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朋友圈,有贺知章,有杜甫,有孟浩然,有他们,但没有王维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一生名篇流传甚多,在唐朝璀璨的文人时代,李白交游广阔,与众多当时的诗人相互场合,互为知己。

李白爱饮酒,有多篇关于酒的诗句流传,杜甫曾有《饮中八仙歌》,里面就有李白的身影。

李白的朋友圈,有贺知章,有杜甫,有孟浩然,有他们,但没有王维

饮中八仙图

说到喝酒,里面就有一位李白的忘年交---贺知章

李白与贺知章的忘年之交

贺知章比李白大了近40岁,同时老贺还是科举考试的状元,李白初露锋芒时,老贺已经是誉满天下的名士了。

贺知章的名篇诗作有《咏柳》、《回乡偶书》等。

李白的朋友圈,有贺知章,有杜甫,有孟浩然,有他们,但没有王维

贺知章《回乡偶书》

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李白游历到了京城,彼时李白对于京城还是一个陌生者,也没什么朋友。一天,李白到一座著名的道观去游玩,碰见了贺知章。贺知章很早就读过李白的诗,这次偶然相逢,就亲切地攀谈起来。那时候,贺知章已经是八十多岁高龄了,黄昏时分,贺知章挽着李白要请他喝酒,结果因为没带钱,贺知章直接把皇帝赏赐给他的金饰龟袋给付了,二人都是喝的心满意得。

及至后来,贺知章去世,李白怅然若失,写下了《对酒忆贺监二首》,以酒忆老友,不负当年情。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的会面

李白和杜甫,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了,一“诗仙”,一“诗圣”。

李白比杜甫大11岁,某种程度上,杜甫对于李白可以称得上是敬仰已久。

天宝三载(公元744年)夏天,李白游历洛阳,遇到了杜甫,那一年,李白44岁,杜甫33岁。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在洛阳,他们约定下次在梁宋再聚,同年秋天,二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巧合的是他们在这里遇到了另一位诗人

高适,三人唱作吟诗,互为知己。

李白的朋友圈,有贺知章,有杜甫,有孟浩然,有他们,但没有王维

杜甫诗作《天末怀李白》

圈子就这么拉大了。

一首送别诗,道不尽的友情

小学时候就学过这首诗《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的朋友圈,有贺知章,有杜甫,有孟浩然,有他们,但没有王维

《送孟浩然之广陵》

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但这不妨碍二人成为好友。

孟浩然是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山水田园派的“王孟”。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游洞庭湖,孟浩然与李白相识结交为好友,成莫逆之交。

李白还与哪些名人是好友

李白写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要知道,那时候,没事谁会随便给另一个人写诗,可见王昌龄和李白关系不一般。

上文提到,李白与杜甫第二次见面时,还碰到了高适,三个人一起畅聊诗作,不亦乐乎。

李白认识高适,而高适和另一位边塞诗人岑参是好友,结果圈子扩大后,李白与岑参也互相结识成为好友。

同时期的唐朝诗人,唯独他不是李白的好友

他就是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出身与河东王氏,王维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李白的朋友圈,有贺知章,有杜甫,有孟浩然,有他们,但没有王维

王维的诗作

王维与孟浩然、杜甫交好,但是却与李白没有任何交集。

王维出身与世家,并且在公元731年高中状元,属于朝中派,用现在的话来说属于根正苗红的人。

相对而言,李白属于江湖派,诗词流传在民间,从这点间,两个年龄相近的人可能有些隔阂。

王维高中状元的那一年,李白离开了终南山,开始游历。

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李白奉召进京,此时,王维已经为官十年多,不仅在文学上有成就,在政治上也是做出了一番事业。

江湖派和朝中派能见面的机会本就不多,两人的圈子有交集的地方:孟浩然已经去世,杜甫此时还不认识王维。

这些个人认为都不是主要原因,要知道在当时,二人都属于文采出众之辈,彼此之间应该对于对方的诗作都有所了解,比如贺知章也是朝中派,但也知道李白。

阻碍二人结识的一大原因可能是:古代文人之间的相轻,彼此皆是天才,但恰恰是这种相互承认,彼此心里并不完全服气,与其这样,不如不相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