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韓國的都城有哪些城市?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韓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諸侯國之一,是戰國七雄之一,與魏國、趙國合稱三晉,國君為姬姓韓氏,是晉國大夫韓武子(晉武公叔父)的後代。韓國雖然和秦國、楚國、魏國、趙國、燕國、齊國並稱為戰國七雄,不過,在綜合實力上,韓國卻處在戰國七雄的末尾。當然,在戰國這一歷史階段,韓國也並非沒有強盛過,比如消滅了春秋時期非常有存在感的鄭國,並遷都新鄭。就遷都來說,韓國在戰國時期可謂多次遷都。那麼,問題來了,在戰國時期,韓國的都城有哪些城市,有你的家鄉嗎?

戰國時期,韓國的都城有哪些城市?

一、平陽

首先,韓國的先人春秋時為晉國大夫,受封於韓原(今陝西韓城)。春秋末年,韓貞子遷於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進入到戰國時期,平陽成為韓國的第一個都城。平陽對應的是今天的山西省臨汾市一帶。按照介紹,臨汾市東倚太嶽,與長治、晉城為鄰;西臨黃河,與陝西延安、渭南隔河相望;北起韓信嶺,與晉中、呂梁毗連;南與運城市接壤,因地處汾水之濱而得名。對於韓國來說,定都平陽應該出於靠近晉國核心區域的考慮,也即有助於和魏國、趙國爭奪晉國留下來的資源。

戰國時期,韓國的都城有哪些城市?

二、宜陽

其次,公元前424年前後,韓國從平陽遷都到宜陽(今河南省宜陽縣一帶),就現在的宜陽縣一帶來說,東依千年帝都洛陽市區,南臨嵩縣,西望洛寧,北接新安,東南與伊川為鄰,西北與義馬市澠池接壤。由此,相對於之前的都城平陽,宜陽處在中原地區,有利於韓國在中原地區的爭霸。根據考古資料和文獻記載,宜陽故城略呈長方形,總面積約3.1平方公里,由宮城和郭城兩部分組成。不過,韓國在宜陽地區的定都時間並不長,只有十多年。

戰國時期,韓國的都城有哪些城市?

三、陽翟

再者,公元前408年前後,韓國從宜陽遷都到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一帶)。陽翟為《史記》記載中夏啟的都城,夏啟曾經在此會盟諸侯進行鈞臺之享。史記註解》:徐廣曰:“夏居河南,初在陽城,後居陽翟。”就陽翟對應的禹州市,位於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南緣的中心城市,地處伏牛山餘脈與豫東平原的過渡地帶,潁河自西至東橫貫全境。對於韓國來說,遷都陽翟,一方面是該地區本來就比較繁華,曾經是夏朝的都城,另一方面則是靠近鄭國,對於當時的韓國,已經在著手消滅鄭國了。

戰國時期,韓國的都城有哪些城市?

四、新鄭

最後,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國,遷都新鄭(今河南鄭州),就新鄭來說,對應的是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一帶,新鄭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淺山丘陵區,東部為平原,西北部為丘崗地。作為中原地區的繁華城市,新鄭因為鄭國的多年經營,所以人口密集、工商業繁榮,這也是韓國遷都新鄭的重要原因。遷都新鄭後,韓國對城牆進行了加高和加寬,沿雙洎河北岸另築城牆,並修築了部分馬面,還在城中修築了隔牆,將原城分為東、西二城。對於韓國來說,消滅鄭國和遷都新鄭是自己走向強盛的開始。不過,因為地處秦國、魏國、趙國、齊國、楚國等強國之間,韓國的強盛主要是能夠自保。公元前230年,韓國被秦國所滅,成為山東六國中第一個被秦國所滅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