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李時珍學防疫,看《本草綱目》怎麼說

2019年12月以來,湖北武漢爆發新冠肺炎(COVID-19),並迅速在全國流行,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病例的不斷攀升和受疫情影響國家數量的持續增加,公共衛生安全成為當下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為控制疫情蔓延,在缺乏針對性抗病毒藥物的緊急情況下,中醫藥在第一時間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防治作用,根據疾病特點及患者具體的症狀體徵,分期辨證施治,在預防疫病發生、改善患者症狀、促進疾病轉歸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應用基礎。

自古以來,中醫藥在疫病的防治上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湖北省是此次疫情的重災區,李時珍作為湖北醫家的重要代表,編撰出皇皇鉅著《本草綱目》。《本草綱目》在“百病主治藥”中專列“瘟疫”一章,分闢禳(預防)、瘴癘(治療)兩類,記載有眾多的防治瘟疫的藥物和驗方,集歷代先賢防治瘟疫經驗之精華。面對疫情肆虐,希望可以通過學習整理古人的經驗智慧,對新冠肺炎的預防、治療、康復,乃至今後重大公共突發事件防控工作的開展提供借鑑和思考。

向李時珍學防疫,看《本草綱目》怎麼說

藥食同用,內外兼治

《本草綱目》收集藥物1892種,其中用於防治瘟疫的有140餘種,用藥之廣,在16世紀前實屬罕見。書中總結創立了一系列疫病內外防治的方法,包括湯藥、艾灸、敷貼、酒服、食療等,不僅對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防止瘟疫的傳播流行起到了重要作用,其預防為先的觀點對中醫預防醫學的理論和實踐也有重要影響,至今仍有實用價值。

湯藥法:李氏收集了不少有關藥物預防的單、驗方,並附有詳細的製法和用法。如用桃仁、茱萸鹽炒嚼服防預防瘴病,大蒜搗汁服治時氣溫病,蔓青飲汁預防時疫,丹砂蜜丸防疫疾,柏葉末日服避時氣瘴疫等,囊括了汗、吐、和、清諸法,大大豐富了中醫學預防瘟疫的內容。

酒服法:酒味甘辛,性熱,通血脈,行藥勢,古人認為酒能殺百邪惡毒。《本草綱目》中還收載有大量的藥酒方,如屠蘇酒(赤朮、桂心、防風、菝葜、蜀椒、桔梗、大黃、烏頭、赤小豆),椒柏酒(花椒、側柏葉),豉術酒(大豆豉、白朮),松葉酒(松葉),虎耳酒(虎耳草),石燕肉酒(石燕肉)等。有學者觀察李時珍藥酒對免疫器官質量和淋巴細胞轉化的影響,發現藥酒能增加小鼠脾臟指數,加強淋巴細胞轉化率,對細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增強效果。

食療法:《本草綱目》中收錄許多藥食同源防治疫病的食療方,有“稷米為末,頓服之”,“闢除瘟疫,令不相染”;赤雄雞“冬至日……作臘,至立春日煮食至盡”,取其色赤“得離火陽明之象”意;還有馬齒莧“六月六日……曬乾。元旦煮熟,同鹽、醋食之,可解疫癘氣”,等等,操作簡易可行,利於實施推廣。

《本草綱目》中還介紹了“導引發汗……開玄府而逐邪氣也”“大蒜膏貼合谷穴以治諸風”“蔥白炒熱熨臍”治傷寒熱病等方法,簡易可行,方便有效。黃璐琦院士認為,中醫湯藥、艾灸、耳穴、敷貼等可以增強患者體質,加強康復,打出中醫組合拳能更好地為搶救病人搭好平臺,贏得時間,中西醫協同起效,可以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愈後防復,元氣為本

李時珍認為元氣是人體本原之氣,由命門所主,經三焦佈散全身以為用,《本草綱目》中的元氣藥物大致分為培補元氣、調理元氣、收斂元氣、損傷元氣四類:

培補元氣:藥物有炙甘草、黃芪、人參、大棗、熟地黃、桑白皮、山茱萸等,補益元氣的方劑包括:養正丹、生脈散、補骨脂丸、蜀人單服豨薟法、三建湯、姜棗湯、戊戌酒等。例如《本草綱目·草部》“人參”條將人參一兩煎湯冷服,名復脈湯,言:“凡傷寒時疫,不問陰陽,老幼妊婦……七日以後,皆可服之,百不失一。”現代藥理研究證實,人參具有較高的免疫調節和抗病毒活性,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人參皂苷,可能通過直接殺滅病毒、干擾感染細胞信號傳導途徑、阻斷病毒感染過程等機制發揮廣譜抗病毒作用,還可作為佐劑增強其他藥物的抗病毒作用或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機體抵禦病毒能力。團隊前期臨床觀察研究也發現培元固本法驗方人參養榮湯加減方能改善氣虛證患者的各項臨床症狀,其機制可能與調節免疫功能有關。

調理元氣:藥物是以調理元氣氣機、恢復臟腑動態平衡為主的一類藥物,如升麻,能升清降濁、託邪外透,《本草綱目》言其可“解百毒,殺百精老物殃鬼,闢瘟疫瘴氣邪氣……時氣毒癘”(《本草綱目·草部·升麻》)。還有甘松香、白豆蔻、丁香、烏藥等,屬芳香類藥物,味薄而氣厚,具有理氣調元、驅疫避穢的功效,各地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也推薦有中藥香包等香薰療法。

收斂元氣:藥物分為斂肺止汗、益腎平喘、澀腸固脫、止血澀精等,疫病多以熱證為主要表現,後期易致津液耗傷,所以有“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機”之說。《本草綱目》中相應藥物有石斛、五味子、吳茱萸、益智仁、赤石脂等。現代實驗研究也證實:如石斛能改善患者疲勞症狀,提高機體免疫力;五味子能保護腦神經細胞,促進腦內蛋白質的合成,改善患者智力與體力;山茱萸具有增強小鼠體力和抗疲勞、缺氧耐受力和記憶力的作用。

損傷元氣:是指藥物的服法、劑量不符合患者體質、證候造成的元氣損傷。《本草綱目》認為藥物運用不當,過用或誤治都能導致疾病的發生或加重,甚至由“良”藥變成“毒”藥,“用之得宜,神效立見,用失其法,真氣必傷”。因此應注意辨證準確、合理配伍、中病即止。

老年人伴隨機體功能的衰退,多有元氣不足的表現,不僅使得老年人更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而且愈後也相對較差。在疾病康復階段,推薦藥食同用,選用食療藥膳以培元固本、調理身體,《本草綱目》中列舉有“薯蕷粥補腎精,固腸胃”“蘿蔔粥消食利膈”“胡蘿蔔粥寬中下氣”“莙薘菜粥健胃益脾”“枸杞子粥補精血,益腎氣”等,可以根據自身具體情況恰當選擇。

即使過去百年,《本草綱目》這部東方醫學巨典,也仍然對今天的我們有著深遠影響,難怪王世貞在序言中讚歎此書“實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錄,臣民之重寶也”。希望這些先賢們的寶貴經驗和教訓能夠給我們以啟示,早日戰勝威脅全人類健康的巨大敵人。(湖北中醫藥大學 王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