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公摊面积的5类房,买了就"多花"几十万

说起公摊面积,估计很多购房者又要呼应要取消它了。

高公摊面积的5类房,买了就

购买"享受型"住宅小区的有钱人,既然想买这样的房子,可以接受大的公摊面积。如果是刚需购房,则应该尽可能把钱都花在刀刃上,尽量降低公摊面积,毕竟公摊也是要花钱买的。以下这5类房子有着高公摊面积,买了就"多花"几万甚至几十万元!

1、有管理层的房子

高公摊面积的5类房,买了就

也许你在实际生活中听说过底层、顶层、设备层,可是你有听说过管理层吗?所谓的管理就是指有些物业管理会在某一个楼层设置一个物业管理房,以便帮助广大业主们来办理业务。如果你与物业管理房处于同一个楼层,那么你还指望物业管理分摊公摊面积吗?这显然不可能。

当然了,凡事也没有绝对,在此退一万步来假设,就是即使物业愿意为你减少了公摊面积,你也会比正常的情况下多分摊一些公摊面积,不免要多花冤枉钱。因此,在买有管理层房子相邻的房子时,大家一定要从长计议,看看是否真的很划算。

2、有设备层的房子

高公摊面积的5类房,买了就

平常里,行内人会建议广大购房者都不要购买设备层,除了噪音大之外,最重要的是它公摊面积大。

这是因为开发商为了保证高层住户用水、用电等正常,往往会在一些中间楼层添置相应的设备,即所谓的设备层,当然了,设备层不一定会占据整个楼层,有时也会有住户。

如果你贪图便宜购买了设备层,那么可就惨了,因为不止要面对噪音污染,最重要的是,公摊面积可就大了,除了电梯、楼梯等公摊面积以外,还要再加上设备间的公摊面积,这显然对设备层的住户非常不公平。

3、梯户比过大

高公摊面积的5类房,买了就

所谓"梯户比"是指电梯数和每层楼住户数的比例。简单的说,如果一层楼有2台电梯,6户家庭,那么它的梯户比为2:6。

大多数购房者都认为梯户比越大越好,因为梯户比越大,就意味着电梯越多,这样上下楼更方便。其实不然,要知道电梯也是算作公摊面积的,如果梯户比过大,那么电梯数量必然会较多,这样一来,电梯所带来的公摊面积就会更高。所以,大家在买房时,不要一味地追求高梯户比的房子。

4、外观太美丽

高公摊面积的5类房,买了就

有些楼盘从外形来看凹凸有致,极具设计感,让人感觉很好看,不少购房者就是被楼盘的美丽外观所吸引的,才会决定买这个楼盘的房子。但是,有些楼盘往往华而不实,虽然看着好看,但并不实用,只会增加你的购房成本而已。

5、高档公寓房

高公摊面积的5类房,买了就

有些购房者会认为公寓不是寸土寸金吗?怎么会有高公摊面积呢?其实不然,一般来说,公寓大多是用于投资的,其主要卖点就是易出租。为了便于出租,公寓的配套设施往往极为完善,甚至比普通商品房还完善,这样一来,虽然功能完善了,但相应地,公摊面积也大大增加了。

什么是"公摊面积"

公摊面积是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的简称,它与套内建筑面积之和构成了一套商品房的建筑面积。包括大堂、公共门厅、走廊、过道、电(楼)梯前厅、楼梯 间、电梯井、电梯机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变(配)电室、值班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物业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功能上为该建筑服务 的专用设备用房,还有外墙、户与户之间的隔墙,按照墙占地面积的一半。

普通住宅的一般公摊比例:

多层:8%——12%

小高层: 16%——22%

高层:18%——30%

高公摊面积的5类房,买了就

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合同上都会注明房屋的公摊系数范围。房屋面积以房地产交易权属登记中心测绘部的测绘结果为准,房产证上标注的面积也以此为准。

公摊面积如何计算

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

公摊面积=公摊系数*套内建筑面积

公摊系数=总公共分摊面积/(套内建筑面积*总套数)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墙体面积 +阳台面积

购房者如对面积认证有异议,应首先向开发企业或销售单位落实是否经过房产测绘部门的面积认证,如已通过认证,可到测绘大队查阅相关资料内容,否则应督促开发及销售部门到测绘大队办理房屋面积认证工作。

哪些不计入公用面积

哪些面积不计入公用面积?即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高层低于2.2米的夹层、技术层、地下室、架空层;利用引桥、高架路、高架桥、路面做顶盖建造的 房屋;与房屋室内不相通的房屋伸缩缝;活动房屋、临时房屋、简易房屋、房屋天面上属永久性建筑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层高在2.2米以上的部位,按其外围水平投影计算面积;层高小于2.2米的部位,不计算建筑面积;屋顶为斜面结构房屋,层高在2.2米以上部位,按其外围水平投影计算面积;层高小于2.2米的部位,不计算建筑面积。挑楼、全封闭的阳台面积,按其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未封闭的阳台、挑廊,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露台不计算建筑面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