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和现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古代女性和现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历史的文明是男性和女性共同缔造的,在社会地位上应是平等的,可事实上却并非是如此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早期的母系社会是一个农业种植时期,由于环境恶劣,人类生存能力差,经济生产能力掌握在女性手中。但是随着生产工具的发展,经济生产能力逐渐开始掌握在男性手中,并且随着历史的进一步向前发展,男性逐渐在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女性的地位在总体上一落千丈,虽然女性也有过不屈的抗争,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在后来的几千年里都未曾改变。

长期的封建社会制度和封建道德规范使男女关系成为主从与尊卑关系。“三从四德”的封建思想就是最好的体现。这一封建思想是为了维持封建父权制家庭的稳定,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儒家礼教规范要求妇女的道德、行为与修养的准则。其中“四德”是为“三从”而存在,日后更成为中国妇女的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所谓“三从四德”是什么内容呢?“三从”就是“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就是封建社会的道德礼教束缚妇女思想的根源,使得大多数妇女甘愿屈从而不为自己的地位反抗。

中国古代妇女政治经济权利被剥夺是古代女性在社会生产中处于从属地位的主要原因。隨唐以前,妇女广泛活跃在国家经济领域中,而妇女以纺织为主的生产成果是封建国家及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但社会地位仍是以男性为主导,妇女的生产成果只不过是个体农业的辅助与补充。封建私有制中规定规定家庭财产的所有权归男性,所以妇女即使在其中做出了贡献,也只能屈从或隐匿在男性背后,使她们丧失了自己的独立地位。封建社会所盛行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从小就剥夺了妇女学习文化知识的权利与机会,使她们的才智开发不出来,能力得不到培养,从而不能自立。古代妇女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牺牲精神就是内在原因。古代妇女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纳妾制又是一个很好的体现。“三妻四妾”使得中国古代妇女的婚姻毫无保障。

正是这些封建的道德礼教准则给古代的女性套上了精神的枷锁,束缚妇女的言行,限制了她们自强自立的发展。那么,新中国解放后到现在,进入新社会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古代女性和现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在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式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提出来源于一个发生在农村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贵阳市息烽县的养龙司乡堡子村,当时是1954年的农业大生产时期。由于刚解放,许多男社员轻视女性的旧思想还未扭转,不赞成妇女出门干活,导致只有极少数妇女愿意出门生产。而生产的女社员和男社员干同样的活,但当时的男社员每天工时记7分,女社员却只记2.5分,这就肯定影响女社员劳动的积极性。为了鼓励更多的妇女出门加入劳动生产,当时的合作社妇联主任就提出:在生产中男女平等,女社员也应该出工,并且工分要和男社员一样多。妇女和男社员一起下田犁土、插秧,调动了全村妇女的积极性,使农作物产量增加了三成。于是很多女社员出门生产,和男社员一起下地犁田插秧,极大的调动了全村妇女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作物产量增加了很多。后来毛泽东主席知道了这件事情,并提出了“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家喻户晓的话。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女性的地位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从接受教育方面来说,现代女性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以前多数女子是不允许进学堂的,现在可以平等的和男孩子一样,从小就进入学校学习各种知识,现在社会中可是有很多女博士呢!在古代封建社会,女子是不能轻易抛头露面的,但看看现在,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女性活跃的身影,尤其是影视传媒行业中女性的活跃表现更是亮眼。现代女性在社会阶层中身处高位的有很多,比如大公司CEO什么的,基至有许多还是机关单位负责人或国家部门领导人。

随着社会角色的变化,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有了改善。妻子和丈夫在家庭中地位平等,丈夫和妻子共同处理家务,共享家庭的欢乐。妇女不再受歧视,男人能干的事女人照样能干,女人可以当工人、科学家乃至领导。

古代女性和现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