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風和袁天罡共同撰寫《推背圖》,李淳風是誰?

幼年向道

隋仁壽二年(壬戌年)(602年),李淳風生於岐州雍。自幼聰慧好學,博覽群書,尤其精通天文、曆法、數學等。

李淳風的父親李播,在隋朝時曾任縣衙小吏,以秩卑不得志,棄官而為道士,頗有學問,自號黃冠子,注《老子》、撰方誌圖十卷、《天文大象賦》等。從小被譽為“神童”的李淳風在其父的影響下,博覽群書,尤鍾情於天文、地理、道家、陰陽之學。

隋大業七年(611年),9歲,李淳風遠赴南坨山靜雲觀拜至元道長為師。

嶄露頭角

隋大業十四年(618年),李淵稱帝,封李世民為秦王。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時年17歲的李淳風回到家鄉,經李世民的好友劉文靜推薦,成為秦王府記室參軍。

唐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李淳風上書,對道士員外散騎郎傅仁均所著的《戊寅元歷》提出18條意見,引起時人重視。太宗採納他的7條意見,授他將仕郎,入太史局供職。在置掌天文、地理、制歷、修史之職的太史局,充分展現其才智,鞠躬盡瘁40年。

平步青雲

李淳風在太史局學習和研究天文、曆法、算學以及天象儀器,頗有所得。不久向唐太宗上疏,建議改制渾天儀,太宗欣然同意。於貞觀七年(633年),終於製成新渾儀,即銅鑄渾天黃道儀。將古代的兩重渾儀改為三重,最外為六合儀,中間是三辰儀,最內系四遊儀。在此之前的渾天儀,只相當於四遊儀及六合儀兩個層次。此儀黃道經緯、赤道經緯、地平經緯均可測定。太宗以功加授李淳風為承務郎,令其將渾儀置於凝暉閣。他在研製渾儀過程中,研究了古代渾儀的發展與特點,寫成《法象志》七卷,評論了前代渾儀得失之差。

唐貞觀十五年(641年),李淳風官至太常博士,十八年官至太史丞。撰寫《晉書》時,他寫的《天文》、《律歷》、《五行》三志,總結前人研究成果,尤為精微。

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李淳風被任命為太史令。

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年),李淳風獲封昌樂縣男,又與國子算學博士梁述、太學助教王真儒等受詔審定並註釋《十部算經》,頒行於國子監。這部算經是世界上最早的算學教材,在中國、日本和朝鮮的學校中沿用多年,且是考核技術官吏的一部重要書籍。聞名中外的計算球體體積的“祖𣈶定律”就是李淳風註釋《九章算術》時,介紹傳播開的。

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李淳風根據近40年的觀測、推算,認為傅仁均的《戊寅元歷》漏洞百出,要求廢除,另造新曆,得到唐高宗的支持。他根據隋代天文學家劉焯的《皇極曆》,並有所損益,借鑑其先進的計算方法完成新曆,並很快應用,稱作《麟德歷》,並傳入新羅(今朝鮮)。又經過長期觀察樹木被風吹動的狀態,在其所著的《乙巳佔》中,將風劃分為八級,是世界上給風劃等級最早的人。

無疾而終

咸亨元年(670年),李淳風卒。據唐代檔案《甲庫甲歷》記載,李淳風為“溘逝”,唐高宗李治又頒“追復昭”,追復李淳風為“太史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