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贺知章同事,题诗哭穷丢了饭碗,皇帝后来想重用却已经挂了

古代文人都有哭穷的坏毛病。

据郭沫若考证,杜甫生活其实还是不错的,起码也是中等的地主。可是我们看到杜甫诗里哭穷哭得一塌糊涂。当然也有不哭穷的,比如李白,就是死也不哭穷,死都来点浪漫,也要捉月亮而亡。

今天我们说的这位诗人,因为一次哭穷,彻底改变了命运——真的变得贫困潦倒,饭碗因为这首哭穷诗丢了,回家后生活极为贫困。等他的学生做了皇帝想重用他时,才知道他早就挂了,呜呼哀哉!

他叫薛令之,颇有才华。他是福建人,大唐时,福建还是荒蛮之地,还没有人考取过功名。薛令之家境贫寒,但从小酷爱读书。因为读书,也不知被多少乡人取笑,因为当地从来就没有因为读书而发迹的。


他和贺知章同事,题诗哭穷丢了饭碗,皇帝后来想重用却已经挂了


但是薛令之不为所动,最终成为福建第一个进士,当上了右补阙兼太子侍读。这官不大,但地位很高,因为他的学生是全国最大的潜力股,不出意外将来就是皇帝。当时他跟贺知章是同事,一起当太子侍读,教太子读书。

那正是奸相李林甫当政的时候,李林甫跟太子李亨不和,这让薛令之很难做。在这样的处境下,他就想发发牢骚,但又不敢说别的,就哭哭穷吧。文人都这样,薛令之也这样。于是,他就在东宫墙上题了首诗。

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

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

饭涩匙难绾,羹稀箸易宽。

只可谋朝夕,何由保岁寒。

——薛令之《自悼》

这诗不深奥,很好理解,满篇都是哭穷话。早上一轮圆圆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我早餐盘子上。盘子里有些什么呢?不过是一些野菜苜蓿,粥稀到透明能看到插入的筷子。这样的生活,有了上顿没下顿。

这薛令之可真会哭穷,右补阙虽然官不大,七八品官吧,但是,作为中央机关的公务员,温饱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何况,还是太子的老师,怎么可能生活这么艰辛?


他和贺知章同事,题诗哭穷丢了饭碗,皇帝后来想重用却已经挂了


这薛令之也够倒霉的,题诗没几天,唐玄宗到东宫来,就看到了墙上的诗,心里很不舒服。想当时,大唐正是最鼎盛的时期,在皇帝心目中,普通老百姓都丰衣足食,自己朝廷里的官员怎么可能这么清苦?所以,他认为薛令之是在讥讽他没有治理好国家。

于是,唐玄宗提笔为这首诗续了几句。按说,以他的身份写的诗,皇帝为他续了诗,这是件很荣光的事。但是,那要看续诗的内容了。唐玄宗续的诗,可不会说薛令之什么好的。

啄木嘴距长,凤凰毛羽短。

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

这什么意思呢?是说薛令之像啄木鸟一样——嘴长。啄木鸟现在是益鸟,但在唐朝名声可不好,不是好鸟。说嘴长也就罢了,下面这句话就更难听了,说他像秃尾巴的凤凰。凤凰可就凭长尾巴和翎毛斑斓才美丽的,这是说薛令之没有才能。这两句诗可以用一句俗语来翻译:嘴尖皮厚腹中空。


他和贺知章同事,题诗哭穷丢了饭碗,皇帝后来想重用却已经挂了


既然嫌弃这里贫寒,那就天高任鸟飞,想去哪去哪,我这里庙小,养不起你这大菩萨。我的乖乖,天下还有比这还大的庙吗?

薛令之看到唐玄宗的续诗,心底下是一阵阵发冷。这官还能当吗?嘴长无才,加上已经下了逐客令,待在这里还有什么意思?

薛令之只好辞职走人。要说这薛令之确实是清官,据说他是从京城步行走到了福建。回到家就不是哭穷了,那是真穷。

薛令之离开朝廷后不久,就发生了安史之乱,这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唐玄宗仓皇逃命,连心爱的女人杨玉环都保不住。到了756年,太子李亨即位,让玄宗当上了太上皇。这李亨上台后,想起了自己的老师薛令之,赶紧下诏重用。谁知,薛令之没这命,在此之前,他已经挂了。

看来,哭穷未必是一件好事,这不,薛令之哭穷,就真的穷了,把自己的前途都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