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改新模式:央企民企互相持股

混改新模式:央企民企互相持股

我們一開始討論到的公平、對等原則,能夠貫穿於事情的始末、貫穿於方案的所有細節,整個進度的協調也很吻合。民營和國資在一起,湊在差不多的時間點完成兩家公司的定增工作。股份公司與股份公司之間互相持股是不多的,像這樣結構的也不多,而且央企和民企這樣做更少,應該是資本市場第一例。

回顧我的資本市場歷程,主要經歷了兩次IPO。首先上海航空是我當時負責籌備上市的,並於2002年底上市,到現在也十七年了,籌備過程中也是坎坎坷坷的。那時要求還沒現在那麼高,招股書也薄,主要採取配額制。上海航空是拿到配額制名額最後一批,那時取消配額已經開始了。

IPO做了兩年多,也是反反覆覆,當時航空公司的負債率一般都很高,超過70%,上海航空已經達到80%多了。要想上市,只有實行豁免。因為當時的政策是負債率70%以上不允許上市。另外,當時的公司法有一個要求,公司對外投資不能超過淨資產的50%。上海航空的大股東是一個投資公司,對外投資超過了淨資產50%。由於這個原因,也前後溝通協調了兩三個月。

資本市場發展功不可沒

公司一旦上市,等於是打通了資本融資的渠道,這對於企業發展是很重要的。這個體會我是蠻深的,因為從2000年開始,我關心資本市場,2003年後從事董秘工作到現在,感覺資本市場對中國經濟的推動作用是很大的,雖然現在大家討論的少了。無論是從公司治理、規範性、信息披露,還是資源整合後對社會生產力的推動。比如創業板的開通,現在回過頭看,冒出那麼多的好企業、大企業,如果沒有創業板,那麼多的中小型創業企業沒有好的融資渠道,它的進程會減慢。這一點大家沒有很深刻的認識,只是覺得我們的資本市場裡面問題怎麼這麼多,爆出這個雷那個雷,但是重要性大都泛泛而談。我覺得中國的經濟,幾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對資本市場開放作用提的相對少了一點。

資本市場對企業、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推動是無可替代的,包括老百姓接受資本市場這個概念,很多是炒股票過程中獲得一些知識。它實際上是打開了一個窗口,讓老百姓瞭解了中國、瞭解了世界。

所以,如果沒有一個資本市場窗口的話,很多人都不瞭解這些細節。這期間,公司信息披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包括現在關心上市公司的媒體,它也會解讀你公告的內容,實際上也是幫助普通的中小投資者,更好地理解這家公司的全貌。如果是沒有資本市場作用的話,大家誰會知道某個縣城裡面有個好企業。很多地方好企業,還能把當地旅遊都帶起來了,例如貴州茅臺,有好多飛茅臺鎮的旅遊,從上海飛,從長沙、西安、海口飛。過去只有遵義機場,現在有前年開的茅臺機場。這其中釋放出的能量,不僅僅紅色旅遊,還有上市公司的,以及整個地區經濟,作用都是非常巨大的,沒法估量。當然一個公司做壞也是要害好多人的,所以上市公司的良性發展話題是永恆的。


2003年,玩心跳的感覺


從2002年上市以後,資本市場重要的節點我都經歷了,股權分置改革、定增、非公開發行一系列的事情。例如股權分置改革,我記憶很深刻,今天發出去通知說要開股東大會,發行股票,第二天突然指示,開始股權分置改革,必須完成以後才能再融資。晚上就發通知股東大會要取消,不能開了。所以也是蠻特殊的。當時搞分類投票,對董秘來講也是一個鍛鍊,真正考驗董秘管理投資者關係的能力。你要讓投資者理解大股東的股權分置改革方案,各類股東都要去跑。當時票數儘量要多,不確定性要小,有些公司開了好多年才改成。

股改一般有幾種方式,比較多的是大股東送股。這實際上存在大股東和中小股東的博弈:送的少了,人家投反對票,送的太多了,大股東也不開心,需要找到利益平衡點。我們初期拜訪了好多投資機構,不斷地溝通。市場對上海航空10送3的方案還是蠻認可的,我們當時很快,大約一年不到就把股改解決了。

我們還經歷了2003年的非典,那個時候慘不忍睹,上半年幾乎可以說是顆粒無收,大家都很悲觀。飛機航班當時被描繪成傳播非典最厲害的,再加上有些航線必須要飛,比如上海到北京,不能全部停掉,只能減班。還好,我們2002年募集大概十個億資金,到2003年就不怕了;如果沒有十個億資金,天天沒客人,收入幾乎沒有,影響就太大了。

我們當時還測算過,能熬多久。到了六七月份溫度上來後,非典突然就沒了。當時大家憋了大半年沒出行,下半年無論是旅遊還是商務等,需求一下子爆發,航班增加,該飛的飛,該加班的加班,前期的損失彌補了回來,全年還盈利了。回想起來這真不容易,大起大落的,玩心跳的感覺。民航界可以說最慘的就是這個時間段了,其他什麼虧損年,都不是致命的,因為航空公司的現金流很好。所以,虧損如果不是超過折舊額的話,基本不受影響,而沒現金收入是最慘的。


金融危機帶來的抉擇

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航空公司影響挺大的,全行業虧損都來了。當時東航和上航整體經營環境都非常困難,上航是地方國資控股,東航是央企,還是“信心比黃金貴”的關鍵時期,怎麼整合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話題。2009年上半年,上航又搞了一次定增,整個一年都是圍繞定增,重組。

因為國家給東航上航的要求是聯合兼併重組,那麼等於兩個上市公司主體要少掉一個,但是又要保留上航,這個在政策法規裡面是很難的一件事情。我是1987年就到上航工作的,幹了22年,算是貢獻了自己所有的青春,也是看著上航長大,很有感情的,就像自己的家一樣。必須要找出一個方案,既是聯合兼併重組,又要保持上航這一名稱獨立經營。當時有人提出,讓上航股份重新成立一家上航有限,把資產全部裝進去,這是無法操作的。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有限公司,改制成為股份公司。後來就先把兩家公司整合重組,然後由重組完的東航再出資設立上航,所以現在的上航有限實際上是2010年的,不是1985年的。從法律上來說是不延續的,是被兼併掉的,只是這家名稱還保留,目前上航是東航的全資子公司。直到2009年底完成重組,忙活了有大半年,這對董秘來說也是一種煎熬。

整個航空公司界發展的最好時期是最近這十年,也就是2010年以後。為什麼?歷史上,航空公司以往有九大公司,後來變成六大公司,直到現在三大航空集團,在不斷地優化。原先太小太弱,國家資本金也是投入很少,這個行業以前類似半軍事化,相對比較封閉,縣團級幹部以上才能坐,資金積累很慢,負債率很高。2010年以後,整個市場發展了,客流量大概每年增長百分之十幾,十年黃金期和老百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一定程度也有關係的。從全球來看,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國,我們的乘機人次比人家還是少很多,所以我們未來發展的空間還是很大。


再次經歷IPO“擠公交”

2010年10月,我到了吉祥航空,上班第一天就開上市籌備會。啟動的時候,吉祥航空還是有限公司,搞了兩次的募集、戰略投資引進,2011年成立股份公司以後才申報IPO,期間又停審了一年多。這次IPO和之前上航IPO 審查的角度不一樣,由於時隔很多年,要求也不一樣,對過往的歷史、形成的過程中有什麼瑕疵要求比較充分的披露。現在IPO申報材料需要三大本,歷史、業態、競爭對手、行業的情況、包括客戶在哪裡,寫得很細分,政策關注的要點也是持續的規範。現在每半年就要開無重大違法違規的證明,好多部門,外管、工商、稅務、行業主管部門、銀行都要出證明。我們上市,政府部門也要忙,而且要求也越來越細。暫停審核工作一年多,這個是最辛苦的,而我們所有的推進工作不能停。這個很累,很煎熬,心態上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開始審核,似乎遙遙無期。我們也要對股東負責,人家投給你錢了,你不能不上了。一路走來,過程是艱辛的,直到2015年5月正式上市,結果是蠻開心的,也是值得付出的。我們大多數人都有一種“擠公交”心態,先上車再說,免得不知道後面什麼時候會有車來。

吉祥航空上市後,11個月內再融資成功。IPO成功後,當年7月份我們公告了再融資方案,到2016年5月11日再融資全部完成,兩次加起來共融資40個億。可以說,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能融資到40億,我覺得在資本市場也是個特例。我們研究過所有的公告、政策要求,當時在公告當中就打下了伏筆,就說除了非公開以外的三個月內沒有重大事情。但是所有的人都沒注意,他們都以為是常規的要求,這個也是合規的,實際上也告訴你了,否則至少再往後幾個月,這個也是我們團隊的力量。

當時政策也是允許的。2016年做完,2017年國家就出臺了新規,IPO需要18個月後才能再融資,現在又改了,6個月才能發起,而我們兩個月就發起了。這種事情,未來是不太可能的。


互相持股:航空式混改

2019年,吉祥航空和東航搞了互相持股,9月份完成,我們拿到了22億。這個不是簡單的股份公司對股份公司,而是吉祥去參與了東航股份的定增,然後吉祥航空發的股票,發給東方集團下的產投公司,等於說是他的兄弟公司。我們和均瑤集團,以及集團的子公司聯合起來,投了80億給東方航空。吉祥航空出了30億,均瑤集團出了50億。上市公司吉祥航空和均瑤集團一共持有東航百分之十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當然,東方航空也買了均瑤集團的老股,現在加起來佔吉祥航空15%股份。這就是民企參與國企混改,國有企業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戰略上做大做強合作。上海樞紐空港輻射全球,此舉不光支持國企混改,同時帶出了上海航空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因為“一帶一路”有些屬於開拓期,兩家協同發展,避免了惡性競爭。

互混過程中也有些難忘和曲折。本來東航發行方案只持有A股,因為H股的股價便宜。從國資角度來看,當然是發A股比較好,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們提出為了更公平,要A+H股兩邊同時發,我們兩邊也都參加。吉祥航空的老闆也是非常大度,為充分體現保護中小股東利益,H股全部由吉祥航空拿下,多出的額度由吉祥航空和均瑤集團去參與A股的定增;就是說把便宜的全部讓給上市公司,自己承擔高的價格,這樣一來吉祥航空所有的股東利益得到了保證,國資委、東航集團都大力支持這個方案。

現在國資的開放程度比以前大,東航的集團領導也都是很開放的,才能促成這樣一件共贏的事情。這期間,我們一開始討論到的公平、對等原則,能夠貫穿於事情的始末、貫穿於方案的所有細節,整個進度的協調也很吻合。民營和國資在一起,湊在差不多的時間點完成兩家公司的定增工作。股份公司與股份公司之間互相持股是不多的,像這樣結構的也不多,而且央企和民企這樣做更少,應該是資本市場第一例。關鍵是前期方案較好,也是符合國家戰略、結構調整。

混改要有後續的跟進,只是股權結構的變化是沒意義的,一定要對董事會、對企業經營、對管理有推動,才是最關鍵的。整個上海現在的中轉和出入境旅客人數在全國都是第一,有帶動、輻射功能,雙方互派董事,那麼雙方的優勢部分就可以互相學習,共同做大。

現在都說利益共享,你做好了,我有好處。我做好了,你也受益,但一定要做出優異的成績出來。不過,實現這個目標指望一夜之間是不可能的,有些事情靠內部改革也是有難度的,需要靠外力來促進。舉個例子,我們現在的320窄體機158-198座位數,每天可以飛到11.5小時,而行業平均數每天10個小時都不到。看上去差了一個半小時,但佔比差了百分之十幾。一百架飛機,無形中每天多了十幾架,吉祥航空的平均成本就下來了,盈利能力就提升了。報表上看,你的資產週轉率就快,就是良性的。再比如,我們一架飛機接近100個員工,大航空公司的人員比我們多,導致人工成本高。央企的資源、人才都不缺乏,就是要提升效率,提升的空間還是很大的。央企的實力,嫁接民企的活力,就能夠最終實現提高效益。

人生能夠經歷一兩次重大事件是幸運的。我有幸參與了兩次IPO,兩次重大資本運作,我很幸運地遇到了這個好時代。

(口述人系吉祥航空副總裁兼董秘)


成為企業優先選擇的管理諮詢和培訓服務提供商

注:提供最專業的(國企改革)融資平臺轉型全流程服務專家及顧問

致力於研究國企、服務國企,為國企和其他公共機構提供高質量、可操作、有價值的諮詢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