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為何一怒而諸侯懼,一個重要原因不可忽視

“縱橫”一詞最早是用來表示地理方位的,後來延伸到政治領域,才開始指兩種外交策略名稱。《韓非子》對其做了解釋說:“縱者,合眾弱以攻一強也;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也。”說的通俗一點就是:合縱,幾個國家結盟共同對付一個強國;連橫,一個強國與對立面的其中一個結成聯盟,以達到分化瓦解對方,各個擊破的目的。


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為何一怒而諸侯懼,一個重要原因不可忽視


縱橫家是源於西周,形成並發展在春秋戰國,而戰國中後期和西漢前期則成頂峰。其來源廣泛,上至諸侯貴族,下到學子門徒。遊士階層是諸子百家賴以產生的溫床,而遊士中的部分,成了縱橫家。他們積極參與“百家爭鳴”,在政治方面顯示自己的才能,充分表現縱橫家獨特的風貌。


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為何一怒而諸侯懼,一個重要原因不可忽視


某方面來說,縱橫家是特殊的外交家。在那個諸侯勢力割據,社會動盪不安,百姓提心吊膽的時代,他們採用結盟的手段,聯合別的勢力來達到目的。他們中的某些人以布衣之身遊走列國,以三寸不爛之舌退百萬雄師,其思維、智謀、策略已到了讓人驚歎的地步。


戰國時期,七雄並立的局面。更是給縱橫家們一展身手的機會。戰國中後期,局面出現兩極分化的傾向,每個國家都在拼命爭取盟國,分化敵國,此時,外交尤為重要一些能人也顯露出來。尤其著名的有“ 張儀連橫,蘇秦合縱”。

蘇秦遊說列國,得到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並最終組建合縱聯盟,任“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關。


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為何一怒而諸侯懼,一個重要原因不可忽視


張儀破壞齊楚聯盟,以片言得楚六百里;憑一己之力遊說韓、齊、趙、燕,破縱連橫,使秦國實現了最初的連橫藍圖,為其統一大業奠定堅實基礎。

這二人的辯才都達到了隨心所欲,無往不利的境界。即使危機時刻,也並不懼怕,反而欣然前往,並將對方說得心服口服。怪不得都贊其“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為何一怒而諸侯懼,一個重要原因不可忽視


但若論縱橫家的宗師——自然是鬼谷子。鬼谷子,春秋時人,籍貫不詳。有四大弟子:蘇秦、張儀、孫臏、龐涓,這四人都是縱橫家中的風雲人物。他還著有《鬼谷子》一書,《鬼谷子》包含了鬼谷子畢生的學術精華,也是縱橫遊說經驗的總結。

然而,沒能在爭鳴中脫穎而出,縱橫家也是有它的缺點。相較別家而言,縱橫家沒有系統的、學術的、政治的思想。它的特點是應運而生、相時而動、趨利避害、長於權謀。它是特殊時代的產物,只要條件底熟,就會活動在政治舞臺上。它具有巨大的適應性、靈活性,是一個最具活力的實踐群體。一旦沒有能夠滿足它的條件,就如失了水的魚兒一般,奄奄一息。


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為何一怒而諸侯懼,一個重要原因不可忽視


除了思想方面,縱橫家還有著強烈的功利主義色彩,信奉“食肉富貴”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回顧縱橫家們的過往,他們很少有忠於一主的情況。張儀蘇秦二人也先後找過許多人。他們自始自終以利害關係作為思維基點,把自我謀利作為現實處事的行為準則,“利則行之,害則舍之”。為達目的,甚至不擇手段。張儀的六百里誆楚便是一個很好的案例。縱橫家著眼利,重視實踐,不講理想,其他諸家對他們貶多褒少。戰國時期,不過是因為整個社會的形式和縱橫之術巨大的實用性,讓縱橫,成為大勢所趨。


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為何一怒而諸侯懼,一個重要原因不可忽視


至此,可以瞭解到,縱橫與其他諸家沒有衝突的。因為它本身的特點,事實上,縱橫家只是用縱橫術來趨利避害的一個實踐群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