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疫情大流行中的“德國例外”


歐洲疫情大流行中的“德國例外”

新冠病毒肺炎爆發以來,蔓延速度異常迅猛,歐洲成為全球病毒大流行的“震中”,意大利是病毒感染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死亡率高達12%。德國是歐洲疫情嚴重的國家之一,但是感染者死亡率卻極低,只有1%,媒體稱這一現象為“德國例外”。德國在防控疫情方面的一些做法對於歐洲其他國家以及其他地區國傢俱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德國最早發現的疫情確診病例是1月27日,此後病毒在德國的蔓延較為緩慢,而從2月25日起,由於一場狂歡節導致的群體性傳播,德國確診人數突然激增,從最初16人到增至超過千人被確診只有不到兩週的時間。截至4月3日,德國確診病例累計84788人,死亡1107人,死亡率為1.3%。而意大利確診病例已超過10萬,達到115242人;死亡13915人,死亡率高達12%。法國確診人數比德國少,為59929人,但死亡人數達到4514人,死亡率高達7%。從歐洲主要疫情嚴重國家比較來看,意大利的確診人數、死亡人數和死亡率均遠遠高於法國和德國,德國確診人數高於法國,但死亡人數和死亡率這兩項卻遠遠低於法國。德國死亡人數比法國少了五倍、比意大利少了二十倍。這些數字表明,德國在救治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和防控疫情方面表現出眾,法國《費加羅報》稱之為“德國例外”。

德國疫情嚴重但死亡率低,這得益於強大的疫情監控體系、檢測能力和重症醫療能力。德國的抗疫思路是竭盡全力延緩疫情擴散,為醫藥衛生系統和相關科研工作爭取時間,同時把有限的醫療資源投入治療重症患者。德國總默克爾在闡述德國防疫核心策略時將其表述為:通過減緩病毒傳播速度來確保醫療體系免於崩潰、正常運轉。

德國病毒學家克里斯蒂安.德羅斯滕說,“德國醫學界在本國疫情暴發前就對病毒有了一定了解”。新冠疫情到達歐洲前幾周,德國便著手準備,並開發出快速檢測試劑,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公佈了詳盡的病例定義。德國還在較早時間對疑似病例進行檢測,以便對患者提供優化治療,避免病情惡化後才治療,這樣才便於控制重症患者的數量。德國具有病毒檢測資質的實驗室分佈全國,目前德國每週新冠檢測量達到50萬人。

醫療設施完備是德國降低死亡率的根本條件。目前德國擁有55萬張床位,平均167人擁有一張,另外德國還擁有2.8萬張重症床位,配備2.5萬臺呼吸機。從人口比例上看在歐洲屬於前列,足夠接納這場疫情造成的患者。為讓醫療系統能更好地應對疫情,德國採取重症患者住院治療,輕症患者居家隔離自愈的方針,以保證重症救治的能力。目前德國的重症醫療能力尚有餘力援助法國和意大利,德國已接受了47名意大利重症患者。

為了應對疫情持續大爆發的前景,德國聯邦議院批准撥款5億歐元用於政府集中採購醫療物資,1.45億歐元用於新冠病毒相關科研。聯邦政府還提出緊急預案,決定徵用酒店、展會場所改造成臨時醫院,即方艙醫院。

嚴厲管控疫情蔓延

  德國初期的疫情蔓延速度不快,採取的是步步為營的策略,防控的力度有限,最終導致疫情急劇擴大,確診人數飆升,政府才採取大面積隔離措施。全國自3月23日起,原則上禁止兩人及以上人員在公共場所聚集;建議民眾最大限度減少與家庭成員以外人員接觸;要求民眾在公共場所應與他人至少保持1.5米距離;禁止在公共和私人場所舉行聚會;禁止餐館提供堂食服務;美髮店、按摩店等產生近距離肢體接觸的店鋪必須關閉。上下班、就醫、採購、個人室外運動等必要活動不受影響。協議還要求所有企業、特別是公共交通相關企業按規定做好清潔衛生,並對從業人員實施有效保護。首都柏林禁止50人以上聚會,全市電影院、音樂廳、展覽館、圖書館、酒吧等將關閉。柏林政府還決定,疫情期間暫不羈押拖欠交通肇事罰款人員。在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監獄管理方專門設置新場所接納新入獄人員,以避免他們與現有服刑人員接觸。

從3月16日起,德國向奧地利、瑞士、法國、盧森堡和丹麥五個鄰國實施邊境管控,限制除必要的通勤和貨運外所有進出境行為。

信息透明,防止民眾產生恐慌

對疫情的恐慌,往往伴隨著信息不對稱,不透明。德國政府始終採取信息公開透明,而不是隱瞞的辦法來緩解民眾心理壓力,防治造成社會恐慌。默克爾3月10日在議會黨團會議上講話時故意把疫情發展的嚴重前景透露出來,她發出警告說:60%—70%在德國的人將感染新冠病毒,德國將在更長時間內與病毒作鬥爭。顯然,她的目的是提高民眾的警惕,叫大家對病毒感染的嚴重性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默克爾把手頭掌握到的信息和可能在第一時間全都傳遞給國民,即便有點嚇人,但遵循一個原則,即和全民共享疫情信息。

這樣做的結果是大部分民眾沒有產生不必要的恐慌。連在德國的外籍人員,如在德國的華人華僑和留學生,也很少有要匆忙逃離德國避難的現象。

據一項民意調查,76%的德國人表示對疫情不太擔憂;66%的受訪者表示,疫情完全在德國政府的掌控之中。還有89%的人表示未採購大量的食品作為儲備。

分析指出,德國人對這次疫情突然來襲基本保持平靜心態,有兩大原因:一是對政府的信任和依賴,因為政府遵循疫情信息透明的原則;二是對德國的醫療水平和能力充滿信心,因為一旦被感染可以得到有效救治。

平衡防控疫情和經濟發展的關係

疫情發生後,默克爾總理曾呼籲全體德國民眾放棄參加不必要的社會活動,但同時強調要確保關鍵經濟領域的運作。德國伊弗經濟研究所所長克萊門斯·菲斯特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最多可能給德國經濟造成7290億歐元的損失,對勞動力市場和國家預算帶來巨大壓力,其負面作用或將超過幾十年來德國所有的經濟危機或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面對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德國政府通過了一項總金額高達7560億歐元的一攬子援助計劃,包括一項金額約為1560億歐元的補充預算。根據德國《基本法》規定,政府可承擔的新債務一般不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0.35%,援助計劃使德國政府債務超出了“紅線”1000多億歐元。財政部長肖爾茨表示,在目前特殊的緊急情況下,新增債務為解決危機提供了機會。德國財政部稱,作為德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援助計劃,其中約有500億歐元將用於援助個體經營者以及小企業,這些企業往往無法得到銀行貸款。援助計劃還涵蓋減輕租戶負擔、簡化社會救濟金申請程序和減輕醫療系統負擔等多個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