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做過老闆,你後悔嗎

因為抗疫的原因,假期延長,工廠、交通、建築、商場、娛樂等行業也暫停復工,開業。

於是,便有人發貼稱:再有一個月不開工,老闆們撐不下去了,因為房租水電,工人工資等各種開銷,而老闆們沒了收入,瀕臨關門,破產的局面。

此時跟貼評論的大致有兩種人,一種評論說:既然是老闆,平時賺得盆滿缽滿,只聽聞這個老闆買豪車,那個老闆買別墅,更有甚者,老闆包小蜜也屢見不鮮,難以相信,一個月不開工營業,就撐不下去了。

當然,這種評論應該大多是上班族和員工。

另一種聲音:表示理解與同情,現在老闆那麼好乾嗎?如今社會,競爭強壓力大,產品價格透明化,賺錢難呢,只要不開工營業,賺不了錢,就無法保證員工工資與房租等開銷,而且,有可能一年忙到頭,還不如一個白領的收入,虧本也是正常現像。

也許,這種評論者老闆與曾是老闆的居多。

那麼,你做過老闆嗎?

剛剛改革開放之時,那時候,人們的思想保守,大多都墨守成規,不敢也不願意冒險。

國家鼓勵自主創業,做生意,第一批下海吃螃蟹的人,用自己的勤勞與智慧,當上了老闆,大多數腰包鼓了,生活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安徽蕪湖有名的傻子瓜子創始人年廣久,七八十年代就成了百萬富翁,號稱“第一商販”。

那時的老闆,就是賺錢與風光的代名詞。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人們思想也有了很大的轉變。看到身邊的親戚朋友都當上老闆,直奔小康,於是便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真的不少人就當上了老闆,掘得人生第一桶金,規模擴大再生產,錢賺得越來越多,人生也愈來愈輝煌。

沒有做過老闆,你後悔嗎


老闆等於幸福嗎?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的思想與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於是自主創業的人越來越多了,老闆的稱呼也習以為常了。

朋友李軍也是厭倦了早出晚歸,平淡無奇的上班族生活,在家人的支持下和妻子開了一個小超市。

門面是租的,剛開始兩年的時候,贏利還可以,按揭買了房子,全款買了車子,夫妻倆忙忙碌碌,日子挺充實。

隨著商品房的開發,又多了不少門面,附近又增加了幾家大超市,競爭大了,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

漸漸的因為生意清淡,李軍和老婆也因為一些雞毛蒜皮,家庭瑣事而爭吵。

李軍也想償試著改行,但其它的行業做的人也多,隔行如隔山,本來就是小本生意,上山容易下山難,就一直這麼堅持著。

同學是從國企高管辭職的,有了充足的人脈與資源,自己揭杆而起當了老闆。

以他的聰明和活絡,財富像滾雪球一樣積累,二十幾人的小廠,發展成為了幾百人的大公司。

正當我們羨慕嫉妒恨時,同學也搖著頭苦笑:“太累了,壓力山大呀。”

後來才瞭解到,為了事業,耽誤了終身大事,四十幾歲還孑然一身。

老闆,除了風光與光鮮,也有煩惱與壓力。

沒有做過老闆,你後悔嗎


沒當過老闆,你後悔嗎?

雖說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誰都知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道理。

老闆,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能力,成就與財富,所以,當上老闆,也是很多人的追求與夢想。

但生活中,除了老闆,活得瀟灑快活的普通人也大有人在。

程強和自己的父親一樣,是一位普通的工人,樸實善良,兢兢業業地工作。妻子是大型商場的營業員,兒女雙全。

兩個人的工資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週日一家四口郊外遊玩,逛街看電影,其樂融融,不亦悅樂。

沒有做過老闆,你後悔嗎


就像一部電影,真正走上熒幕的主角就那麼幾個,配角,群眾演員,跑龍套的,幕後工作者,導演,製作等等缺一不可,只有互相配合才能演繹出一部完整的影片。

所以,我們要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著自己的潛能,我們要做自己心中的那個老闆。

無怨無悔,平靜如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