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意校外補課的不外乎3類家長,別讓貧窮“限制”孩子的成長

不同意校外補課的不外乎3類家長,別讓貧窮“限制”孩子的成長||由“小學數學胡老師2020”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校外補課這個行業,沒法追溯何時何地何人開始,到底是家長先有需求,而請求老師補課?還是老師為了“五斗米”,而主動哀求家長?這貌似是一個深奧的哲學問題,給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答案一樣,無處可查。放眼世界,校外補課趨勢越發不可收,競爭也越來越強,品牌也逐漸成熟。對於勢不可擋的發展苗頭,仍然有一些不同的聲音,部分家長認為應該禁止校外補課。

不同意校外補課的不外乎3類家長,別讓貧窮“限制”孩子的成長

老師上課不講重點

一些家長認為老師在學校不講重點,目的就是讓學生參加老師組織的校外補課。誠然,有部分沒有素質的老師為了自己所謂的“培訓效果”,把一些單元測試考題放進自己的培訓教材裡,可以說這樣沒有師德的老師是萬里挑一,而且這樣的老師是越來越少,根據相關政策,在校老師禁止校外補課,就這一條已經擋住了公辦學校大部分老師,給自己班級學生補課的道路——不排除還有膽大的老師仍在繼續。

不同意校外補課的不外乎3類家長,別讓貧窮“限制”孩子的成長

“老師上課不講重點”的說法本身就是一種詭論,老師上課不講教材的難點、重點,那講什麼內容呢?作為一名老師,又有誰不希望自己的學生桃李滿天下,個個是祖國的棟樑。組織校外補課的學校科任老師,沒有師德的表現較大可能是把考試題(或類似題)編進補課教材裡,考試一結束,參加補課的同學就會說哪道題老師什麼時候講過,沒有參加補課的同學就會把這一信息無限放大,眼掩蓋自己沒有考好的原因,家長一聽這話,自然就傳的更多、更遠。原本就一道題,傳說成了整張試卷,後面演變到道德的高度,接下來就是一竿子打一船人。

不同意校外補課的不外乎3類家長,別讓貧窮“限制”孩子的成長

“老師不講深難度的題”的說法倒是有幾分道理,當過老師的都明白一個道理,在整體教學設計裡,備課首先要備學生,要根據班級整體水平設計教學內容,要照顧班級大部分學生,在教學設計裡,難易度適當,針對考點的講解,重點也是考慮80%卷面內容,沒有那麼多教學時間能全面照顧、涉及後面較難的一兩個大題,越有難度的題,變數就越多,牽涉的知識面更廣,小學高年級或者初中後面大題一道題,可能就要佔用一節課。而且知識延伸還不夠全面。

不同意校外補課的不外乎3類家長,別讓貧窮“限制”孩子的成長

愉快的童年

有部分家長認為孩子應該有一個愉快的童年,這句話跟“寧願坐在自行車上笑,而不願意坐在寶馬裡哭”一個原理,誰說參加校外補課的學生就不愉快,誰說坐在寶馬裡一定是哭泣。筆者在農村長大,那裡談不上有學習氛圍,父母要求早上起來一邊放牛一邊背誦課文,其他孩子就只是放牛,誰更愉快呢?至今年都能回憶起兒時讀書的快樂,那朗朗讀書聲飄蕩在山谷,回味無窮。從來沒有覺得因為讀書不愉快、不高興。兒時的玩伴,他們在遊戲裡尋找快樂;而我,盪漾在知識的海洋裡,從中尋找樂趣。正所謂:“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不同意校外補課的不外乎3類家長,別讓貧窮“限制”孩子的成長

時代在改變,北大、清華錄取分數線逐年遞增,這並不是說每年考題變簡單了,而是說明一年比一年競爭更加激烈了,你不努力,阻止不了別人去努力。像筆者老家那樣的農村,孩子的學習壓力依舊不大,也沒有參加校外補課,可是那裡固定人口越來越少,因為有能力、有錢的都搬進城了。

不同意校外補課的不外乎3類家長,別讓貧窮“限制”孩子的成長

沒有錢補課

有兩個同學成績原本差不多,都是80分,其中有個同學家裡有錢,就去參加校外補課了,效果明顯,下次考試一下提升了10分,而沒有錢的這個同學不幹了,於是就去告狀,不告還好,一告狀大家都知道了這個同學成績提升的原因,於是班級有錢的人都去補課了,後面沒錢的借錢都參加補課了,補課現象就成了典型的劇場效應。全部都補課,成績又回到了原先的起點,大家水平又都差不多了。補了文化課還不夠,有錢的家庭還要補藝術類的項目:音樂、美術、體育無一落下、對於經濟比較困難的家庭,這下就吃不消了,於是有人就開始說全面禁止校外補課。

不同意校外補課的不外乎3類家長,別讓貧窮“限制”孩子的成長

如果校外補課全面免費呢,還有多少人會不同意校外補課呢?這下支持的聲音肯定就會幾何倍增,這個說明了什麼問題呢?大家都心知肚明。

不同意校外補課的不外乎3類家長,別讓貧窮“限制”孩子的成長

貧窮限制了孩子的成長

隨著時代的演變,校外培訓機構的老師裡是在職在編的老師已經是少數,學校的老師已經不能滿足校外補課的家長個性化需求,所以因為老師不講重點知識,而不贊同補課的這類家長已然站不住腳;對於那些天天都喊著:要給孩子愉快童年的家長,完全可以不去參加校外補課,為什麼還要去呢?道理大家都明白,既想通過讀書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又想有一個愉快的現在,俗話說甘蔗沒有兩頭甜。心疼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是這類家長之所以覺得孩子累是因為自己給孩子報了很多補習班。如果全面禁止校外補課,首先著急的就是這部分家長。

不同意校外補課的不外乎3類家長,別讓貧窮“限制”孩子的成長

剩下的就是沒有錢的家長,心理也是想給孩子補課的,可是受經濟因素影響,承擔不了校外補課費用,這一點筆者也能夠理解,畢竟筆者本科四年的學費也是靠國家貸款的,分錢難道英雄漢的道理深有體會,正因為如此,筆者才說不要讓貧窮限制了孩子的成長,要儘可能的給孩子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讓孩子擺脫父輩們的生活困境。

不同意校外補課的不外乎3類家長,別讓貧窮“限制”孩子的成長

結語:校外補課是校園學習的一個補充,是不可逆的趨勢,儘管疫情下培訓機構日子不好過,、在此還是希望培訓機構的老師們、校長們一定要堅守當初那份教育情懷,堅持輸出有價值的課程、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服務。對於家裡的確有困難的學生,適當予以減免或者全免,共創和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