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政治军事家赵匡胤,在长期的军事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赵匡胤堪称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军事统帅。他在长期的军事斗争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治军思想。

首先,致力于国家统一的战争观。生长于五代时期的赵匡胤,目睹了当时国家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跟随周世宗参加了后周的统一战争,有着比较明确的“天下一家”的思想。

因此,他始终把实现国家统一作为自己的使命。建宋伊始,他就亲自率军平定了李筠和李重进的反叛分裂活动;接着,又消灭了各地方的割据政权。割据政权南唐,一直十分恭顺于宋,兴师讨伐又找不到什么借口。

杰出政治军事家赵匡胤,在长期的军事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于是,赵匡胤便直截了当地对南唐来使说:“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经过十几年的南征北伐,他终于实现了统一南方的宿愿。然而,他认为统一事业并未完成。开宝九年正月,当群臣尊他为“一统太平”的皇帝时,他辞而不受,认为“今汾晋未平,燕蓟未复”,怎可称之为“一统太平”呢?

他在致力于国家统一的过程中,虽然凭借武力解决问题,但也有走和平途径的努力。例如,对于后晋石敬珊割与辽朝的幽云十六州,在收复方式上有着两手准备。他在去世前,基本统一了南方及中原地区。

结束了中唐安史之乱以来二百多年的割据混战局面,为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有利环境。他致力于国家统一的战争观,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意愿,理应永载史册。

杰出政治军事家赵匡胤,在长期的军事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其次,中央高度集权的建军思想。自唐中叶至五代,骄兵强将演出了一幕幕叛乱、割据的闹剧,造成中原地区兵连祸结的混乱局面持续了二百余年。

为防止这种“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的历史重演,赵匡胤建宋后,即把中央高度集权作为治军的根本指导思想。体现在治军原则上,主要有:在统兵机构的设置和相互关系上,遵循“互相维制”的原则,以使兵权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特别是皇帝一人;

在兵力部署上,本着“内外相制”的原则,以期京师之外“无外乱”、京师之内“无内变“;在军队调动和屯成上,“将不得专其兵”,兵要“均劳逸、知艰难“;通过营兵换防,防止将帅犯上作乱的“凶谋”;

在养兵政策上,遵照“为百代之利”的原则,取在灾区大量招兵之策,以达到“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而变生,则有叛兵而无叛民”的巩固政权的目的;

在武装力量编成上,按照“强干弱枝”的原则,通过把地方军的身强力壮和英勇善战者选人中央禁军等办法,以加强中央的军事力量。

杰出政治军事家赵匡胤,在长期的军事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赵匡胤及其重臣提出的这些治军思想,从制度上制止了五代以来骄兵悍将对皇权威胁的情况的再演,消弭了缩延二百多年的由于兵权分散而导致的政局混乱,保障了社会的安定和正常的生产秩序。但是,他的继承者们在承袭这一祖宗家法时,由于不知变通,对武人和内变防范过甚,也产生了诸多弊端,如冗兵耗食、将帅无权、兵将分离、训练低效、军纪废弛,损害了军队的战斗力。

再次,比较切合实际的战略思想。先南后北,是赵匡胤在统一战争中采取的战略。这一比较切合实际、运用比较成功的战略来自于三方面思思:一是“先易后难”。这一思想,是后周重臣王朴的“平安策”提出的,后被周世宗采用。王朴认为:“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得昊则桂、广皆为内臣,顺、蜀可飞书而召之、蜀平,幽可望风而至。”

杰出政治军事家赵匡胤,在长期的军事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赵匡胤跟随周世宗参加了攻取南唐的战争,经过三年苦战,获得淮南十四州,而江南地区仍然丝毫无损。这表明,南唐不易攻取。也表明,周世宗对王朴战略的运用,在“难”、“易”的判断上并不切合实际。

赵匡胤接受了以往的经验教训,确立“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略,但在进攻目标、进攻顺序上作了重大调整和修正,即“先取巴蜀“,“次及广南、江南“。

正是由于对“易”、“难”的分析符合客观情况,所以在统一南方的进程中相当顺利。二是“先富后取”。战争对经济的依赖,反映在战略上就是受经济的制约。

赵匡胤的“先南后北”的统一战争战略,正是基于宋初经济实力还很薄弱这一实际而制定的。因此,他广泛听取主要谋臣和将相的意见,然后指出:“中国自五代以来,兵连祸结,帑藏空虚,必先取巴蜀,次及广南、江南,即国用富饶矣。

杰出政治军事家赵匡胤,在长期的军事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河东与契丹接境,若取之则契丹之患,我当之也。姑存之以为我屏翰,候我富实则取之。”三是“攻守并举“。宋初的疆土,仅占全国的一半。长江以南,有大小七八个割据政权;

在北方,山西境内有北汉,燕云地区又被契丹占领;在西北,党项军队不断扰边。面对这种实际,赵匡胤坚持攻守并举,对南方采取攻势,在北方采取守势。

为维持与辽国互不攻扰的局面,还要求“敕沿边诸州,禁民无得出塞侵盗“。到开宝七年,又主动与过议和通好,解除了进军南唐时的后顾之忧,从而基本获得了“累年无西北之虞,得以尽力东南”的效果。

作者介绍:我是“根据环结结巴巴”,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