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成就了魏徵,還是魏徵成就了李世民?君臣之間的交鋒挺好玩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是說:是有雞而後有的蛋?還是先有蛋而後有的雞?即使用最科學的辯證法反覆論證,也難以證明誰先誰後。那麼同樣的問題要問問讀者朋友們:

唐朝是先有李世民這樣的明君,而後才有魏徵這樣的直臣?或者說是因為有了魏徵這樣的賢臣輔佐,才造就了大唐的貞觀之治?

在回答這一問題前,咱們先看看當時的歷史背景。

李世民成就了魏徵,還是魏徵成就了李世民?君臣之間的交鋒挺好玩

玄武門之變

公元626年,在兄弟相殘的刀光劍影中,李世民登上了天子之位,正全力清洗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的舊部。聽說魏徵在太子府時,常勸李建成早一點除掉秦王李世民,於是召魏徵進宮,質問他為何離間他們兄弟關係?魏徵神色自若地回答:“如果太子早聽我的話,就不會生出今天這樣的禍亂,今天坐在龍椅上也不會是你”。一副要殺要剮,悉聽尊便的派頭。李世民敬重他的才華和人品,不但沒有怪罪於他,反而給魏徵升了官。

從第一次君臣交鋒來看,自是先有李世民的聖明大度,才有了魏徵這一位名臣。否則,換作一位器量狹小之君,魏徵的腦袋恐怕早掛到別的地方去了。

李世民成就了魏徵,還是魏徵成就了李世民?君臣之間的交鋒挺好玩

《貞觀之治》劇照

有一次李世民同意了一位大臣的建議:只要身體壯健,即使未滿18歲的男子也要服役入伍。魏徵不幹了,他一次又一次諫阻,李世民火了,說:“你不知道我這樣做的目的,只是為了防止一些奸民隱瞞、虛報年齡以逃避兵役”。魏徵說:“兵尚來貴精不貴多,陛下已經有這麼多壯健的成年人當兵,再好好感化、訓練,就可以無敵於天下,又何必弄些小孩來湊這個虛數呢?“

魏徵壯著膽子說李世民,你不是要以誠信治天下嗎?為何上任以來卻沒有幹一件誠信的事情呢?然後歷數李世民登基以來種種不誠信的行為,並說:”欲以誠治天下,卻懷疑你的子民欺騙你,這哪是誠信的表現呢?“

李世民成就了魏徵,還是魏徵成就了李世民?君臣之間的交鋒挺好玩

魏徵畫像

不知道魏徵那天是不是喝了點小酒,硬梆梆的話頂得得李世民一愣一愣的,得虧李世民乃千年難遇之明君,總能從魏徵尖銳的話語中聽到有用的東西,並及時糾正自己。從這個角度分析,是魏徵成就了李世民。

再有一次,文武百官鬧哄哄地要請李世民登壇封禪,李世民故作姿態地拒絕了一番,沒有想到拱他登壇封禪的隊伍太過龐大,他拗不過就“勉為其難“答應了。魏徵聽了,趕快跑到李世民的臥室(這是李世民特許的權利)跟他論道。

李世民成就了魏徵,還是魏徵成就了李世民?君臣之間的交鋒挺好玩

唐太宗畫像

李世民說:“你不同意我封禪,難道功勞不夠高“,魏徵答:”夠高“;”難道我德不夠厚?“,”夠厚“;”難道中國還不夠平安?“,”夠安“;”難道符瑞還未至?“,”至了“;”那為什麼我還不能封禪?“,魏徵答:”大亂之後,戶口還沒有恢復,糧食儲備還很虛弱,百姓負擔還很沉重,陛下東巡封禪,千乘萬騎,車馬勞頓,勞民傷財,徒增百姓煩勞,像這種只圖虛名毫無實際意義的事情,去做它幹什麼呢?“

正是有了魏徵的直言勸諫,阻止了這一場勞民傷財的“盛事”,挽救了李世民勵精圖治、善始善終的名節,從這個層面分析,可以說是因為有了魏徵這般正直敢言的賢臣,才有了大唐盛世的貞觀之治。

李世民成就了魏徵,還是魏徵成就了李世民?君臣之間的交鋒挺好玩

魏徵進諫圖

魏徵一次次觸怒天威,也差點給自己惹來殺身之禍。一次李世民怒氣衝衝跑到長孫皇后那去,皇后問他是何事讓他這麼生氣,他說:還不是魏徵那鄉巴佬,一次次在朝堂上頂撞我,早晚有一天,我要殺了他。沒想到長孫皇后立即整理衣冠下跪賀喜:“妾聞主聖臣直,今天有魏徵這樣的直臣,是由於陛下聖明的原故,妾安敢不賀”,李世民這才轉怒為喜。

結論或許是:有了李世民的開明大度,才有了魏徵的直言敢諫,倒過來也能說,有了魏徵的直言敢諫,才成就了大唐乃至千古無二的貞觀之治,君臣二人,相得益彰,為後世立下了君臣相處之絕佳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