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公攤面積的5類房,買了就"多花"幾十萬

說起公攤面積,估計很多購房者又要呼應要取消它了。

高公攤面積的5類房,買了就

購買"享受型"住宅小區的有錢人,既然想買這樣的房子,可以接受大的公攤面積。如果是剛需購房,則應該儘可能把錢都花在刀刃上,儘量降低公攤面積,畢竟公攤也是要花錢買的。以下這5類房子有著高公攤面積,買了就"多花"幾萬甚至幾十萬元!

1、有管理層的房子

高公攤面積的5類房,買了就

也許你在實際生活中聽說過底層、頂層、設備層,可是你有聽說過管理層嗎?所謂的管理就是指有些物業管理會在某一個樓層設置一個物業管理房,以便幫助廣大業主們來辦理業務。如果你與物業管理房處於同一個樓層,那麼你還指望物業管理分攤公攤面積嗎?這顯然不可能。

當然了,凡事也沒有絕對,在此退一萬步來假設,就是即使物業願意為你減少了公攤面積,你也會比正常的情況下多分攤一些公攤面積,不免要多花冤枉錢。因此,在買有管理層房子相鄰的房子時,大家一定要從長計議,看看是否真的很划算。

2、有設備層的房子

高公攤面積的5類房,買了就

平常裡,行內人會建議廣大購房者都不要購買設備層,除了噪音大之外,最重要的是它公攤面積大。

這是因為開發商為了保證高層住戶用水、用電等正常,往往會在一些中間樓層添置相應的設備,即所謂的設備層,當然了,設備層不一定會佔據整個樓層,有時也會有住戶。

如果你貪圖便宜購買了設備層,那麼可就慘了,因為不止要面對噪音汙染,最重要的是,公攤面積可就大了,除了電梯、樓梯等公攤面積以外,還要再加上設備間的公攤面積,這顯然對設備層的住戶非常不公平。

3、梯戶比過大

高公攤面積的5類房,買了就

所謂"梯戶比"是指電梯數和每層樓住戶數的比例。簡單的說,如果一層樓有2臺電梯,6戶家庭,那麼它的梯戶比為2:6。

大多數購房者都認為梯戶比越大越好,因為梯戶比越大,就意味著電梯越多,這樣上下樓更方便。其實不然,要知道電梯也是算作公攤面積的,如果梯戶比過大,那麼電梯數量必然會較多,這樣一來,電梯所帶來的公攤面積就會更高。所以,大家在買房時,不要一味地追求高梯戶比的房子。

4、外觀太美麗

高公攤面積的5類房,買了就

有些樓盤從外形來看凹凸有致,極具設計感,讓人感覺很好看,不少購房者就是被樓盤的美麗外觀所吸引的,才會決定買這個樓盤的房子。但是,有些樓盤往往華而不實,雖然看著好看,但並不實用,只會增加你的購房成本而已。

5、高檔公寓房

高公攤面積的5類房,買了就

有些購房者會認為公寓不是寸土寸金嗎?怎麼會有高公攤面積呢?其實不然,一般來說,公寓大多是用於投資的,其主要賣點就是易出租。為了便於出租,公寓的配套設施往往極為完善,甚至比普通商品房還完善,這樣一來,雖然功能完善了,但相應地,公攤面積也大大增加了。

什麼是"公攤面積"

公攤面積是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的簡稱,它與套內建築面積之和構成了一套商品房的建築面積。包括大堂、公共門廳、走廊、過道、電(樓)梯前廳、樓梯 間、電梯井、電梯機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變(配)電室、值班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物業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功能上為該建築服務 的專用設備用房,還有外牆、戶與戶之間的隔牆,按照牆佔地面積的一半。

普通住宅的一般公攤比例:

多層:8%——12%

小高層: 16%——22%

高層:18%——30%

高公攤面積的5類房,買了就

在簽訂購房合同時,合同上都會註明房屋的公攤係數範圍。房屋面積以房地產交易權屬登記中心測繪部的測繪結果為準,房產證上標註的面積也以此為準。

公攤面積如何計算

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攤面積

公攤面積=公攤係數*套內建築面積

公攤係數=總公共分攤面積/(套內建築面積*總套數)

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牆體面積 +陽臺面積

購房者如對面積認證有異議,應首先向開發企業或銷售單位落實是否經過房產測繪部門的面積認證,如已通過認證,可到測繪大隊查閱相關資料內容,否則應督促開發及銷售部門到測繪大隊辦理房屋面積認證工作。

哪些不計入公用面積

哪些面積不計入公用面積?即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高層低於2.2米的夾層、技術層、地下室、架空層;利用引橋、高架路、高架橋、路面做頂蓋建造的 房屋;與房屋室內不相通的房屋伸縮縫;活動房屋、臨時房屋、簡易房屋、房屋天面上屬永久性建築的樓梯間、水箱間、電梯機房。層高在2.2米以上的部位,按其外圍水平投影計算面積;層高小於2.2米的部位,不計算建築面積;屋頂為斜面結構房屋,層高在2.2米以上部位,按其外圍水平投影計算面積;層高小於2.2米的部位,不計算建築面積。挑樓、全封閉的陽臺面積,按其外圍水平投影面積計算;未封閉的陽臺、挑廊,按其圍護結構外圍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露臺不計算建築面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