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西楚四大將之首,一生忠心為主,最後因貪功輕敵戰死沙場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帶兵打仗的人並不都是隻有勝利的情況的,還會常常碰到失敗的情況,以此來告誡我們不要把一次偶然的勝利或者失敗看得太過重要了。這句話雖然說得有道理,但是對於一個將領來說,在戰場上的每一次指揮不僅關乎著這場仗的勝與敗,還關乎著一個國家的存亡。而龍且,當時楚國最有名的將軍之一,就徹底的因為他的輕敵與貪功栽在了一場仗上面,卻沒有重頭來過的機會。

他是西楚四大將之首,一生忠心為主,最後因貪功輕敵戰死沙場

當初楚軍面臨數十萬的秦軍,項羽命所有人扔掉行軍裝備過河,與秦軍奮力一戰時,就是龍且他帶頭第一個就過了河,不僅給後面的士兵做了表率作用,還鼓舞了士氣,因此最後那場仗以楚軍的大勝作為了結束。由此可以看出龍且對項羽的話時身份聽從的,尤其是在戰場上,他不僅勇猛,還對項羽十分的忠心。

他是西楚四大將之首,一生忠心為主,最後因貪功輕敵戰死沙場


在後來,季布突然的投向了漢軍的勢力,在楚國的後方偷襲項羽時,當時項羽正在前方的戰場的上戰鬥,無法回頭營救,也正是龍且率領軍隊回去解了楚國的危機,他在戰場上大敗了季布的軍隊,使得最後季布只得在幾人的掩護下灰溜溜的回到漢軍之中。季布在當時也是令人不可以小看的將領,而龍且他能夠在戰場上正面的與之對抗,還將其大敗,也正進一步的肯定了他作為楚國四大將之首的地位。

他是西楚四大將之首,一生忠心為主,最後因貪功輕敵戰死沙場


隨著楚漢之爭進入膠著狀態,韓信率軍攻打齊國,這時候龍且手下的一個人,告訴他說,雖然當時齊國的很多地方都已經被漢軍拿下了,但是齊國的國君還在。韓信率領大部隊來到齊國的門口攻打,如果這時候我們一方面加緊自己的防禦工事,另一方面派人去跟齊國的國君協商,讓他派人去已經失陷的各地憑藉他的名號招攬民眾,這樣的話在在漢中肯定會引發民眾的暴亂,使得漢軍後方不穩定,這樣我們就可以不用打仗來直接獲取勝利了。

他是西楚四大將之首,一生忠心為主,最後因貪功輕敵戰死沙場


而此時龍且卻不認同他的建議,龍且認為如果這樣的話,他就沒有在戰場上發揮的餘地了,也就不能夠以戰功來獲取勝利,而且他認為韓信這個人,曾經還靠別人的救濟才得以生活,而且後面還十分膽小,被人侮辱也不反抗,所以覺得他根本不可能是自己的對手。於是就在戰場上被韓信用水淹的計策損失了一大半的兵力,最後龍且自己也被斬殺在亂軍之中。

他是西楚四大將之首,一生忠心為主,最後因貪功輕敵戰死沙場


小編認為,龍且他是可以擔得上西楚四大將之首這個稱號的,他屢次率領軍隊解救楚國於危急之中,以及能夠在戰場上打敗季布,也正是說明了這一點。但是最後他卻因為自己的貪功與輕敵,不僅使他丟失了性命,還給楚國造成了背後受敵的局面。因此告訴了我們不管面對怎樣的敵人時,都應該鄭重的對待,積極的聽取別人的意見,不應該輕敵,貪功,否則,龍且就是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