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北京条约勘界时,中国是怎么失去大半个兴凯湖的?


中俄北京条约勘界时,中国是怎么失去大半个兴凯湖的?

清朝末年,大清王朝风雨飘摇。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令大清王朝元气大伤,1859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清王室仓皇出逃至承德。安插在今北京东城区的以俄国传教士为掩护的俄国间谍迅速将中国国内的资讯通报给俄军方。俄罗斯人是利用危机的高手,这两次危机被沙皇俄国充分利用和经营,不费一枪一弹,分别逼签和骗签了《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两个历史条约的签订,一个是乘人之危,一个是趁火打劫。第二个历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给中国造成的损失尤其严重,兴凯湖就是由此条约签订后被强割的。

中俄北京条约勘界时,中国是怎么失去大半个兴凯湖的?

在《中俄北京条约》中,对于兴凯湖地区的边界划分有着详细的规定。简言之,发源于兴凯湖的松阿察河河口和注入兴凯湖的白棱河河口两点之间的连线即为条约中规定的兴凯湖段的两国国界。如果按照先前条约划分,兴凯湖的大部分依旧是中国领土,这与沙俄的侵略需要发生冲突,于是在后期谈判和实际勘界过程中俄方采取了“指鹿为马”的强盗手段,强行扩大划界范围。

中俄北京条约勘界时,中国是怎么失去大半个兴凯湖的?

1861年,中俄双方在《中俄北京条约》的基础上进行勘界谈判。当时松阿察河河口的位置已经确定,因此“白棱河”所在地就成为了划分两国国界的决定性因素。当时对于白棱河的具体位置,双方存在着争议。查遍吉林将军历年所绘地图,以及早年所存吉林地图,却只有“白珍河”,并无“白棱河”。即使根据俄方提供的地图,也只有一条位于兴凯湖西南的“白志河”。清朝谈判代表认为白志河即为白棱河,但是俄国代表却指鹿为马,一口咬定位于兴凯湖西北岸、已经被俄军占领的土尔河为白棱河。

中俄北京条约勘界时,中国是怎么失去大半个兴凯湖的?

一个地图上不曾存在过的虚假地名被俄国人玩弄到了极致,俄国人此番“浑水”可谓摸到了大鱼,“白棱河”于是诞生了。俄国人强行在兴凯湖西北角占地和曲解地图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清政府尊重了俄国人的“占地”行为,兴凯湖西界由西南部变为西北角。白棱河从此不再是一条子虚乌有的河。

中俄北京条约勘界时,中国是怎么失去大半个兴凯湖的?

由于白棱河位置的“确定”,不但使兴凯湖易手,而且由于白棱河的基点大幅北移,使兴凯湖西部至瑚布图河之间的大片土地也被割去。那么兴凯湖地区有多少土地因俄国人的恶意曲解被割走呢?

大约为7200平方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