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收购为何连连失败?

百度针对糯米、千千静听、点讯输入法等发起的多个著名收购案,经过百度整合后却失败连连。

百度这颗大树有技术、有人才,尤其是有着超级流量!却怎么兵败滑铁卢呢?

百度收购为何连连失败?

其实真正的问题就是出在百度太迷恋流量了。猛砸流量曾经救过糯米。但流量只是成功的一环而已!流量对当下的成交有贡献的同时,但如果不能同时对品牌在消费者心智的占位和个性化品牌联想等高级品牌资产有贡献,那么再多的流量也无济于事。

百度收购为何连连失败?

交易额达数百亿元的中国团购市场,经过多年发展,最终培育起美团网、大众点评团、百度糯米三大巨头。先后供职于美国雅虎、谷歌中国,并出任Google中国区战略合作负责人沈博阳,2010年1月以副总裁的身份加入人人公司,并开始内部创业创建糯米网征程。2013年8月,百度战略投资1.6亿美元,获得59%股份,成糯米第一大股东;2014年1月,百度全资收购糯米网,估值2.7亿美元;3月6日糯米网更名为百度糯米。

百度收购为何连连失败?

在糯米网顺利变更为百度糯米之后,百度当即就决定拿出32亿美元对糯米平台进行资金输血。也取得过相对亮眼的成绩,但成败转瞬呀!

2015年,在“新百度”战略之下,百度糯米、百度外卖和去哪儿网担纲百度O2O,落地“链接人与服务”的重任。可是最终的结局却是32亿美元的资本资金输血,超水平的节日营销和创意营销对市场份额所带来的拉动,也没能救活糯米。糯米已经被美团、饿了么甩开一大截。

其实以百度地图、手机百度作为移动端的直接入口,将消费者的生活服务需求深度链接至百度糯米平台,以百度钱包作为支付工具,形成从入口、消费平台到支付内部闭环的打通。百度盘活O2O业务的战略路线图,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看起来简直堪称完美,可是为什么就没有成功?

不管过去还是现在,百度的工程师思维以为技术和流量才是项目成功的核心竞争力。百度认为自己流量多,因此自信心爆棚,不停的在市场上寻找猎物,开启疯狂并购模式。

百度不仅对自己的实力和流量自信,百度还对自己的品牌自信。百度觉得“百度”是比并购企业要牛的多,喜欢在收购的品牌前面都冠以“百度”,如“百度糯米”,或干脆把原来的好品牌雪藏直接只用“百度”品牌名,如雪藏“千千静听”叫百度音乐,雪藏“点讯输入法”。结果千千静听这个最早音乐播放软件鼻祖,变身百度音乐后,业绩不愠不火现在扔给了太合麦田;点讯输入法,并将其更名为百度输入法,现在又有几个人在用呢?

百度自己开发的新产品,比如类似淘宝的“百度有啊”、“百度Mall”、“百度钱包”、“百度教育”、“百度外卖”,这些背靠流量红利的项目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失败

用户就是这么矫情,用户记住百度是搜索引擎的同时,很难再记住和认同百度还是一流的团购、送餐、音乐、输入法品牌,尽管技术上、产品体验上,百度的这些产品是一流的。

比流量更稀缺的是品牌在消费者心智某个位置的占位,这是消费者心智记忆和认知的铁律。一个品牌同时担任多个产品冲锋的任务,一定力不从心。尤其是当百度的对手在关键产品线用专业品牌来抗衡的时候,如美团、饿了么、搜狗、支付宝,按照经验值,百度要付出7倍以上的资源才能抗衡专业品牌。

百度走的是典型的品牌延伸战略,品牌延伸战略成功的前提是,品牌的核心价值也是验收产品购买关键驱动力,或者对手也在搞品牌延伸对冲了品牌延伸的劣势,如康师傅从方便面延伸到饮料的同时,他的对手统一也在搞品牌延伸。恰恰是,百度的对手阿里是典型的多品牌战略,天猫、支付宝、蚂蚁金服、优酷、饿了么、众安在线、微博、高德地图、VIPABC,每个核心产品都有个性鲜明的独立品牌。做一个成一个,收一个成一个。

百度怎样破除“投一个败一个”的魔咒!

事实上,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只有科学、深刻、完整地了解每一种品牌化与品牌架构模式的内在的规律,才能优选出经济效益最佳的品牌模式。这是理论上非常复杂,实际操作过程中又具有很大难度的课题。

百度收购为何连连失败?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品牌架构决策的失误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中放大,会形成巨大的乘数放大效应,吞噬企业的利润。对年销售额达到几十乃至上百亿的多元企业集团而言,品牌架构决策水平的高低带来的差异是巨大的,决策科学让企业多赢利几千万、上亿是很容易的事情,决策水平低导致企业损失几千万、上亿也是平常的事,真可谓一招定乾坤。因此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对帮助民族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和上规模诞生中国的航母级多元化集团企业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如今的BAT互联网大集团。

如果百度早就解决了品牌架构的战略问题,那么百度绝对不会成为BAT中并购最失败的企业沦为笑柄。

如果你能独自破解百度的品牌大坑,百万年薪不在话下。

看完这篇文章,聪明的人都已经领悟到了,品牌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而是有内在严密逻辑的跨学科复杂专业。所以品牌总监、首席品牌官的薪水与日俱增。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