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看懂防控措施?你應該知道的一些傳染病感染知識

怎樣才能看懂防控措施?你應該知道的一些傳染病感染知識

怎樣才能看懂防控措施?你應該知道的一些傳染病感染知識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持續蔓延,人們普遍感到恐懼,對一些防控措施也不甚理解,今天老徐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二版)及最近有關專家對疫情的研判經驗,結合傳染病感染的基礎知識給大家做一些普及。

接觸不一定必然感染

大家都知道,傳染病傳播是病原體從已感染者排出,經過一定的傳播途徑,傳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傳染的過程。因此,傳染病得以在某一人群中發生和傳播,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個基本環節。

截至目前,對於本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認識還比較有限,一般認為其傳染源指向野生動物,但到底是哪一種動物,還不清楚,可能為中華菊頭蝠;傳播途徑也未完全掌握,但肯定人傳人;易感人群暫時不明,病毒尚存在變異可能,目前看毒力有所增強。

在一個常識告訴我們,不管毒力多麼強的病毒,未必會引起所有接觸者感染,這就是並不是去過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都會感染,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那麼到底哪些人接觸病毒後會感染,一般與病原體的數量、接觸的密切程度及頻率有關,也與自身體質情況有關。因此在防控中強調注意休息、加強鍛鍊、勞逸結合,就是要求不能太過於疲勞,因為這樣會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

感染不一定都發病

病原體感染人之後,也不是所有感染者都會發病,實際上發病的僅僅只是極少數,一般發不發病由病原體的致病力和機體的免疫功能決定。

通常,病原體感染後,其感染過程有5種表現:

①病原體被清除

是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後,被機體防禦第一線的非特異免疫屏障所清除,也可由事先存在於機體的特異性被動免疫(來自母體的抗體或人工注射的抗體)所中和,或特異性主動免疫(預防接種或感染後獲得的免疫)所清除。

②隱性感染

又稱亞臨床感染,是最常見的表現。指病原體侵人人體後,僅誘導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應答。臨床上不顯出任何症狀、體徵,甚至生化改變,只能通過免疫學檢查才能發現。隱形感染後,大多數人獲得不同程度的特異性主動免疫,病原體被清除。少數感染者轉變為病原攜帶狀態。

這也被認為是最理想狀態的一種感染,多多益善

③顯性感染

又稱臨床感染,此類表現最少見。是病原體侵入人體後,不但發生持續免疫應答,而且通過病原體本身的作用或機體的變態反應,導致組織損傷,引起病理改變和臨床表現。

有些人感染後免疫力並不鞏固,容易再受感染髮病。小部分顯性感染者轉變為病原攜帶狀態,成為恢復期攜帶者。

④病原攜帶狀態

指無明顯臨床症狀而攜帶病原體,此類表現僅次於隱性感染。按攜帶持續時間分可分為急性攜帶者(<3個月)和慢性攜帶者(>3個月)。按病原體種類不同,病原攜帶狀態分為帶病毒者,帶菌者與帶蟲者。按其發生於顯性感染或隱性感染之後分為恢復期與健康攜帶者。並非所有的傳染病都有病原攜帶狀態。

⑤潛伏性感染

是指病原體感染人體後,寄生在機體某些部位,由於機體免疫功能足以將病原體侷限化而不引起顯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將病原體清除時,病原體便可長期潛伏起來,待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時,才引起顯性感染。常見的潛伏性感染有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瘧疾、結核等。潛伏性感染期間,病原體一般不排出體外,這是與病原攜帶狀態的不同之處。

怎样才能看懂防控措施?你应该知道的一些传染病感染知识

防控策略由傳染病三環節決定

本次新型冠狀病毒對熱敏感,56℃30分鐘滅活,因此隨著天氣越來越熱,溫度上升,估計活不過夏天;75%乙醇、含氯消毒劑均可有效滅活,所以要用酒精手消毒劑和84液消毒。

根據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防手冊》,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有2個:一是接觸傳播。觸摸被汙染的物體表面,然後用髒手觸碰嘴巴、鼻子或眼睛,這些均為新型冠狀病毒可能的傳播途徑。為什麼聚集性傳播導致感染的幾率很大,在一起,各種直接或間接接觸,病毒都可能由甲到乙,再到丙丁,即使戴了口罩,但直接或間接接觸物體,仍然能導致傳染。

二是飛沫傳播。通過咳嗽或打噴嚏在空氣傳播,飛沫隨著空氣在飄蕩,如果沒有防護,非常容易中招。飛沫傳播的可怕,在於人的流動性大,就能隨時通過飛沫在空氣釋放病毒,特別是眼下春節,一年之中,流動性最強的時刻,這也是對抗此次肺炎疫情的最大難點,但居家隔離卻是最有力預防。

正是基於此,在防控策略中就提出

(1)多開窗通風:適當開窗通風,居家每天都應該開窗通風一段時間,加強空氣流通,降低室內“病毒”(即使有的話)的濃度,能有效預防呼吸道傳染病。

(2)出門戴口罩: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風險,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場所,必要時外出佩戴口罩。但儘可能戴合格有效管用的口罩,還有正確地戴。

(3)注意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用用肥皂和清水或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洗手,避免通過接觸而傳播。

(4)別去人多地方:近期儘量避免出門,減少流動性,儘量不要到封閉、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和人多聚集的地方,尤其是小孩、老年人、孕婦及基礎病患者。

(5)注意咳嗽禮儀:若脫口罩咳嗽或打噴嚏,要用紙巾或手肘捂住口鼻,痰液也要用紙巾包好,用過的紙巾要丟棄至垃圾桶,並清潔雙手,戴好口罩。

(6)其他措施:避免與任何有感冒或類似流感的人密切接觸;避免在未加防護的情況下接觸野生或養殖動物。

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難度大人們恐懼的根本原因是截至目前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均不完全清楚,防控沒有疫苗,治療沒有特效藥,因此將科學就顯得非常重要。

筆者的體會是

1.別有點頭疼腦熱就奔醫院去,要知道當下醫院是風險最高的地方。

2從網絡公佈的病例資料看:疾病診斷時,流行病學史比症狀重要,因為有的病例根本沒有症狀,比如發熱、乏力、乾咳等。

3.正是基於此,對於有流行病學史,而沒有症狀的或與有流行病學史且有症狀者密切接觸的人,早做肺部影像學檢查很有必要,對於實施醫學隔離觀察者,多次做肺部影像學檢查也很有必要。

4.積極規範治療比啥都重要。對於這一時期,沒有明確流行病學史的發熱呼吸道病例第一時間實施規範治療很重要,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中藥治療對基層很重要。不一定非要去定點醫療機構感染性疾病科、發熱門診去排查。少流動最有利於自己和他人。

5.對於近半個月內有湖北(武漢)旅居史或與上述地區人事有過密切接觸的人,最恰當的方法是居家觀察密切監測,有發熱呼吸道症狀或不明原因的腹瀉等症狀者,及時採取積極有效治療辦法,不見好轉應該去設立規範的感染性疾病科的醫院診治……

一句話:科學防控很關鍵,驚慌失措很危險,過度與大意都是要不得的,醫生醫院不是唯一的救命者,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神。

怎样才能看懂防控措施?你应该知道的一些传染病感染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