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際剛 劉偉華:須高度關注發達經濟體供應鏈戰略調整

魏際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劉偉華 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運營與供應鏈管理系系主任、教授

內容摘要:主要發達經濟體已高度重視全球供應鏈安全,從戰略層面推動供應鏈體系重構。美國將供應鏈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重視關鍵物資與基礎設施、國防、高端製造、高技術等方面的供應鏈安全,構建彈性供應鏈。英國將供應鏈與製造業發展緊密結合,支持製造業競爭力提升。德國推動工業智能化,提高供應鏈智能、領先和安全水平。日本推動跨國與區域供應鏈合作,拓展世界市場及貿易, 吸引全球人才、物力、資金。發達經濟體的這些動向,是因國家競爭已經成為供應鏈的競爭,基於對國家安全、產業競爭、國際貿易、可持續等多方考量做出的戰略調整。特別是,全球新冠疫情對全球供應鏈帶來新的變數。我國需高度重視供應鏈安全,提升關鍵產業供應鏈彈性,推動供應鏈效率變革,加強可持續供應鏈與應急供應鏈建設。

近年來,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高度重視全球供應鏈安全,防範各類風險對關鍵產業、產品和基礎設施的影響,構建供應鏈風險應對機制與彈性供應鏈,通過創新、綠色化等手段提高供應鏈智能化與可持續水平,提升產業競爭力。新冠疫情發生後,發達經濟體的供應鏈戰略又有新的調整。這些動向,值得研究與關注。

一、美國供應鏈戰略與政策動向

美國十分重視供應鏈安全,從戰略、政策、法律等多方面進行了系統部署。

一是將供應鏈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加強全球供應鏈安全風險評估和預警。2012年,美國《全球供應鏈安全國家戰略》指出,全球供應鏈體系是美國經濟和安全"至關重要的資產",提出"促進商品高效與安全運輸"和"培養有彈性的供應鏈"兩大戰略目標。為降低全球供應鏈脆弱性,對關鍵領域的物資、基礎設施進行識別,採取供應鏈風險預警與管理措施。2017 年,美國發布《保護戰略礦產品安全和可靠供應的聯邦戰略》,要求相關部門列出對美國經濟與國傢俱有重大影響的關鍵礦物與來源清單;提出通過研發關鍵礦物的回收、後處理、替代技術,與盟友通過投資和貿易開發關鍵礦物備選方案,提升關鍵礦物的勘探技術,降低進口依賴性、解決關鍵礦物供應的脆弱性。2018年,相繼發佈《美國聯邦信息通訊技術中來自中國供應鏈的脆弱性分析》、《美國信息和通信技術產業供應鏈風險評估》等報告,分析了中國有大量美國通訊產品供應商以及5G、物聯網技術易使通訊供應鏈受到攻擊的風險,提出供應鏈透明建設與擬定前瞻性預警政策的應對措施。2020年4月9日,在疫情突發的情況下,美國的白宮國家經濟會議主席庫德洛呼籲,所有在中國的美國企業都撤離,返回美國。由此產生的全部搬家費用,由美國政府承擔。包括廠房、設備、基建、裝修、知識產權。

二是提高製造業、國防以及高技術領域的供應鏈彈性。以國家安全為導向,建立健康、安全、彈性、完整的製造業與國防供應鏈。2017年,特朗普簽署了《評估和強化製造與國防工業基礎及供應鏈彈性》報告,在飛機、造船、太空等9個國防領域和製造業網絡安全、電子工業、機床工控等7個先進製造領域,提出了加強供應鏈彈性的計劃。同年公佈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7次提到"供應鏈",涉及保衛國防工業供應鏈、建立有彈性的供應鏈、防止敏感信息洩露並保證供應鏈完整性等。例如,中國C919客機的核心三大件航空發動機、航空電子設備以及飛控系統,都是美國公司供應的,2020年2月,美國擬考慮阻止GE公司繼續向中國國產噴氣客機C919供應CFM LEAP-1C發動機,以切斷高技術供應鏈向中國輸出。

三是對供應鏈安全立法。美國已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供應鏈安全法律制度,包括海關-商界反恐合作計劃(C-TPAT)、艙單預申報規定(24小時規則)、集裝箱安全倡議(CSI)、集裝箱100%掃描規定、自由安全貿易協定(FAST)、大港計劃等等。在《聯邦採購供應鏈安全法》的修訂版中設立聯邦採購安全委員會(FASC),負責美國關鍵信息與通信技術的識別與風險應對措施的擬定。2018年,生效的《出口管制改革法案》(ECRA)設立了嚴格的出口管制規則,甄別和管制涉及供應鏈安全和高技術範疇的出口行為,限制供應鏈關鍵環節的技術外流。2019年《國防授權法案》、《外國投資風險評估現代化法案》等均提及供應鏈風險控制和審查的要求,其中不乏專門針對中國的歧視性規定。2020年1月,美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向彭博社透露,美國政府正在制定新規則,目的是拒絕向華為提供更多與美國相關的技術。美國商務部正在部署修改長臂管轄原則,將管控範圍從美國技術佔比的25%降到10%。一旦實施,就意味著大量日韓零部件將無法為華為供貨。而在2019年作為對美國元器件的替代,華為採購日韓部件的總量超過二百億美元,增長50%以上。2月6日,美國新安全中心發佈研究報告《大國持久戰:初步評估》表示,美國應就中國崛起展開"持久戰"式的長期規劃。

四是與盟國加強供應鏈安全合作。2011年,美國和歐盟簽署"供應鏈安全聯合聲明",重申美國和歐盟將共同加強供應鏈安全與彈性,防止危險和非法材料的非法運輸,保護供應鏈系統關鍵組成部分不受攻擊和破壞,通過多層風險的安全辦法促進和加快合法國際貿易的流動。2012年,美國和日本共同發佈《美日全球供應鏈聯合聲明》,涉及全球供應鏈應對大規模事件與中斷的彈性、保護供應鏈系統的最關鍵要素(如運輸樞紐及相關關鍵基礎設施)進行戰略聯合,亞太供應鏈能力建設、兩國供應鏈安全方案的互認、支持開發部署新技術來加強供應鏈安全等。2015年,美國與加拿大提出兩國要加強跨部門信息交流,促進供應鏈數據管理和通信解決方案的效率。2017年美國與新加坡決定在戰略貿易及全球運輸進行合作,以防止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及其運載工具的威脅,加強全球供應鏈安全。

二、英國供應鏈戰略與政策動向

英國供應鏈戰略聚焦三個方面:一是關注產業發展,制定全面、長期的產業供應鏈發展戰略

二是以創新支持製造業供應鏈發展,提升製造業競爭力三是通過融資、產業實踐、供應鏈協同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

一是將供應鏈作為製造業發展的關鍵要素。2012年,英國發布了《產業戰略:英國行業分析》報告,對推動英國未來經濟發展、提升就業率的重點行業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出臺了對英國經濟至關重要的11個產業發展戰略,其中第一類是高價值的先進製造業,包括航空航天、汽車、生命科學和農業技術,通過提高創新能力與創新成果轉化,加大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的研發投入,致力打造高端技術產業的領先優勢;第二類是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包括專業和商業服務業、信息經濟、國際教育等,通過商業環境創新、扶持中小企業、加大培訓投入、構建新的技術教育體系來保證這類產業的供應鏈活力;第三類包括核能、油氣、海上風能、建築業等基礎性產業,通過加大投資力度、鼓勵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來促進基礎型產業的供應鏈轉型。2017年英國發布《現代產業戰略:構建適應未來的英國》白皮書,從"創新"、"技能"、"基礎設施"、"商業環境"、"地區"五大基礎,"人工智能與數據"、"流動性"、"綠色轉型"、"大數據"四大挑戰,及"對重要行業做出承諾"、"實際投資"的雙向承諾行業協議,佈局英國脫歐的產業戰略,以保證英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優勢。

二是,將供應鏈戰略與製造業發展緊密結合,支持製造業供應鏈創新以提升全球競爭力。2013年,英國發布報告《製造業未來:英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指出:"全球供應鏈波動和脆弱會對英國先進製造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要積極幫助企業應對全球供應鏈風險和挑戰"。為此,英國制定了"柔性製造"計劃,推動製造業供應鏈上下游協同研發。2015年,發佈《加強英國製造業供應鏈政府和產業行動計劃》,標誌著將提升製造業供應鏈競爭力上升為國家戰略,英國政府和整個行業將共同採取行動,從6個領域(創新領域、技能領域、供應鏈融資渠道領域、供應鏈中小企業能力建設領域、供應鏈合作領域、供應鏈韌性領域)加強對製造業供應鏈的扶持,提高英國製造業國際競爭力。2017年英國發布《英國工業戰略》,強調參與全球供應鏈,把各種類型公司團結起來,形成公平的供應鏈,利用英國供應鏈優勢,以單一"英國隊"身份去參與全球基礎設施項目投標。

三是,通過融資、產業實踐、供應鏈協同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融資方面,英國政府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渠道,改善供應鏈資金流,讓企業能夠獲得成本可負擔的適當資金。緩解中小企業貸款難題,英國政府通過"融資換貸款"項目向貸款者增加資金供給;通過"企業融資擔保"項目,幫助企業獲得銀行貸款;通過"企業資本基金"向支持初創、高增長企業的風險投資基金投資,克服股權資本供應中的市場弱點;設立"企業金融夥伴關係計劃",投入12億英鎊向中小企業增加非銀行渠道的信貸供給。

產業實踐方面,政府部門、原始設備製造商和供應鏈核心企業加強合作,制定供應鏈績效改進方案,向中小企業普及推行最佳供應鏈實踐。供應鏈協同方面,鼓勵各行業協會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談判和信息交流搭建平臺,推動跨行業領域的供應鏈管理經驗和最佳企業案例的交流、分享等。

三、德國供應鏈戰略與政策動向

德國供應鏈戰略早期關注環境與社會可持續性,近年重視運用先進技術來提升供應鏈效率及安全性。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德國開始構建以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為導向的綠色製造業供應鏈。1978年,德國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環境標誌認證系統"藍色天使"、第一個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系統"綠點"標識,在紡織、汽車、機械等多個領域推出生態標籤,迄今已有1500家企業超過12000個環保產品與服務獲得了"藍色天使"標誌。1996年,德國實施《循環經濟與廢棄物管理法》,要求生產者對供應鏈全生命週期汙染排放的管控。2011年,德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推出"德國可持續發展準則"。2012年,德國設立"生態設計國家獎",表彰和支持企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在《德國可持續發展戰略》(2016版)中,"供應鏈"一詞出現了30餘次。2017年, G20決定向世界推廣德國經驗,利用德國政府提供的可持續發展專項基金建立可持續的全球供應鏈。

近年來,德國開始大力提升工業供應鏈的智能、領先和安全水平。2013年,德國推出《保障德國製造業的未來:德國工業4.0戰略實施建議》,指出"與物聯網和服務深度融合的製造業正在迎來第四次工業革命,未來企業將以信息物理系統的形式建立全球網絡,改善供應鏈的全生命週期管理"。提出通過物聯網將全球供應鏈中的生產企業和創新網絡中的中小企業有效連接起來,提高批量生產效率和高效的定製化商品生產,以"智能製造"技術實現供應鏈的高效銜接與資源利用。積極推動工業供應鏈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提出了"工業4.0"的雙領先戰略:"領先的供應商戰略"和"領先的市場戰略"。前者就是要做全球最有競爭力的裝備製造業,後者是要在德國形成一個供應商生態系統,以大型製造企業為龍頭,中小企業相配套的產業生態,形成發展合力與全球標準。伴隨區塊鏈技術的不斷成熟,2019年,《德國國家區塊鏈戰略》指出,德國將研究區塊鏈技術如何促進供應鏈與價值鏈的透明度、效率、安全性。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德國在供應鏈安全方面也開始採取了預防性行動。2020年4月8日,德國媒體報道,德國決定修改《對外貿易和支付法》,旨在阻止遭受目前局勢打擊的德國企業等被外資趁機收購。該法規將經由德國聯邦議會進行表決。按照相關計劃,如果是歐盟以外的投資進入,德國聯邦政府將不再需要提供對公共安全構成實際威脅的證據,只需提出預期損害就可阻止外資收購。

四、日本供應鏈戰略與政策動向

日本將構建全球供應鏈作為重要經濟發展戰略,積極推動區域經濟戰略合作,採取風險應對措施保障供應鏈安全,促進供應鏈可持續發展,完善物流體系來支持全球供應鏈高效安全運行。

一是重視全球供應鏈構建與區域經濟合作,開拓世界市場及貿易,吸引全球人才、物力與資金。為應對資源缺乏,日本積極利用全球資源促進國內供應鏈發展。2013年,日本發佈《日本振興戰略》,提出振興日本工業戰略、市場創造戰略、全球外聯戰略。一方面夯實國內產業基礎,創造新的服務市場(如健康、清潔能源、基礎設施),推動具有全球競爭優勢的製造業與服務業的供應鏈發展;另一方面政府、企業與境內外戰略性公司聯合行動,增加對國外的投資、吸引國外人才與資源,實現國內產業的供應鏈振興。積極推動區域經濟合作,搶佔戰略先機,在21世紀全球經貿規則制定及供應鏈構建中佔據主導地位。2018年,日本主導推動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正式生效,其對亞太地區供應鏈發展做了約定:通過整合生產來降低貿易區供應鏈的成本;協助中小企業參與自由貿易區供應鏈;設立專門委員會、深入研討、分享最佳實踐與經驗及定期審查等來確定提升和加強供應鏈發展的措施。通過促進貿易和投資,利用原產地規則帶動區域內創新價值鏈和供應鏈發展,創造新的亞太地區商業模式。同年,日本與歐盟簽署了《日本-歐盟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就全球供應鏈的發展達成共識:發展供應鏈風險管理技術,加強全球供應鏈的安全;在海關貿易法律及流程上進行合作,提高國際貿易在海關方面的安全與便利化。

二是應對供應鏈風險及建設可持續供應鏈。2013年,日本發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對全球供應鏈競爭及跨境供應鏈風險提出了應對措施,通過加強與世界組織的戰略互利合作、安全領域人才培養、系統防禦來應對供應鏈風險。2017年,日本發佈《基本氫戰略》,旨在通過無碳氫技術的研發來構建安全、可持續的能源供應鏈,在國際清潔能源佔據領先地位。通過加大財政投入與試點項目促進無碳氫技術的研發;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利用全球資源進行無碳氫的供應網布局;優化長途運輸與長期存儲,以支持全球能源供應鏈流動與氫經濟的發展。此外,日本發佈了《清潔木材法》、《綠色採購法》等,建設原材料供應網從產地、運輸、加工、進口、出口的全流程在線管理系統,以構建可持續的原材料供應鏈,降低跨區域供應鏈風險。2020年3月5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以新冠疫情對經濟影響為議題的"未來投資會議"上呼籲:對"一國生產依存度高的高附加值產品生產基地"要回歸國內,而附加值不高的則應向東盟等進行多元化轉移。2020年4月,為應對新冠疫情對於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日本經濟產業省推出了總額高達10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萬億元)的抗疫經濟救助計劃,但其中有一個"改革供應鏈"的項目,卻專門列出243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8億元)資金,用於資助日本製造商將生產線撤出中國,以實現生產基地的多元化。

三是完善物流供應鏈體系。2017年,日本發佈了《綜合物流施政推進計劃(2017年度~2020年度)》,內容涉及:供應鏈協同,提高物流效率,如外包方與物流企業的合作、物流企業間協同運作;構建智能物流供應鏈、無縫連接與高附加值的供應鏈,通過採取標準技術、RFID、電子通關處理技術提升效率;與相關各方緊密合作,構建多運輸方式協作的高效、一體、可持續物流供應鏈。

五、對我國供應鏈發展的啟示

(一)必須高度重視國家供應鏈安全

相關部門、關鍵企業等共同參與國家供應鏈戰略制定,形成全球供應鏈風險預警評價指標與應對機制,建立關係國家安全和國計民生關鍵產業供應鏈安全管理體系。高度重視國防軍工、重點產業、高技術產業的供應鏈體系建設。對供應鏈安全進行立法,從源頭確保供應鏈安全,在一些細分領域出臺保障供應鏈安全的政策。防止中美貿易摩擦、國內綜合成本上升和疫情等因素疊加導致供應鏈、產業鏈外移。推進"一帶一路"供應鏈共同體構建、相關國家互惠供應鏈能力建設、供應鏈安全方案的互認等機制。

(二)著力提升關鍵產業供應鏈彈性

通過自主創新、關鍵供應商自給、實施供應鏈備鏈計劃等方式,在中國製造2025的十大領域如ICT、機器人和數字製造、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和高技術船舶、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電力、農機、新材料、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材等優先加強供應鏈彈性建設。建立緊密的部門間、地區間、企業間、政企間合作關係。支持行業間、企業間、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實體經濟與金融機構、實體經濟與科研機構之間的共利共享共贏。

(三)以創新驅動供應鏈效率變革

積極運用智能生產、智能工廠、智能物流等引領製造業供應鏈管理變革。制定智慧供應鏈發展中長期計劃,利用物聯網、區塊鏈、5G、人工智能等推進供應鏈的自動化、數字化、透明化、智能化步伐,打造中國智慧供應鏈的全球領先優勢。支持企業建設供應鏈數字化平臺,發揮供應鏈上下游的協同合作、信息共享作用,建立快速響應、敏捷柔性的供應鏈。促進優勢企業對供應鏈的主導力和管控力,將中國產業體系的基礎優勢長期穩定地嵌入到全球供應鏈體系中。

(四)加強建設可持續供應鏈

打造符合生態與環境可持續發展要求的供應鏈。針對原材料採購、生產、運輸、分銷及回收等環節制定合理的環保要求。建立面向供應鏈全生命週期的綠色指標與汙染監控體系。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制度體系建設,鼓勵平臺型企業在企業社會責任建設中發揮核心表率與監督作用,推進供應鏈全鏈條可持續發展。

(五)加快重構應急供應鏈

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為契機,相關部門聯合攻關,重構突發事件應急供應鏈服務體系,完善應急供應鏈的智慧分級響應機制和聯防聯控機制。從供給、需求、設施設備、信息、政策等方面建立應急供應鏈服務體系,利用大數據和可視化技術,加快建設集應急物資生產儲備、捐贈分配、交通運輸、郵政快遞、分發配送、應急需求等各方面信息的應急物流與供應鏈協同調度平臺,確保應急資源可找、可取、可用、可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