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贏家》:那些一絲不苟活著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笑對人生是豁達,淡然一切是釋然,一絲不苟則是人的生活守則。但認真這個詞說來簡單,做起來比攀登蜀道也輕鬆不了多少。

尤其當羊群效應出現,大部人都隨波逐流,喪失個性,認真的你反倒成了異類,受到眾人的排擠。譬如學生時代我們總是有意無意的嘲諷,那些在角落默默啃讀書本的優等生的努力,再等到進入職場,從眾心理的弊端就凸顯的更為明顯,生怕吃虧就多摸魚、受到鼓動就腦子一熱去辭職...結果多是得不償失。

《大贏家》:那些一絲不苟活著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最近看了董成鵬、柳巖主演的電影《大贏家》,主人公嚴謹就給我們樹立了一個特立獨行,認真工作的正面典型。因為嚴謹,所以不受待見,因為不願馬虎做事,所以受到鄙視...當這些反面現象被放大,並呈現於熒幕之上時,觀眾才明白我們真的捨棄了太多。

作為疫情期間,繼《囧媽》之後,字節跳動梅開二度,再次邀請全國人民免費觀看的又一部喜劇作品,《大贏家》通過營造一種寬寬鬆鬆,讓人忍俊不禁的歡樂氛圍,打破了“認真你就輸了”的固有認知,轉而告知觀眾,娛樂至死的社會,要遠離曲解的“犬儒主義”,做個人生贏家,認真絕對是個決定性因素

01、娛樂至死的社會,我們失去了什麼

娛樂至死的理論儘管早在移動互聯網未出現之前,就已被批判家尼爾·波茲曼提出,但它卻很好的預示了現代人在娛樂統治下的精神與生活狀態。

在電視、網絡媒介大肆普及之下,一切都會變得迎合人的癖好,所有人都會成為娛樂的附庸,不受控制的陷入鋪天蓋地的碎片化信息流中。

正因為媒介的意義重大,人們普遍相信媒介所傳達出來的信息。可是當娛樂化傾向的盛行,真正有價值,具備公信度的信息被掩蓋之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所誤導,開始忘卻甚至喪失正確的價值觀,這就會導致了人們逐漸找不到工作所包含的目的和意義,轉而混混度日,只求月頭數到月尾的循環反覆

正如負責、說話直就會難以維繫與同事、朋友的關係一般,領導的一個眼神、動作,他的喜好、癖好,成了大部分職場人為了安穩工作進行壓抑內心想法的理由。因為娛樂至死,在沒有人願意加班,儘快完成項目的情況下,賣力付出的你保不準就會成為眾人仇視的對象。

《大贏家》:那些一絲不苟活著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我們看《大贏家》,所有人都把搶劫銀行的演習看成是一場形式主義,一場違背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內容與形式相統一科學原理的排場。誇張的就連負責整場演習的總指揮,如果不是被局長義正言辭的強調不要做表面文章,這場形式決定內容的兒戲便草草被中止了。

對比嚴謹嚴密的籌劃、部署與同事的馬大哈、警察的取笑...照理說,在得不到支持與認可之後,嚴謹應該會屈服,但他就是沒有。嚴謹認為這必須是一場嚴陣以待的戰鬥,畢竟演習的目的本就是未雨綢繆,誰也無法保證搶劫不會永遠不發生,而演習本身就具備著強大的震懾力。正像老警察局長說的“沒有鳥打,難道獵人就不擦槍了嗎?

在這個嬉笑怒罵的快節奏時代,嚴謹代表的正是未被社會的染缸侵染的純潔人類,但往往就是這類人往往一開始是最沒有話語權,最容易受到排擠的。而一旦認真的觀念得不到認同,持續、長期的被孤立,確實會給身體和情緒上帶來痛苦,還會造成更加深遠、多方面的影響。

當然影片並未朝這個方向去延伸,故事從一開始就預示著結局應該是大團圓的,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再從《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討論這個議題,烏合之眾的觀點強調,當一個人從個人融入群體,他的所有個性都會被這個群體所淹沒,他的思想立刻就會被群體的思想所取代。職場中的見風使舵何嘗不是如此

《大贏家》:那些一絲不苟活著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大贏家》中的同事、警察、記者,彷彿約好的一般,將演習定性為一場做政績的大秀。這段時間,在這個群體中的所有人唯一考慮的便是早結束早收工。直到盲目、跟風的想法被嚴謹的認真執著打破之時,才是影片正能量的真正開始。

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在這個娛樂至死的社會,因為信息的過剩、片面、誤導直接促成了世界的變異,人人變得更加自私自利,更容易被煽動挑撥,《大贏家》中的眾多配角的這種娛樂心態,諸如早點見丈母孃、早點接孩子、怕被領導責罵等等以自我為重心強詞奪理的心理,正如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告訴我們的,“娛樂至死”的可怕之處不在於娛樂本身,而在於人們日漸失去對社會事務進行嚴肅思考和理智判斷的能力,在於被輕佻的文化環境培養成了既無知且無畏的理性文盲而不自知

因此我們不得不對未來抱著一種擔憂,當群體逐漸喪失認真、嚴肅的能力,又該如何去創造有建設性價值的未來文化呢

02、現代人的“犬儒”心態,是喜是悲

起源於西方古代哲學的犬儒主義,最早講求克服慾望,擯棄名譽、財富,藐視社會傳統,並以過艱苦生活、鍛鍊抵制誘惑的精神能力為善。

因為隨遇而安,形同乞丐,被人視為犬,進而演變成犬儒主義。

《大贏家》:那些一絲不苟活著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其實早期的犬儒主義並非貶義詞,而是對精神幸福的一種極致追求,而現代的犬儒主義則成了虛無主義、憤世嫉俗、玩世不恭的代名詞。數次迭代之後的“犬儒”病態的含義,就很好的解釋了《大贏家》中除了嚴謹一家人之外的大部分人對待工作敷衍了事的態度。

現代犬儒的典型特徵是,他們拋棄理想,放棄追求,又被想象的秩序生成的理想國度所迷惑。滑稽的是,他們又反過來轉過來嘲笑理想,諷刺追求。這不僅是典型的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更是對未來過早的失去了盼頭的表現。

犬儒主義中最好的聯絡方式是情緒的傳染,一個玩笑,一句挖苦,或是寥寥數語的插科打諢、諷刺嘲笑,就完全能把周遭人的情緒調動起來,如同同事們一窩蜂的調侃嚴謹沒開始就讓他快點結束,鬨笑一堂的可樂場面。

《大贏家》:那些一絲不苟活著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我們都是狗,但你不同,你是一隻聰明的狗,聰明到你甚至意識到了自己是一隻狗。這很不容易,大部分狗都意識不到自己是狗,他們以為他們是人。”當90%以上的人觀點達成一致,荒唐的認為自己的錯誤才是正確的時候,才是最真正可怕的地方。

《十三邀》有一期,許知遠對話馬東,當許知遠表示無法理解現代年輕人生活狀態時,馬東的回答就非常“犬儒式”:

“這個世界上大約只有5%的人有願望,積累知識,瞭解過去,那95%的人就是在活著,就是在生活。只是這95%的人,每一個人今天都有了一個自媒體的權利,而且有了技術通道,所以他們的聲音被你看到了。你就不應該知道他們,你就應該,你自己是5%,你就關注你們那5%就足夠了。”

簡而言之,這個社會真正在發光發熱或許只有那一小撮人,剩下的多是渾水摸魚的。而這類人群所有的不作為都可以用犬儒主義這個萬能理由去推掉,“認真你就輸了”的一句玩笑,反倒成了至理名言的現象,著實是不可取的。

但我們都不能,也不應該忽視,推動這個社會的正是嚴謹這樣的一小撮認真的人。

03、認真過後,我們能得到什麼

說來說去,都是認真惹的禍。認真到底有沒有錯?明眼人一想便知,只要不是軸,這種傳統美德又怎麼應當被棄置一旁呢?

《大贏家》:那些一絲不苟活著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美國著名詩人在《自我的昇華》中說“凡是值得做的事,就值得做好。”什麼是值得做的事?嚴謹的“嚴謹”到底值不值得呢?那些認真做事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呢?

人類的本能是接近有趣的,排斥乏味的。但你又不能因為感覺無趣,就主動罷手。任何事不能光看結果,過程的體驗依然重要。

《大贏家》:那些一絲不苟活著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認真做事過後,這個世界終將會狠狠獎勵你。電影的結尾給了嚴謹狠狠的獎勵,美人歸,上司的嘉獎、同事的簇擁。

那我們何嘗不能在浮誇的社會中,放下沉溺,收收玩世不恭的小心思,好好認真的去做一件事呢?不是任何人都能成功,但不努力卻連1%的成功概率都不會有。

錢多,事少,離家近,心情愉快,發展好”不是一直都能共存,但認真這件事堅持到最後,你總能收穫一些意想不到。

想起一個寓言“兩個人在樹林中遇到了熊,一個人蹲下繫鞋帶,另外一個人說“繫鞋帶也跑不過熊呀!”繫鞋帶的說“不用跑過熊,跑過你就行了。”不認真的你,註定第一個被熊吃掉的道理你不會明白。

嚴謹說“努力沒有成果,那我們就更努力一點。”難道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