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撤退,既有眾志成城,也有自私自利

敦刻爾克撤退,既有眾志成城,也有自私自利

1940年5月10日5時35分,德軍從北海到馬奇諾防線之間的漫長戰線上,向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發起了全線進攻,德軍第19裝甲軍輕易突破聯軍防線,只用兩天時間就穿越阿登山區110公里長的峽谷,深入法國境內。12日下午,第19裝甲軍到達馬斯河北岸,並攻下了法國著名要塞城市色當。5月13日,德軍開始強渡馬斯河,當天午夜,古德里安裝甲軍的3個裝甲師已全部渡過馬斯河。同一天,隆美爾指揮的第7師也在南特附近渡過馬斯河。這樣,德軍打開了通往巴黎和英吉利海峽的道路。

撤退前的戰場態勢

5月16日,古德里安指揮他的裝甲軍向西進攻,20日到達亞眠地區,並在阿貝維爾抵達英吉利海峽。古德里安如此快的進攻速度,不僅摧毀了聯軍的抵抗,而且也打亂了德軍進攻的時間表。希特勒沒有想到在法國境內的進攻如此順利,甚至當古德里安抵達英吉利海峽後,一時竟不知給古德里安下達下一步的任務是什麼。直到第二天,他才理清思緒,命令古德里安由阿貝維爾繼續向北推進,佔領英吉利海峽各個港口。

古德里安重新恢復了進攻。他命令第10裝甲師向敦刻爾克方向進攻,第1裝甲師向加萊方向進攻,第2裝甲師向布洛涅方向進攻。古德里安深知,他所在的A集團軍群構成的從色當到法國西海岸的進攻線,已經切斷了法軍從北部南逃的退路,而北面的B集團軍群已經攻佔了荷蘭以及比利時的東部,使得70餘萬聯軍主力的左翼實際上已經處於德軍的深遠包圍中。眼下,聯軍逃脫的希望就在包括敦刻爾克在內的法國北部的幾個港口了。因此,古德里安決定迅速佔領這幾個港口,徹底切斷聯軍的海上退路。他對他的師長們說:“我們已經浪費了兩天的時間,但我們將要在敦刻爾克把這兩天補回來。”事實正是這樣!前線一旦被突破,法國與英國軍隊就像一隻被戳破的氣球一樣全部癱瘓了。自西線戰爭爆發後,經過二十餘天的激戰,德軍已將法國北部聯軍部署在馬奇諾防線後面的主力分割。在法國北部作戰的聯軍,無力抵抗德軍猛烈的攻擊,潮水般向敦刻爾克湧來,企圖從這裡奪取一線生路。

敦刻爾克撤退,既有眾志成城,也有自私自利

不是選擇敦刻爾克,而是隻有敦刻爾克

當聽說法國北部的聯軍都湧人敦刻爾克這個海濱城市後,欣喜若狂的希特勒聲稱:“現在,勝利與和平都掌握在我的手中。”在他看來,除非創造奇蹟,否則敦刻爾克的幾十萬聯軍將全部進入德國設置的戰俘營。然而,敦刻爾克真的創造出來了奇蹟。

“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英法聯軍似乎突然覺醒了過來。在英國首相丘吉爾的主持下,英軍統帥部迅速擬定了“發電機計劃”,積極進行各項準備,等待並努力創造實現這一計劃的機遇。儘管古德里安並不知道聯軍制定出從敦刻爾克將全部兵力撤至英國的“發電機計劃”。但是,憑著職業軍人的敏感,從遭受的越來越頑強的抵抗中,他意識到聯軍要在敦刻爾克逃生。於是,他加緊了向法國北部各海港的進攻。5月23日和24日德軍攻佔了加萊和布洛涅。

“發電機計劃”的核心,就是要在法國沿岸的布洛涅、加萊和敦刻爾克三個港口,同時撤離英法的遠征軍。每天撤離一萬人。到了5月26日晚上,當英國海軍部下令執行這個“發電機計劃”的時候,加萊和布洛涅這兩個港口都已經被德軍佔領了,所以就只剩下敦刻爾克這麼一個港口,可以用於撤離英法的遠征軍。敦刻爾克港有7個能夠停泊大型船隻的深水泊位,有4條船塢,還有一個8公里長的碼頭。如果這個港口沒有遭到德國的破壞,它的設施、碼頭都能使用的話,將30多萬人的軍隊撤離,是可以而且是完全能夠做到的。

匪夷所思的停止前進

5月24日下午,古德里安沒有做任何休整,即刻向敦刻爾克方向進攻,其先頭部隊已經到達距敦刻爾克16公里的達格拉夫林地域。而在古德里安右翼的德軍第41裝甲軍也攻至達艾爾--聖奧梅爾--格拉夫林運河一線。兩支德軍裝甲部隊似乎再努力一下,敦刻爾克連同在那裡的幾十萬聯軍就將被踩在德軍皮靴下了。就在這時,英軍兩個不滿員的師和65輛坦克,突然向擁有400輛坦克的兩個德軍裝甲師發起猛烈的反突擊,並取得成功,重創敵軍,俘敵500人。希特勒大為驚恐,於是在5月24日12時35分,簽發了“停止前進”的命令。這個命令是在敦刻爾克岌岌可危時下達的,幾乎所有的德軍高級將領都大吃一驚。他們太不理解為什麼他們的元首會下達這樣一個命令。在他們看來,最盼望接到這樣命令的是法國人和英國人,而不是進攻中的德軍。歷史學家、軍事學家都在研究這個問題。有幾種可能:

一個是軍事因素,他可能認為德軍的進攻速度太快了。德軍兩翼的裝甲集團直撲布列塔尼半島,到達了英吉利海峽的南岸,它跟進的步兵第二梯隊沒上來。

第二個原因是戈林的因素,他當時是帝國空軍司令,看到西歐戰線打得這麼順手,不想陸軍獨攬其功,他的空軍也要分一杯羹。所以他找到希特勒,說在敦刻爾克,空軍就完全可以解決問題。希特勒也想讓戈林鞏固他在納粹黨的威信,所以就同意了。

第三個因素,可能是政治層面的原因。希特勒的主要戰爭目標,就是消滅法國。然後回過頭來對付蘇聯。他對英國人還是想誘降為主。所以,敦刻爾克大撤退以後,希特勒到了這個地方,看到沙灘上到處被英法聯軍遺棄的武器裝備說:“讓這些敗軍回家,讓他們的老百姓看看他們的軍隊在這裡挨的打是多麼重。這是一件好事。”希特勒既然對英國人有誘降的因素,他可能希望英國人在不失尊嚴的情況下和德國人握手言和。

不管希特勒出於什麼原因下達了這個命令,然而、有一個事實卻是明顯的。這就是聯軍利用希特勒這個命令開始實施他們從敦刻爾克大撤退的“發電機計劃”。

敦刻爾克撤退,既有眾志成城,也有自私自利

敦刻爾克的眾志成城、軍民團結

敦刻爾克集結的30多萬聯軍,唯一的生路就是敦刻爾克及其附近40公里長的海岸線。兩個星期以來,這裡一直遭到德軍的猛烈轟炸,4個船塢全部被炸燬,8公里長的碼頭被炸成了一片廢墟,甚至整個城市也在空襲中被夷為平地。唯一還可以供船隻停泊的只有一條不足1200米長的東堤。就是這條1200米的東堤,成為了幾十萬聯軍的生命線。5月26日18時57分,英國海軍中將拉姆齊下令實施“發電機計劃”。當天22時30分,第一艘援船載走了1310名地面士兵,從而拉開了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序幕。從敦刻爾克到英國有3條航線:

Z航線航程最短,僅為34海里、但處於德軍火炮嚴密封鎖之下,無法使用;

X航線距離稍長,有48海里,但英軍已在航線佈設了水雷區,短時期內無法排除;

Y航線,全程近76海里,需要6小時到達英國。這條航線儘管面臨德國空軍的強大威脅,但是卻沒有德軍炮火的封鎖,相對安全。

使用Y航線航程是原計劃的兩倍多,要想撤出同樣多的人,就得需要兩倍以上的船隻。5月27日,駛抵敦刻爾克的船隻總共才撤運了7669人。按照這個速度,要把全部聯軍撤回國,起碼需要40天。於是,兵多船少,成為大撤退行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焦急已經使英國人顧不上保守秘密,無線電廣播大聲向全國呼籲,號召所有擁有船隻的人都來加入撤運聯軍的艦隊。數以千計的業餘水手、遊艇主、漁民駕駛著各式各樣的船隻聞訊趕來--一支奇形怪狀的船隊很快在英國東南部港口彙集起來:有顏色鮮豔的漁船,有運載乘客的旅遊船,有運載貨物的貨船,還有維修船、小型護航船、掃雷艇、驅逐艦、雷達哨船。船隊中有政府徵用的船隻,但更多的則是自發前去運送部隊的民眾。而駕駛這支船隊的人更是各式各樣,他們中間有銀行家、醫生、出租汽車司機、碼頭工人、工程師、漁民、遊艇駕駛員,甚至有許多人穿著破舊的衣服,穿著破舊的鞋子。

英國首相丘吉爾感動地說:“從我們的民眾那裡,我感覺到他們有害怕的心情,這倒不是怕死,不是怕傷,或者怕物資損失,而是怕英國被戰敗和最後滅亡。”

在英國和法國民眾的支持下,聯軍從敦刻爾克撤退的速度越來越快:

5月28日,撤走了17804人。

5月29日,撤走347310人。

5月30日,撤走了53823人。

5月31日與6月1日,兩天撤走了132000人。

至6月4日14時23分大撤退結束,聯軍共從敦刻爾克撤走了338226名官兵。

敦刻爾克撤退,既有眾志成城,也有自私自利

敦刻爾克的自私自利,親疏遠近

在這次大撤退中,也暴露出英國人的自私。他們讓自己的士兵先登船撤回,而讓法軍士兵抵抗古德里安裝甲部隊的進攻,掩護他們撤退。儘管後來在法國政府的抗議下,丘吉爾答應英法軍隊同時撤退,但是數量眾多的法軍仍然被大批地遺留到最後。當6月4日,滿載法國官兵的英國軍艦“希卡里號”成為最後一艘運兵船駛離敦刻爾克時,在他們身後還有4萬法軍士兵作留守部隊,向德國人打出他們最後的一槍。一位法國史學家嘆道:“在敦刻爾克之戰中,再也沒有比這一插曲更令人傷心不已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