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名副其實

說起諸葛亮我想大家熟悉不過了。從中學時代,就曾數次出現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之中,同時他的出師表也深深的印在了我們每個人的腦海之中,今天再來回顧。

諸葛亮出生於東漢末年,父親是東漢的一位小官吏,雖然官位不高,但是足夠豐衣足食。然而東漢末年並不是一個和平的年代,皇帝昏庸無能,朝中貪汙腐敗已成常狀,官員之間拉幫結派,政治局勢相當不穩,內憂不斷外患不減,隨著社會矛盾的不斷加深,來自民間反抗也愈演愈烈,最終爆發了全國性的農民大起義。那時諸葛亮才剛剛八歲,這個年紀原本應該在父母懷中依偎撒嬌,然而由於戰亂,小諸葛亮也過早的被捲入這混亂的環境之中,和其他人一樣四處顛沛流離,只為求的一方寧靜。


回看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名副其實


後來諸葛亮一家逃到了荊州,這裡相對於北方的連年征戰,顯得平靜了不少,此後的一段時間,由於父親的離世,使得原本就已經拮据的家庭變得更加困難了,禍兮福所倚,雖然生活困苦但好歹躲過了戰亂,過上了平靜的日子。在荊州的十年裡諸葛亮寒窗苦讀,博覽群書,同時也結交了一群和他有著有著相同志向的熱血之士,他們一起聊古談今,一起暢想對於太平盛世的渴望,他們一起發下誓言一定要在這亂世之中為了自己的理想而有所作為。


回看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名副其實


後來在好友的引薦下,諸葛亮在27歲這一年與劉備會面,踏上了他理想中的第一步,同時也開啟他輝煌的一生。諸葛亮在跟隨劉備之後盡心輔佐,為後來蜀漢政權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建安十三年,由於劉表因病而亡,其子降於魏國,眼看這場戰役即將失敗,諸葛亮毛遂自薦提出自己願意去東吳說服孫權,與東吳結盟一起對抗曹操,後來經過諸葛亮的勸說,孫權同意聯合劉備,一起對抗魏國的侵襲。自古以來,講究兵強馬壯和以多勝少,而諸葛先生偏偏不信邪,在後來的赤壁一戰中,他善用妙計,以少勝多完勝曹軍。


回看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名副其實


從諸葛亮跟隨劉備到其去世的這些年裡,諸葛亮除了在軍事謀略上為劉備多次出謀劃策,在外交和政務上諸葛亮也是做出了不少貢獻。前面提到的他出使東吳為劉備締結聯盟,同時在後方也常常處理各項棘手事務。可謂是從裡到外為蜀漢的建立和政權的穩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為蜀國操心,毫不誇張的說劉備雖然是一位很有才能君主,可若沒有諸葛亮恐怕也難成大業。


回看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名副其實


諸葛亮曾與友人在荊州許下宏遠,希望在這會亂世中有一番作為,為太平盛世貢獻自己的畢生力量。雖然他離世前還未看到蜀漢的太平盛世,但是在這亂世之中他卻是如明珠般的存在,用盡自己的心血一直照耀著蜀漢大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