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獻怎樣稱呼“華表”?

華表在明代文獻中被稱為“擎天柱”。代亭郵飾物表的形制相同,據考,這種石雕建築起源於古代的“誹謗之木”及古代亭郵飾物——“桓表”。

長陵神功聖德碑亭前後的四座華表,各高10.81米。因置於陵墓前,又可稱為“墓表”。

★ 四座的華表形制相同,均用漢白玉雕成。

★ 其基座為平面呈八邊形的須彌座。須彌座的上下枋、束腰部位均雕刻精美的雲龍圖案。

★ 立於基座上的華表柱柱身截面為稜角處較為圓渾的八角形,各有縈繞柱身盤旋而上的升龍及雲朵。

★ 柱的上部穿有云形石板,形象飄逸別緻。

★ 柱的上頂部位雕刻圓形石盤,盤上各雕昂首引頸姿勢的蹲龍。

華表的造型雖然較為複雜,但卻仍能看到古代“誹謗之木”和“桓表”的一些基本特點。

★ 堯舜時代,“誹謗之木”是讓人們在上面寫諫書用的。當時的帝王用這種方式聽取民眾的意見。

★ 誹謗木的樣式,古人說和華表木一樣,有一根豎柱,柱的上端安有一橫木,其造型很像古代一種原始的提水工具——桔槔。

★ 桔槔的樣式為一根直立的木柱上端有一根橫木。橫木的一端用繩吊水桶,另一端系重物,利用槓桿的原理,通過橫木兩端的上下運動汲取井水。

★ 長陵神功聖德碑亭前後的兩對華表已不是木製,也沒有“誹謗之木”的功用,但卻保留著“誹謗之木”的基本樣式;華表的柱身相當於誹謗之木的豎柱,石刻的雲板相當於交於柱頭的橫木。

古代亭郵飾物——桓表也是華表, 唐顏師古注《漢書》就是這樣說的。古人認為,“四植謂之桓”,“亭郵立木為表……表雙立為桓”。總之,在古人心目中,桓表的佈局方式是成雙成對或四面對稱的。
由此看來,華表實際上就是經過藝術加工、美化了的“誹謗之木”的造型, 與亭郵桓表分佈方式相結合的一種建築點綴物。
長陵神功聖德碑亭前後的四座華表,明朝時圍有石欄杆,欄杆望柱頭造型為蹲獅。明人張循佔詩云:“華表雙標白玉欄,紅門下馬駐銀鞍。朝霞照耀青袍色,翠滴松楸碧殿寒。”寫的正是從大紅門到神功聖德碑亭的景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