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哉,西歐中世紀的貴族婦女們為何放棄貴族生活,反而走上修道路

怪哉,西歐中世紀的貴族婦女們為何放棄貴族生活,反而走上修道路

在我們國家處於南北朝到明朝中期這段時間裡, 也就是公元476年往後的一千年時間,這段時間就是歐洲中世紀時期,也就是這一千年的時間歐洲與我們現在所認知的繁榮強大截然不同,那時的他們正處於最黑暗的時期,文化宗教制度,封建制度不斷衝擊,王權和教權不停碰撞。

那時候的歐洲貴族們,穿著平民所不能擁有的華美服飾,精緻的花紋嵌滿衣服,他們連飲食都有特權,天鵝、狍子、松鼠、鶴等等都是他們的盤中餐。

而城堡,莊園則是他們生存所依託著的,他們光鮮亮麗,威風凜凜,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西歐中世紀的貴族婦女們放棄這樣的生活,走上修道之路呢?

一、西歐中世紀的黑暗

1、戰亂四起,社會動盪

西歐的中世紀,似乎離和平一直很遠。各方勢力都在傾盡全力地爭奪地盤,宗教之間的戰爭,再加上來自亞洲的遊牧民族的進攻,

內憂外患,使得西歐陷入一片混沌。

我們都知道貴族之間也有一個屬於他們的等級制度,但是在中世紀那樣一個混亂的情況下,貴族們之間,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爭奪吞併。遊牧民族的進犯,帶給歐洲的不止是戰爭所造成的創傷,還有的就是那個隨著遊牧民族一起來到歐洲的令人恐懼的黑死病,這個令人髮指的疫病,曾經帶走了三分之一歐洲人的生命。

怪哉,西歐中世紀的貴族婦女們為何放棄貴族生活,反而走上修道路

還有就是我們最熟悉的十字軍東征,這個戰爭歷經共九次,歷史長達兩百年之久,這是西歐教會渴望擁有東方財富的一種表現,十字軍東征造成西歐和東方各國不可估量的損失,傷亡人數數不勝數。

2、迷信思想這個毒瘤

除了造成西歐民不聊生情景的戰爭之外,宗教對人們進行的思想控制,精神控制。教會究竟是怎麼對平民,甚至是貴族實施精神控制的呢?

他們壟斷教育,若出現反對質疑教會的人們,教會不惜將其殺害。所以有歷史學家稱,中世紀在教會的控制下所產生的這個黑暗時代呢,也是“歐洲思想上的黑暗時代。”

當時的歐洲平民乃至貴族,一生之中能接觸到的思想就是聖經教義,聖經成為教會控制人們思想的工具歐洲人們所產生的思想都是教會想讓他們產生的,當時的歐洲人民對教會相當迷信,言聽計從,因為他們接觸不到任何其他的思想學說。

越得不到相當程度的文化教育。西歐到後來,除了傳教士,其他的人民幾乎都是文盲,其中就包括地位尊貴的貴族們。

3、黑死病的橫行

黑死病也稱為“鼠疫”,在14世紀50年代席捲歐洲。是隨著遊牧民族對西歐發起的戰爭的帶來的。據相關資料記載受災最嚴重的佛羅倫薩,居然有80%的居民因得了黑死病而病逝。

怪哉,西歐中世紀的貴族婦女們為何放棄貴族生活,反而走上修道路

薄伽丘所著的《十日談》中記載“行人在街上走著走著突然倒地而亡,呆在家裡的人孤獨的死去,在屍臭被人聞到錢無人知曉,每天每小時大批屍體被運到城外,奶牛在城裡的大街上亂逛,卻見不到人的蹤影……”這樣的疾病令人聞風喪膽,黑死病也代表著中世紀西歐的另一種黑暗。

4、混亂不堪的政治局勢

中世紀的西歐教會權力和世俗的王權分力兩邊,就是我們俗稱的“教俗之爭”。百姓在兩者的壓迫下苦不堪言,就連貴族的生活也相當糟糕。教會霸佔著國家大部分的資源財富,控制著人們的思想,剝削著人們的勞動成果。當時的皇帝也就是王權的代表,也不甘示弱地加重的人民的剝削。

二、教權和王權之間相愛相殺?

教權和王權的鬥爭歸根結底也就是對權力的爭奪,教權和王權之間的鬥爭幾乎貫穿了整個西歐中世紀的歷史。早在西羅馬帝國還存在的時候,

王權是略大於教權的。

但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教權的勢力一步一步地擴大,教會不甘僅僅作為人們在精神上的領袖,不甘心依附於君王之下,教會還想進一步的去管理人民的日常生活,這其實就已經與王權相沖突。教會覺得自己才是領袖而世俗的君王則應該屈服在教會之下。

而君主則認為,自己才是應該為位於權力的頂峰。二者之間關於權利的鬥爭一直相持不下,二者的鬥爭在一定程度上似乎也對歐洲城市的發展起到了某些積極作用。

怪哉,西歐中世紀的貴族婦女們為何放棄貴族生活,反而走上修道路

教會和君主之間,同樣也有著一些利益的牽扯,使得其中一方不能直接讓另一方消失,比如教會有時需要君主擁有的軍事力量支持,而君主同樣也需要教會承認自己統治的合法性。在四分五裂的中世紀西歐,宗教法是位臨於世俗法之上的。

教皇也是利用了戰爭之亂,藉著幫助西歐人民找到正確的信仰方向,讓西歐人民的心靈得到慰籍,才得以發展壯大。

三、貴族婦女因何原因投身修道

1、金錢能力和血統成為進入修道院的門檻

在當時的歐洲,宗教的地位逐步提高,地位也逐漸上升,基督教成為了國教,這就導致了有大量的人想要投身於修道進入修道院,但在那時候並不是誰都可以有資格進入修道院的,因為進入修道院是有財產所謂的財產限制的,這也就導致了平民,比較難以企及修道院。

除了金錢條件,在當時血統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限制條件,就算一些中產家庭的婦女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支付給修道院,但是其血統受到了限制,也就導致了他無法進入修道院。

在這兩個條件的限制之下,修道院的修女大多都是歐洲的貴族女子。修道院以此條件獲得了大量的金錢財富和在還有名高天下的社會地位。

2、濃郁的宗教氛圍

在當時,社會上的女性非常在意自己的社會聲譽,而基督教對“貞潔”高度的讚揚,讓越來越多的歐洲貴族婦女決定放棄貴族的生活,投身到修道院中,來保持自身認為的純潔和追求自己所謂的基督理想。

怪哉,西歐中世紀的貴族婦女們為何放棄貴族生活,反而走上修道路

修道院同時也成為了貴族婦女們想要逃離世俗環境的途徑,因為當時的貴族婦女們生活並不幸福,婦女們的地位不高,且限制級多。

而修道院信奉上帝,宣稱上帝是仁愛的慈祥的,這也導致了許多貴族婦女,開始追求獨身清平,遠離世俗社會的生活,貴族婦女投身修道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個教會的鼓勵。

3、修道院或成為貴族婦女們家庭不幸的避難所?

在中世紀的西歐進入修道院的貴族婦女被基督教按照他們認為的純潔程度劃分為三大類:童貞女,妻子和寡婦。

西歐中世紀的童真女都是一些已經成年,但是未婚的貴族女子,他們沒有自己選擇的權利,自小就被家族以供奉神明的名義送進了修道院。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這些女孩進入修道院的原因,並不是完全因為所謂的宗教信仰。

而所謂的妻子,便是已經婚嫁的貴族女子,他們想要修道必須要經過他們丈夫的同意,這些女子投身修道的原因。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去分析,一個是丈夫方面,由於中世紀貴族一夫一妻制的限制,當丈夫厭煩了妻子,達不到丈夫心裡所期待的標準又或者丈夫喜歡上了別人,就強行將妻子送進修道院。

怪哉,西歐中世紀的貴族婦女們為何放棄貴族生活,反而走上修道路

妻子的方面來看,進入修道院則可以逃離悲慘的婚姻,在中世紀的西歐女子的婚姻都是家族的安排,而並非自己的意願,她們的婚姻常常都是出自對家族利益的考慮而進行的一場交易,這常常對歐洲的婦女心理造成極大的創傷,這也導致了許多貴族婦女走向修道之路,用修道來拯救她們的生活。

中世紀歐洲的女子一旦失去了丈夫,成為了寡婦,也就等同失去了所謂的社會地位。他們在社會中則處於被剝奪的處境。貴族女子失去丈夫之後便可以繼承丈夫給妻子留下的遺產,這時候就會有很多家族裡的人覬覦財產,這是寡婦進入修道院,就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四、身不由己的貴婦們

骯髒,荒唐,黑暗的中世紀西歐,教會的修行也顯得不再是那麼神聖,純潔。貴族婦女紛紛投身於修道的背後,蘊藏著太多太多的無奈,是他們不得不放棄富足的貴族生活。修道院的各種條件限制,本來也就背離了一個基督教的宗旨。

修道院日益的世俗化,貴族婦女進入修道院的動機也並非是出於對宗教虔誠的信仰,她們中大多數人沒有自己選擇的權利,不得不受家族,受丈夫的支配。

反觀我們現在,我們擁有一個安定的時代,擁有思想自由,擁有接受到教育的權利,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達到物質上的富足和精神上的自由。即使我們沒有純正高貴的血統,卻也比中世紀,西歐的貴族婦女們幸福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