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三窟‖国民党落败前的“抢救大陆人才”计划

最近很火的电视剧《新世界》正如火如荼的上映中,从这部剧中,我们看到了我们党为了和平解放北平付出的努力。事实上,国民党为了东山再起,抢夺大陆优秀人才,绞尽脑汁。

1948年底,三大解放战役已经进行,国民党落败已成定局,正着手退守台湾做准备。国民政府发出了一条命令:“科学教育界能搬迁的人、财、物尽量搬迁,先以台湾大学为基础,而后慢慢站稳脚跟,以达‘求生存、图发展’的目的”

狡兔三窟‖国民党落败前的“抢救大陆人才”计划

蒋介石亲自干预授权,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和傅斯年、陈雪屏、蒋经国、杭立武等人在南京制定了一个计划名叫:“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同时制定了首批拟抢救人员名单。

​“抢救大陆人才”计划

“抢救大陆人才”计划,由傅斯年、蒋经国与陈雪屏三人组成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抢救”计划步骤。为了此次计划的顺利实施,蒋介石亲自指派的飞机,冒着炮火飞抵北平,停留在北平南苑机场负责接送被营救的优秀人才。

按照“抢救大陆人才”计划,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的,然后送抵南京转飞台湾:

一是因政治原因必须限令离开大陆的高级知识分子;

二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

三是大陆各大专院校的负责首长;

四是在国内外学术上有杰出贡献者,等等。

根据此计划,傅斯年、蒋经国和陈雪屏三人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名单上都是当时国内各行各业优秀的知识分子。

狡兔三窟‖国民党落败前的“抢救大陆人才”计划

争抢胡适

胡适在中国政学两界颇具影响力,我们党也对他开展了劝留工作。

之前早已加入我党的吴晗同志,指派人找到胡适,希望他能留下来。

共产党始终没有放弃。据时任北大教授兼东方文学系主任季羡林教授回忆:为了让胡适留下来,党中央决定让他当北京大学校长兼北京图书馆馆长。我们在座的人听了这个消息,都非常感兴奋。

1948年12月14日,蒋介石两次亲自打电报催促胡适飞南京,并派专机迎接。胡适临行前,派人与陈寅恪齐名的国学大师陈垣同机飞南京,陈垣拒绝了。不但陈垣决绝,连自己的小儿子胡思杜,也拒绝去台湾,留在北平。这一举动让胡适夫妇大为吃惊,不知多年以后,胡适是否后悔呢。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结局

“南开大学之父”张伯苓也作为被“抢救”的重点对象。1949年11月底重庆落败前,蒋介石父子多次劝在重庆的张去台湾或美国,费用不用操心。张老以“衰老多病,不利远道飞航”表示了谢绝。

实际上,张伯苓是周恩来的恩师,周恩来早就托人传来话,要他不要走。1950年5月,在周恩来的安排下,张伯苓夫妇搭乘飞机由重庆到北京。

在北平的大多数卓有成就的杰出知识分子人各有志,许多人不准备去南京跟蒋介石赴台,而是愿意留在大陆。

1948年12月14日,“抢救大陆学人”的飞机在北平南苑机场等候了两天时间,才有胡适、陈寅恪、毛子水、钱思亮、英千里、张佛泉等少数著名教授登机,大部分机舱座位都被空闲着。12月21日,第二批被“抢救”的学人也只有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以及李书华、袁同礼、杨武之等20几位教授。

可以说这一计划的失败,也说明了这些优秀知识分子的志向。

狡兔三窟‖国民党落败前的“抢救大陆人才”计划

蒋介石为“抢救”学人费尽心机。据资料统计,在国民政府1948年3月选出的包括郭沫若在内的81名院士中,有59位选择留下来,只有22位选择了“南去”,其中10人去了台湾,其余远走美欧等国,这令蒋介石大失所望。

比如,北大文学院长汤用彤就被列为“抢救”名单,但他没有选择离开,胡适离开后曾写信劝其南下,并派人送来两张机票,汤用彤依然不为所动。

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决心留下来,胡适邀他同机飞走时被他断然拒绝。在致胡适的公开信中,陈垣天真地认为:“在北平解放的前夕,南京政府三番两次地用飞机来接,我想虽然你和陈寅恪先生已经走了,但青年的学生们却用行动告诉了我,他们在等待光明,他们在迎接新的社会,我知道新力量已经成长……”

据中国科学院估算,当时散居海外的中国科学家大约有5000余人,到1956年底有2000余名科学家陆续返回大陆,为新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狡兔三窟‖国民党落败前的“抢救大陆人才”计划

结论

当时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之所以选择留在大陆,以及后来大批留学欧美的科学家放弃舒适环境和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其原因很多。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都满怀着对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无法自拔地爱,都怀抱着对国计民生地殷切关怀,或是深深眷恋着这片土地,或是对国民党统治感到失望等。

但是,促成他们留守大陆或是回国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对共产党印象颇好,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抱有希望,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政府没有让他们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