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哉!羅馬帝國戶口讓人趨之若鶩,1500年為何還不能創造羅馬民族?

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1453年,英;Ancient Rome),相傳是由維納斯女神的兒子埃涅阿斯所建立的王國。

公元前750年,羅慕路斯建立羅馬,正式擔任第一任國王。在經歷了百年血與火的征戰後,羅馬發展成為了橫跨歐亞非三洲,稱霸地中海的龐大帝國。在羅馬帝國的鼎盛時期,地中海成為其內湖,在拉丁平原無人能夠與之抗衡。

怪哉!羅馬帝國戶口讓人趨之若鶩,1500年為何還不能創造羅馬民族?

直至公元395年,羅馬分裂,稱東西羅馬。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在公元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至此羅馬帝國宣告退出歷史舞臺。

一、歷史的疑問:為什麼歷史上只有羅馬帝國,卻沒有羅馬民族?

無可否認的是,它與秦漢時期中國,都是古代世界的強大帝國。在中國的秦漢時代,羅馬便已經在歷史上留名。

班超在《後漢書·西域傳》中便有記載:“大秦國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國。地方數千裡,有四百餘城。小國役屬者數十。以石為城郭。列置郵亭,皆堊塈之。有松柏諸木百草。”

然而,這樣一個強大而龐大的帝國,卻沒有與自己相對應的民族誕生。在歲月的見證下,歷史書上記載的只有羅馬帝國,卻從未出現過羅馬民族的字樣。我們也不禁發問:為什麼羅馬帝國沒能搞出一個自己的羅馬民族出來呢?

怪哉!羅馬帝國戶口讓人趨之若鶩,1500年為何還不能創造羅馬民族?

二、帝國無法擺脫的陰影:古羅馬大佬們對城邦制度的信任,羅馬戶口成為了香餑餑。

在亞平寧半島的土地上,羅馬帝國不可一世,能人輩出,“我來,我見,我征服”的凱撒、屋大維、安東尼等。然而,再強大的帝國都有覆滅的時候。

公元四世紀,羅馬分裂。公元十五世紀,西羅馬帝國被滅。羅馬也消失於歷史的塵封。但是這樣的帝國,卻沒有同化其他民族,形成自己的羅馬民族,實在令人扼腕。如果想要深究其中的原因,帝國的制度必然是首當其衝的。

(1)王政時代的影響:凱撒、屋大維等大佬對於城邦制度的一致認可。視其他被征服地方為殖民地。

羅馬在經歷過羅慕路斯、圖魯斯·赫斯提裡烏斯、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等幾位國王之後。最終在屋大維(即奧古斯都)時期,進入了帝國時期。然而,此時雖然是稱為羅馬帝國時期。

但帝國的實質仍然是“元老院與羅馬公民”,城邦制度依然被保留了下來。在這樣規模龐大的帝國之中,中心所在卻是僅有羅馬城這一塊地方。羅馬帝國對於那些被征服的地區,採取的是分而治之的政策,對意大利、迦太基、高盧等地的措施各異,本質卻都是相同的。

那些統治階層給被征服地區人民取蔑稱、視人命如草芥,肆意玩弄。那時被征服的人,被稱為“降民”,幾乎沒有什麼權利。更有甚至,只能在鬥獸場裡,度過餘生膽戰心驚的每一天,是那樣的鮮血淋漓。或許,我們後世人也就是隻能夠從史書、遺蹟裡,得見一二。

怪哉!羅馬帝國戶口讓人趨之若鶩,1500年為何還不能創造羅馬民族?

在羅馬城這個露天博物館之中,暮色餘暉籠罩著鬥獸場,讓人內心不禁蒙上一層陰影。與這樣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作為中心的羅馬城,羅馬城內,凱撒穿著中國的絲綢出席盛宴,一派歌舞昇平的景象。

城邦制度在這些大佬的心裡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他們依舊堅持著“除卻羅馬城以外,都是蠻荒之地。除卻羅馬公民,盡是蠻族”的想法。

(2)所謂的“香餑餑”:羅馬城外民眾日思夜想的羅馬戶口。

在羅馬帝國之中,除卻羅馬城的公民,其他的地區人民都是不被看重的。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作為原來帝國主體的羅馬公民的數量規模都是比較小的‘’所以,元老院那些掌權的大哥大就發話了:宣稱只要能夠拿到羅馬戶口,他們就能夠翻身做主了。

然而這卻是一個明知道卻不得不去做的陽謀。在這樣一條“拿到羅馬城戶口就是上等人”

的通天大道上,周邊被征服的蠻族、降民看到了一條為羅馬建功立業就能飛黃騰達的道路。羅馬帝國的掌權派也是樂見其成,並且為之建立了一套的激勵體系。

毫無疑問的,這樣的制度措施為古羅馬提供了巨大的利益和可用勞動力。但是,經過一系列的選拔,最後能夠拿到羅馬戶口的人卻是少之又少,人數上處於絕對的劣勢。不僅如此,這些蠻族因為長期蠻荒之地,文化上落後,以至於這些人很容易被同化。

但這個前提是拿到羅馬戶口之後才有被同化的機會。換句話說,就是古羅馬並沒有把同化統治地區人民納入考慮,以至於無法產生屬於自身民族的“獨特認同與歸屬”。在這樣的情況下,平民趨之若鶩地追求羅馬戶口,在實際的效果上,卻並沒有達到所謂的民族同化的作用。

怪哉!羅馬帝國戶口讓人趨之若鶩,1500年為何還不能創造羅馬民族?

三、被地域瓜分的羅馬:山水不相通的帝國境況與行省制度下的各自為政共同導致了羅馬民族的難產。

(1)地域的障礙導致民族同化幾乎難以實現,羅馬民族的想法缺少生根發芽的土地。

地域的障礙是古時候文明交流一直存在的攔路虎,這個問題在羅馬帝國之中也是存在的。在地中海這片區域中,高山大海將城邦盡數阻隔。在那個交通極度不發達的情況,文明交流的難度被大幅度提高。當然,作為是橫跨三大洲的羅馬帝國來說,統治的難度也是非常大的。

一個龐大的羅馬帝國被劃分成了不同的地域板塊。山地眾多,且土地貧瘠的地中海沿岸,使得羅馬人長期處於流動的狀態。因為地形原因而造成的人口流動,難以固定的生活方式。是羅馬難以同化被徵地區的重要因素。

沒有共同的民族歸屬感,讓羅馬民族的出現變得遙遙無期,直到公元十五世紀,都未能順利降生。

(2)行省制度下,大佬各自為政埋下了分裂的苦果,羅馬民族成為了一場空想。

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疆域不斷擴大,對於被統治地區的制度改變被提上了日程。元老院大佬們自知而不得已而為之的行省制度也隨之盛行,聰明的奧古斯都劃地而治,建立了所謂的“普林斯制”。這個與我們中國西周時期實行的分封制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行省的長官承認帝國的元首,但是在自己的行省之內有著生殺予奪之權,對於羅馬城形成了所謂的“眾星拱月”的格局。但是,明眼人都知道的道理。現在你是老大,小弟們才聽你的。等你沒了勢力,基本上就是一個擺設了。

怪哉!羅馬帝國戶口讓人趨之若鶩,1500年為何還不能創造羅馬民族?

歷史的公平的,沒有永久的強盛。最後,劃地而治的情況下,各自為政卻沒有領頭之人,羅馬帝國走上了和我國西周一樣的道路。也因為這樣的劃地而治,不同地區的治理雖然有所保障,但是,羅馬民族的實現卻明顯成了一場空。沒有共同的民族認同、民族信仰,期待一個統一的民族出現無疑是奢望。

四、後人對於這一謎團的回答:正是因為空有羅馬帝國,才導致羅馬民族未能如願。

在羅馬帝國時期,有羅馬公民權的人就可以成為羅馬民族。但是這樣僅僅是一個形式上的民族。羅馬人是一個跨民族的存在,是由那些被征服的人民一起構成的。羅馬公民權僅僅是作為政治上的認可,是被嚴格把控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個被征服的民族之間互相不認可,依舊保留著獨立的民族認知和文化體系,因此羅馬帝國一直在從事的僅僅是征服活動。從未有過統一,何來民族認同,自然不會有羅馬民族的出現。

不僅如此,羅馬人的族群漂泊不定,生存空間受到極大限制。因此大多數只能從事出海貿易活動,人員流動過於頻繁。這樣的商業模式同時也導致了羅馬人民族意識無法得到有效的樹立。人員不集中、沒有像中國這樣的安土重遷的思想,更加導致了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民族的出現。

羅馬帝國並不是一個單一民族帝國,而是一個多元民族的普世帝國,就這點來說,並沒有一個始終代表羅馬帝國的主體民族。

怪哉!羅馬帝國戶口讓人趨之若鶩,1500年為何還不能創造羅馬民族?

希臘人,埃及人,包括凱爾特人和猶太人都是都是組成帝國的一部分,羅馬的組成是建立在文化的認同上而並非民族,實際上這點從羅馬共和國時期就開始了,只是在羅馬帝國融合了多個大民族時才明顯體現出來的。

從這些跡象可以看出正是因為羅馬帝國的存在,帝國架構不盡合理,使得羅馬民族很難出現,並且繁衍生息。

結語:

古羅馬用了1000多年的時間實現了從崛起、到稱霸歐、亞、非三大洲的歷史性跨越。羅馬非一日建成的。從一個小小的邊緣國家到龐大帝國。古羅馬在史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空有羅馬帝國而沒有羅馬民族是它自己留下的硬傷。

以史為鑑,可知興替。以古窺今,我們更應該從羅馬帝國的教訓之中學到些經驗。暴力征服能夠實現的僅僅是一時,想要萬古長流,需要的還是以心換心的交流。一個嶄新的民族出現,更加需要的是共同的努力。

這也是為什麼羅馬帝國花費數百年的時間,都沒有培育出一個羅馬民族,留下了這令人扼腕的歷史回聲。

參考書籍:

《希羅多德歷史》

《劍橋希臘羅馬政治思想史》

《後漢書》

《全球通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