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攜手夥伴為新型智慧城市畫下“新註腳”

時間,見證我們的奮鬥;生態,匯聚智慧與力量。

在這個特殊的春天裡,華為特別推出了#Σco時間#系列欄目,以線上直播+互動的形式,共話技術變革與行業轉型,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近日,華為與數字政通、東方國信聯合舉辦主題為“平臺+生態 打造後疫情時代的智慧城市”的線上研討會活動,華為中國區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總監王志強,數字政通方案中心總監、社會治理行解專家袁野,東方國信華為事業部總經理張曉傑,數字政通解決方案諮詢顧問王玉陽,東方國信智慧城市高級解決方案專家曹明等一同探討了後疫情時代智慧城市建設的新思考——如何利用網絡化的社會治理手段,以及大數據的處理和分析能力來賦能城市的智慧運營,共同為新型智慧城市畫下“新註腳”。

新基建下的“新”城市

從智慧地球到數字城市,再到如今的智慧城市,城鎮的現代化和智能化已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在改革開放後的40年間,擁有龐大人口規模的中國在城市化率方面取得了長足且快速的發展,並且在這一發展大趨勢的背後也總結出了一系列經驗和思考。城市是複雜的集群,如何有效建設、運營管理、可持續發展,帶動區域經濟的規模化增長,都是其中包含的問題。

無論是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公共服務能力,亦或是城市信息的多維度共享和整合效率,以及空氣汙染、教育醫療資源短缺、交通擁堵等弊端,均可算是城市演進的“副產品”。今年2月初,為防止疫情擴散,各地迅速上線健康碼、通行碼等疫情控制系統,實現人員軌跡分析、重點人群熱點分佈查看;隨著疫情形勢變化,迅速上線復工復產平臺,依託智慧城市的各類信息化手段在全國範圍內得到廣泛應用,而在百花齊放的背後,一些短板逐漸浮現。例如,不同業務系統之間的數據打通不夠及時和精準、各職能部門ICT系統孤立存在、通信網絡等硬件設施落後等。

此外,千城千面是ICT基礎設施服務商希望實現的理想狀態,怎樣尋找到個性化和標準化之間的平衡點,兼顧定製方案的成本考量,並從中找到一條數字化的鏈條,讓治理橫向到邊、縱向到村/社區,對緊急事件做到立即響應,就要利用“大數據+網格化”的能力讓城市變得可感知,讓決策者有據可依、有跡可循。

更重要的是,隨著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的加速建設,政府場景化應用的廣度也會拓寬,“四梁八柱”讓ICT企業思考如何將智能化技術與公共化的政務平臺有機融合,形成一套自我演進和迭代的機制,而跨城市的架構體系也要求智慧城市的各層級參與者要發揮協同的價值。此時,各地政府紛紛開始重新思考並佈局新一輪智慧城市。

多網合一的融合治理

有媒體報道稱,截至2019年7月,數字政務已覆蓋中國422個城市,涵蓋1000多項服務,累計服務民眾達到9億人次。中國信通院發佈的白皮書顯示,“政務雲”已覆蓋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劃單位。根據該報告,在此次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2019年就已有近90%的服務部門和業務系統,宣佈“成功上雲”。

當然,上雲並不代表萬事大吉。此前就有相關文件指出,整合基層網格管理和指揮平臺將上級部門在基層設置的多個網格整合為一個綜合網格,依託村(社區)合理劃分基本網格單元, 統籌網格內黨的建設、社會保障、綜合治理、應急管理、社會救助等工作,實現“多網合一”。

由此可見,務實、多而全的網格化+核心平臺所展現的“多網合一”是城市網格化探索的核心訴求。2003年5月,《北京市東城區網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課題組成立,數字政通作為主要成員,並承擔信息系統的開發工作,逐步構建了多渠道全收集、多事項全囊括、多部門全參與、多過程全監督、多維度全分析的1(體制機制)+1(橫向網格城市運行中心)+N(N應用)體系。

Σco時間 | 華為攜手夥伴為新型智慧城市畫下“新註腳”

條線“網格化”單打獨鬥依然無法全面解決治理問題

同時,還進一步在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層面分別衍生出了N+3+1和9+X架構,前者囊括了市政設施、市容環衛、園林綠化、城管執法等領域,後者則在社群關係研判分析子系統、重點人管控子系統、外網任務子系統等維度上打造了大量的場景化應用,在細枝末節之處為各行各業推行著便民利民的措施。例如在環保監管方面,前端的監察網格化可讓移動執法常態化,後端的環保數據中心則可以對數據進行集中展示和分析,大幅提升了市政辦事效率。

Σco時間 | 華為攜手夥伴為新型智慧城市畫下“新註腳”

基於數據驅動的全息孿生城市

後疫情時代的新思考

流動的數據是影響城市智能化水平的直接因素,一套完善的數據能力支撐體系至關重要。以城市大數據為核心,東方國信從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應用、數字平臺四個方面構築了智慧城市的力量之源,通過體徵監測、事件研判、趨勢預測、指揮處置來推進城市智能化運營,並藉助全鏈條監控和全社會的參與及協同治理來實現城市的全週期管理。此外,東方國信還基於華為沃土數字平臺,通過相互賦能構建和完善了智慧城市的數據底座,為政務大數據平臺、智慧城市大腦等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數據能力支撐。

Σco時間 | 華為攜手夥伴為新型智慧城市畫下“新註腳”

智慧城市需要完善的數據能力體系

Σco時間 | 華為攜手夥伴為新型智慧城市畫下“新註腳”

華為&東方國信——聯合解決方案

Σco時間 | 華為攜手夥伴為新型智慧城市畫下“新註腳”

國信大數據融合華為數字平臺構建城市數據底座

通過將大數據能力下沉到智慧城市,與各類信息技術和終端應用相結合,東方國信在業務實踐過程探索出了很多落地場景。例如,針對疫情防控中的體溫檢測和管理,可將大數據、5G、AI與熱紅外線測溫技術融合,部署非接觸式、可快速部署、高精度、實時顯示的智能體溫檢測解決方案,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了經濟實用的檢測工具;在北京市延慶區,城市管理指揮平臺以遊客為中心,以交通、旅遊接待為核心,利用大數據平臺匯聚了九大業務系統和市區兩級政務數據及社會數據,並對此進行了融合分析,有效服務基於網格模式的城市精細化治理與旅遊安全保障,保障了世園會時城市的安全平穩運行;而通過人口的身份證號、法人的社會信用代碼等信息,則實現了各委辦局涉及的人口、法人數據的整合、關聯與建模,形成一人一檔、一企一檔的精準畫像匹配。

對於華為而言,更看重以業務驅動為核心、以技術驅動為輔助來推動一座城市的發展。用華為中國區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總監王志強的話說,融合平臺+敏捷開發+簡約應用+普惠智能+持續運營可看作是智慧城市建設新時代的新理念,落實到具體的建設思路則可梳理出1+1+N+X的整體框架,即1個城市智能運營中心+1個城市數字底座+N個垂直領域應用+X個跨領域應用。

Σco時間 | 華為攜手夥伴為新型智慧城市畫下“新註腳”

新型智慧城市的新理念

Σco時間 | 華為攜手夥伴為新型智慧城市畫下“新註腳”

後疫情、新基建時期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思路

其中,城市智能運營中心可實現一圖全局感知、一屏智能決策、一體聯動指揮,為新型智慧城市帶來全新的體驗。沃土數字平臺則聚合了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地理信息、視頻、指揮調度等多種資源,使能經濟、政務、民生、環保等不同智慧應用,推進城市行業應用的創新和價值提升,使得基於城市數字平臺運行的應用功能更加強大,盤活了城市的數字資產,並在接入WeLink智能協同平臺後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帶來了更多可能。

結語

智慧城市的建設、治理、運營從來不是一家之事,一場疫情大考更是為智慧城市的發展帶來了潛在的危與機。未來,唯有各方在良好的生態中發揮各自的作用,將前沿技術與業務場景深度融合,才能推動城市智能化有機、可持續演進的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