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定價的底層邏輯


商業從本質上看就是一種投資,是未來預期可見收益的一種投資,廣泛的講是指商品交換的一種經濟活動。


商品定價的底層邏輯


下面講講怎麼給一件商品定價的基本邏輯支撐。


1.考察同行定價。

定價關係到未來盈虧平衡的關鍵,未來是否可預期收益的一種投資策略。

假設同行零售定價為A。


2.能承受最大的虧損值。

為什麼要做這個考慮,因為你已經不是單獨的你。

做這樣的一個止損的另外一個目的是,所有的沉沒成本已經是你可以利用的所有的投資。

假設止損值為B。


3.設定盈虧平衡點銷售目標

設定銷售目標便於計算其他的成本佔比結合止損值反推設定銷售目標是否合理,以便優化和調整,達到更實際的目標值。

假設銷售目標為C。


4.其他成本佔比

除了商品本身的成本,根據支出情況算出,支出/目標 百分比。

假設商品成本D,其他成本E,其他成本佔比F:F=E/C*100%(設定目標後往往是一個固定值)

到這裡你基本可以確定有沒有資本做下去了,E大於B,代表沒有能力可以做這件事。

其他成本佔比可以看作均攤到每件成本的佔比一致的。

收支平衡公式:D+F*A=A;

簡化成商品定價A1=D/(1-F);

如A1小於等於A,且B大於E,目標很容易達成,並且可控操作範圍內。

有目標有方法加上執行力,以及商品基本邏輯的支持,想做不成都難了,除非方法不對。


商品定價的底層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