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赤腳醫生到北大教授,劉國恩以經濟學代表入選新冠肺炎專家組


從赤腳醫生到北大教授,劉國恩以經濟學代表入選新冠肺炎專家組

2月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下稱“國家衛健委”)辦公廳發佈關於調整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組成員通知。

調整後的新冠肺炎專家組,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體制改革司司長梁萬年任組長,專家組成員共59名,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等多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繼續在列。

國家衛健委此次專家組成員調整,目的是進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充分發揮專家作用,提升新一輪防疫抗疫的科學分析和應對能力。而將法學、經濟學等非醫療衛生領域專家納入專家組,則凸顯了新一輪防疫抗疫對法律、經濟領域專家智慧的重視和需求。

經濟學專家代表劉國恩教授入選

劉國恩教授作為新調整名單中唯一受邀的經濟學家代表,加入最新公佈的全國新冠肺炎專家組。


從赤腳醫生到北大教授,劉國恩以經濟學代表入選新冠肺炎專家組

受訪者供圖

劉國恩教授是著名的健康經濟學家,在醫藥經濟學、健康與發展經濟學等領域有豐碩的研究成果,現任北大國發院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衛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北大經管學部副主任,教育部經濟學長江學者,國務院國家醫改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國際健康經濟學英文學術期刊《Health Economics》(SCI)副主編。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四十幾年前,載譽無數的劉國恩教授卻還只是四川茂縣大山裡的一名赤腳醫生。

從赤腳醫生到北大教授

四十多年前的他,帶上小藥箱,風裡來雨裡去,既為人看病,也為村裡的牛、馬、羊用抗生素治療感染。從來沒有專業學過醫的羌族青年“小劉”,因為在當時的村裡文化程度最高,被組織安排去“救死扶傷”。

1977年恢復高考,本來九個志願都填寫了醫科院校的他,最後陰差陽錯地來到西南民族學院學習數學,後又自學經濟學,考上研究生,直至公費留學美國。曾經與他失之交臂的醫學,這次又魂牽夢繞地回來了——他師從健康經濟學之父Michael Grossman先生,從科學理論的高度重新審視人類的疾病與健康。

四十多年後,劉國恩帶著一副“健康經濟學的眼鏡”,致力於健康與發展經濟學、國家醫療體制改革、醫藥經濟學領域的研究。紮根於中國土壤,對中國歷史和國情高度熟悉,這也使得他的研究工作非常紮實,非常具有親和力。

此次加入國家衛健委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組,相信他會在這樣一個重大社會領域的經濟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關於疫情,劉國恩的重要觀點

01 探尋疫情不確定背後的確定性,減少次生災害帶來的二次傷害。

劉國恩提到,他並非流行病學專家或病毒方面的醫學專家,作為健康經濟學家,他關注的重點主要是如何減少次生災害造成的影響,對疫情本身的認知和判斷更多是基於二手數據的分析。

從統計數據看,全國新增確診病例的報告日在2月4日達到了最高點,根據報告日追溯的發病日是在1月26日達到最高點,也即拐點,之後持續下降。根據統計學理論,基於大概率進行判斷後,他認為疫情總的趨勢應該是繼續下行。儘管面對任何不確定事件,我們無法肯定會否逆轉,但是,按照當前這種趨勢,他認為在2月底左右,除湖北之外各地新增確診下降到零是大概率事件。按照國際標準,在新增確診為零的條件下若能保持兩週到20天,基本就沒有大礙。

02 對新冠肺炎各地須科學評估防控措施,避免一刀切。

劉國恩認為,由於此次疫情突然爆發,全國各地都處於如臨大敵一般,不得不跟進武漢做法,相繼採取封城、封路、停工、停學的強制手段,其付出的巨大機會成本和對社會、經濟的全面影響將難以估量。

現有的研究數據顯示,新冠病毒的傳染率、死亡率都介於常規流感病毒與SARS之間。然而,“新冠病毒的生物學模式雖然與SARS同類,但是其流行病模式更相似流感病毒。根據中國CDC的數據,每年因為流感病毒的死亡人數在8.8萬;同樣,美國、日本等國每年死於季節性流感的也是數萬人,而人們並未驚慌失措,社會管理也未採取‘戰時’管控,經濟活動正常運行。”

所以他強調,各級地方政府應該更理性和全面地分析當地所處的情況,從而做出更合理的工作安排,不要把所有的資源都壓到防控疫情這一件事情上,否則將顧此失彼。

目前,專家下沉、全國馳援、方艙醫院這3條極具戰略意義的建議,為決戰決勝打下了堅實基礎。疫情防控全國“一盤棋”,權威專家就是大棋盤上最舉足輕重的“棋子”。派出“國字號”專家組,就是要向國家提供最專業的研判建議和應對良策。我們共同期待各位專家為我們帶來好消息!

最後,就像劉國恩教授所說的那樣,只要我們現在就積極行動起來,將抗疫情措施從被動轉為主動,從短期轉為長期,從一刀切調整為因地制宜,科學、理性的設定疫情防控目標,同步推進科學抗疫和社會經濟的復甦行動,相信我們就還有機會把疫情防控的次生代價控制在病毒本身的危害程度之下,使2020年的中國經濟儘可能達到其潛在的增長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