才”計劃,以下學人是要必須“搶救”的,然後送抵南京轉飛臺灣:

一是因政治原因必須限令離開大陸的高級知識分子;

二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

三是大陸各大專院校的負責首長;

四是在國內外學術上有傑出貢獻者,等等。

根據此計劃,傅斯年、蔣經國和陳雪屏三人擬定了“搶救”人員名單,名單上都是當時國內各行各業優秀的知識分子。

狡兔三窟‖國民黨落敗前的“搶救大陸人才”計劃

爭搶胡適

胡適在中國政學兩界頗具影響力,我們黨也對他開展了勸留工作。

之前早已加入我黨的吳晗同志,指派人找到胡適,希望他能留下來。

共產黨始終沒有放棄。據時任北大教授兼東方文學系主任季羨林教授回憶:為了讓胡適留下來,黨中央決定讓他當北京大學校長兼北京圖書館館長。我們在座的人聽了這個消息,都非常感興奮。

1948年12月14日,蔣介石兩次親自打電報催促胡適飛南京,並派專機迎接。胡適臨行前,派人與陳寅恪齊名的國學大師陳垣同機飛南京,陳垣拒絕了。不但陳垣決絕,連自己的小兒子胡思杜,也拒絕去臺灣,留在北平。這一舉動讓胡適夫婦大為吃驚,不知多年以後,胡適是否後悔呢。

“搶救大陸學人”計劃結局

“南開大學之父”張伯苓也作為被“搶救”的重點對象。1949年11月底重慶落敗前,蔣介石父子多次勸在重慶的張去臺灣或美國,費用不用操心。張老以“衰老多病,不利遠道飛航”表示了謝絕。

實際上,張伯苓是周恩來的恩師,周恩來早就託人傳來話,要他不要走。1950年5月,在周恩來的安排下,張伯苓夫婦搭乘飛機由重慶到北京。

在北平的大多數卓有成就的傑出知識分子人各有志,許多人不準備去南京跟蔣介石赴臺,而是願意留在大陸。

1948年12月14日,“搶救大陸學人”的飛機在北平南苑機場等候了兩天時間,才有胡適、陳寅恪、毛子水、錢思亮、英千里、張佛泉等少數著名教授登機,大部分機艙座位都被空閒著。12月21日,第二批被“搶救”的學人也只有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以及李書華、袁同禮、楊武之等20幾位教授。

可以說這一計劃的失敗,也說明了這些優秀知識分子的志向。

狡兔三窟‖國民黨落敗前的“搶救大陸人才”計劃

蔣介石為“搶救”學人費盡心機。據資料統計,在國民政府1948年3月選出的包括郭沫若在內的81名院士中,有59位選擇留下來,只有22位選擇了“南去”,其中10人去了臺灣,其餘遠走美歐等國,這令蔣介石大失所望。

比如,北大文學院長湯用彤就被列為“搶救”名單,但他沒有選擇離開,胡適離開後曾寫信勸其南下,並派人送來兩張機票,湯用彤依然不為所動。

輔仁大學校長陳垣決心留下來,胡適邀他同機飛走時被他斷然拒絕。在致胡適的公開信中,陳垣天真地認為:“在北平解放的前夕,南京政府三番兩次地用飛機來接,我想雖然你和陳寅恪先生已經走了,但青年的學生們卻用行動告訴了我,他們在等待光明,他們在迎接新的社會,我知道新力量已經成長……”

據中國科學院估算,當時散居海外的中國科學家大約有5000餘人,到1956年底有2000餘名科學家陸續返回大陸,為新中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狡兔三窟‖國民黨落敗前的“搶救大陸人才”計劃

結論

當時中國絕大多數知識分子之所以選擇留在大陸,以及後來大批留學歐美的科學家放棄舒適環境和優厚待遇,毅然回國,其原因很多。這些優秀的中華兒女都滿懷著對這片苦難深重的土地無法自拔地愛,都懷抱著對國計民生地殷切關懷,或是深深眷戀著這片土地,或是對國民黨統治感到失望等。

但是,促成他們留守大陸或是回國的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他們對共產黨印象頗好,對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抱有希望,事實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政府沒有讓他們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