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看左宗棠,世人評論其千古功臣,名副其實

清朝末期,列強豪伐並起,清朝陷入風雨飄搖之際,只能夠依靠簽訂不平等條約來“苟延殘喘”,在此之際,出現了這麼一個人,為清朝續了不多的生機,也維護了清朝真正意義的統一。

細看左宗棠,世人評論其千古功臣,名副其實

左宗棠

“500年來第一偉人”--梁啟超

上述是梁啟超對於清末左宗棠的評價,其實很多人認為是否有些言過其實了,畢竟明面上看,左宗棠似乎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但仔細分析一下,其實一點都不過分,甚至還低估了左宗棠。

新疆被左宗棠收復,可以說是從明清到現在,都沒有什麼可以比擬的人,因為當時的新疆實在是太重要了,容不得半點的馬虎。

對於左宗棠的功績,很多人不以為然,因為畢竟在歷史進程中,將西域收入版圖的事情也屢見不鮮,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卻沒有發現這性質是完全不一樣的。

細看左宗棠,世人評論其千古功臣,名副其實

新疆地理位置

詳細分析一下:

清末之前,威脅到西域的是什麼?是附近的遊牧民族,遊牧民族有一個特性,那就是不確定性,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遊牧民族,就算佔領了西域,大不了先給你,等到國力充盈的時候重新打回去就是了。

在清末,問題遠遠沒有這個簡單,假如失去西域,那麼將是永久的失去。

左宗棠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非要收復新疆的呢?

當時的清朝,版圖面積以及各種資源,被世界列強清洗了一遍,也就是說清朝已經相當於強弩之末了,假如西域一帶再被奪走,事態就真的一發不可收拾。

細看左宗棠,世人評論其千古功臣,名副其實

顛簸的新疆

當時沙俄趁著清政府的自顧不暇,直接對西域下手,先是搶奪了西北重鎮伊犁,然後又是趁勢對著新疆下手,亂成一鍋粥的清朝只知道新疆動亂四起。

清朝一頭霧水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直到清楚了來龍去脈之後,又恰好事發之際,李鴻章要海防,先放棄邊塞,說邊塞貧瘠,基本得不到什麼好的;但是左宗棠執意要邊塞,不想失去祖宗基業,爭執不下還是讓左宗棠去收復新疆。

“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煙稀少。乾隆年間平定新疆,傾全國之力,徒然收數千裡曠地,增加千百萬開支,實在得不償失。依臣看,新疆不復,與肢體之元氣無傷,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為好。”--李鴻章評價新疆

“天山南北兩路糧產豐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馬成群。煤、鐵、金、銀、玉石藏量極為豐富。所謂千里荒漠,實為聚寶之盆。”--左宗棠反駁

可以說沒有這一次收復新疆,新疆被沙俄拿走了,那就真的回不來了,現在e國還搶走三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根本就拿不回來,即使現在我們的GDP是他們的七八倍,但對於一個大國來說,你沒辦法讓人家給你。

細看左宗棠,世人評論其千古功臣,名副其實

帶領軍隊的左宗棠

即便去收復新疆,但是新疆收復之難度,實在太高。

左宗棠在出兵之前就已經預測到新疆肯定很亂,但遠遠不知道是亂到成了有人自立為國。

1867年,阿古柏在新疆自封為王,直接向外宣佈脫離清朝的統治,並且自立為國,國號為“哲德沙爾汗國”。

同期英國也對西北方向虎視眈眈,整整160萬平方公里的新疆,就這麼被人“挖走”了,從大清的版圖之上消失。

失去的了東西,想要拿回來就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更別說從京城揮師新疆。勞師遠征乃兵家大忌,但左宗棠還是去做了,並且還成功了,這就要歸功於左宗棠的軍事才能。

先是在兵力不多的情況下分兩路,緩慢推進之餘打速度戰,一路不快不慢的收復了伊犁以外的全部領土,還找到了阿古柏的糧食所在,直搗黃龍。

細看左宗棠,世人評論其千古功臣,名副其實

收復新疆

剩下最後一個伊犁自然就上了談判桌,其實沙俄也是被左宗棠給嚇到了,這麼迅速就收復這麼大的領土,軍隊戰鬥力可見一斑,所以左宗棠算是詐了一回沙俄,後談判也就拿回了新疆。

新疆的收復,為清朝完整統一做出了巨大貢獻,其中艱難不為外人所道。

新疆是遠離內地的,過去交通不便也就算了,行軍還一場困難,還要自備好物資以及糧草運過去,這就更加的艱難,普通人看著做不成的事情,反而被左宗棠做到了。

細看左宗棠,世人評論其千古功臣,名副其實

收復新疆路線圖

為什麼說左宗棠貢獻巨大呢?我們再來做一個小小的推斷。

假設沙俄佔據了新疆:

按照當年沙俄的性格(尿性),佔據了新疆後,一定不會就此停手,必定會對於蒙古有更多的小九九,這就會導致沙俄遲早會對於蒙古下手,因為已經嚐到甜頭了,知道清朝自顧不暇了。

這樣的進度,蒙古拿下只是早晚的事情,拿下了蒙古,那就會有陝西、甘肅、山西、甚至整個華北地區都給吞食殆盡,一進一退之下,清朝的國力再度下降,其餘列國瓜分清朝的念頭愈發旺盛。

細看左宗棠,世人評論其千古功臣,名副其實

地形圖

所以看上述的推論,新疆門戶一旦被打開,就像是“鴉片”撬開了清朝的大門,帶來“鴉片戰爭”一樣,最後的結果就是更加猛烈的大戰以及不平等條約的出現。

所以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做法,可謂真的是挽救清朝於一線之間。其實歷史也證明給我們看了,就算不要邊塞,全力去海防,一樣很難打的打贏日本。

假如真的不要邊塞,並且海防之上還沒有贏,雙面夾擊下的清朝,滅亡不過是轉眼之間的事情,就算不滅亡,苟延殘喘之下,也要簽訂更多的不平等條約,無非就慢性死亡罷了。

除了上面的收復新疆一事,還有在《里瓦幾亞條約》上,左宗棠也居功至偉。

1879年,崇厚沒有頂住沙俄的逼迫,嚇得簽訂了《里瓦幾亞條約》,這是一個極其不公平的條約,內容大概是:

1.清政府只收回伊犁城,但伊犁西境霍爾果斯河以西、伊犁南境特克斯河流域、塔爾巴哈臺地區齋桑湖東部地區土地作為沙俄的領土。

2.賠償伊犁守城兵費白銀二百八十萬兩。

3.俄國商人在蒙古,新疆貿易免除稅收。通商口岸多增加三條,開放鬆花江。

4.允許俄國商人在嘉峪關、烏魯木齊、哈密、吐魯番、古城、科布多、烏里雅蘇臺等七處增設領事。

細看左宗棠,世人評論其千古功臣,名副其實

里瓦幾亞條約

左宗棠知道了,坐不住了,明明是我們收復的伊犁,怎麼成了你還有這麼多事情,還有崇厚怎麼就簽訂了這麼一個條約呢?

左宗棠仔細分析這是沙俄的分割計謀,是為了讓伊犁變成一座”死城“,要除去伊犁之外的領地為他們所用,段然不可,至於增設領事拓展商務,更是藉口,是為了深度滲透新疆蒙古地區。

光緒被左宗棠說服,將崇厚治賣國罪,後重新命左宗棠再次入新疆,率領部下火速前往。起初沙俄不以為意,認為左宗棠堅持不了多久,對峙四個月衡量利弊之後,還是回到了談判桌上,這一次沙俄主動讓步,這在清末來說,無疑給清朝注入了強心劑。

細看左宗棠,世人評論其千古功臣,名副其實

左宗棠

這一位極大維護了國家主權的人,並且所有都是一人主張,稱其為”千古名臣“都是不為過的。

他懷有堅定的信念,深信國人能依靠自己的努力,為多災多難的祖國找到一條出路。左宗棠不愧為國家之光、民族之光。--《左宗棠傳》

上述是貝爾斯在《左宗棠傳》中對左宗棠的評價,其實對於”深信國人能依靠自己的努力,為多災多難的祖國找到一條出路!”一詞真的是深有感觸。

一個國家,假如自己都靠不住了,都不相信自己人了,談何能夠繼續生存,依靠自己才能夠得到更好的未來。

人生當如左宗棠,為國亦如左宗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