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量基金研究中心:全球流動性危機緩和,政治局會議釋放積極信號

股票

A股:市場方面,1、越來越多國家央行加入寬鬆陣營,市場恐慌情緒得到一定程度安撫,上週歐美市場表現出現緩和;2、受益於外圍市場的投資情緒的緩和,A股上週也開始趨於穩定,表現出一定的韌性。

宏觀方面,為應對疫情衝擊,各國經濟刺激政策密集出臺;今年來,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對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形成嚴重衝擊,工企利潤明顯下降。後期隨著復工復產的加快,預計數據將有所改善。

港股:短期而言,1、全球疫情擴散為經濟帶來短期干擾,市場或將維持震盪調整態勢。2、隨著越來越多國家推出相應的寬鬆政策,港股短期內面臨的流動性挑戰將進一步下降。

美股:疫情在美國的擴散呈現加速態勢,新冠疫情的發展對市場的短期衝擊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但隨著美聯儲超預期量化寬鬆的推出,美股的情緒有望得到緩和。

債券

利率債:中期利率下行趨勢尚未逆轉,期限利差以及中美利差是最大的保護,利率上行空間有限。

信用債:短期信用債受海外疫情影響短期內市場波動性會有加大。復工穩步進行,建議關注基建政策重點傾斜且主體資質較好的行業。

可轉債:短期在政策密集出臺的背景下,市場情緒有望恢復,轉債可適當關注反彈機會。

其他

貨幣:2月以來資金面寬鬆,近期財政、貨幣等逆週期政策有明顯前置跡象,疫情下資金面有望繼續寬鬆。

黃金:黃金在海外流動性衝擊結束,回到疫情和經濟基本面的關注後,避險功能將逐步恢復,下跌空間不大。未來全球將更快進入極端的寬鬆環境和利率的極限,在這種情況下,金價貨幣信用對沖的本質將再度迴歸。

一、宏觀&市場晴雨表

國內政策:國家領導人在北京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時強調,國際社會應該加緊行動起來,堅決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遏制疫情蔓延勢頭。疫情對全球生產和需求造成全面衝擊,各國應該聯手加大宏觀政策對沖力度,防止世界經濟陷入衰退。要實施有力有效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加強金融監管協調,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中央政治局會議:抓緊研究提出積極應對的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要落實好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和使用,加緊做好重點項目前期準備和建設工作。

宏觀數據: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38.3%;2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3.80萬億元,同比增12.2%;產成品存貨42486.2億元,增長8.7%。

前2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5232億元,同比下降9.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2350億元,下降2.9%;與疫情防控相關的衛生健康支出2716億元,增長22.7%;證券交易印花稅349億元,增長77.2%。

貨幣市場:上週公開市場沒有操作,本週也沒有資金到期,相較海外央行普遍採取的大幅降息加大量寬鬆的貨幣政策,國內方面相當的謹慎剋制。但資金面仍相對寬鬆,R007利率收於2.03%,交易所GC007利率收於2.19%。

市場情緒:上週市場有所修復,主要指數中,上證50、滬深300漲幅較大,創業板指、中證500繼續收跌。行業漲跌參半、分化明顯,醫藥生物及食品飲料板塊漲幅居前,醫藥板塊受到海外疫情持續擴散的驅動表現佔優,食品飲料板塊中大眾消費品及白酒板塊大幅修復,避險情緒下必需消費再獲青睞;電子板塊大幅領跌。

上週滬深兩市融資、融券餘額分別為10595億元、175億元,分別變動-136億元、17億元,換手率繼續回落0.3個百分點。北向資金流入環比轉正,同比大幅下降,北向資金周淨買入為5億元,前值-338億元。

海外市場:G20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閉幕,將啟動價值5萬億美元的提振經濟計劃。公報強調“不惜一切代價”採用所有可行的政策工具,將新冠病毒大流行對全球經濟和社會的損害降到最低;支持各國央行採取的非常規措施,包括擴大外匯互換額度。

美國眾議院表決通過2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法案。由此,該法案已經得到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的批准,且已由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生效。這份880頁的法案包括對個人進行直接支付、增加失業保險、對企業的貸款和補助,以及為醫院、州和市政當局提供更多的醫療資源。

美國3月Markit製造業PMI初值49.2,跌入萎縮區間,為2019年7月以來首次,該數值也創下2009年以來新低,預期42.8,前值50.7。歐元區3月製造業PMI初值為44.8,前值為49.2。

二、大類資產投資策略與市場展望

股票

A股:市場方面,1、越來越多國家央行加入寬鬆陣營,市場恐慌情緒得到一定程度安撫,上週歐美市場表現出現緩和;2、受益於外圍市場的投資情緒的緩和,A股上週也開始趨於穩定,表現出一定的韌性。

宏觀方面,為應對疫情衝擊,各國經濟刺激政策密集出臺;2、今年來,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對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形成嚴重衝擊,工企利潤明顯下降。後期隨著復工復產的加快,預計數據將有所改善。

配置策略:疫情蔓延短期內難以結束,但隨著各國刺激政策的出臺,市場信心或有望得到部分修復。目前的A股和港股均處在歷史的估值低位,價值挖掘的機會仍然大量存在。在配置上,部分成長性好的科技板塊領域的龍頭企業有望成為反彈的主力;同時在穩增長的預期下,消費、地產、基建、汽車等“內需相關”板塊可能會具備階段性配置機會;在基金選擇上,可以選擇選股能力突出、業績長期穩定的基金經理掌舵的優質基金。

港股:短期而言,1、全球疫情擴散為經濟帶來短期干擾,市場或將維持震盪調整態勢。2、隨著越來越多國家推出相應的寬鬆政策,港股短期內面臨的流動性挑戰將進一步下降。

長期而言,在疫情不改變經濟中長期預期的情況下,港股的短暫調整或提供更具安全邊際的投資機會。目前港股估值處在歷史低位,比較優勢明顯,投資者可適當配置。

美股:1.疫情在美國的擴散呈現加速態勢,新冠疫情的發展對市場的短期衝擊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但隨著美聯儲超預期量化寬鬆的推出,美股的情緒有望得到緩和;2.隨著前期的下跌,美股的估值進一步下調。後續市場的轉變還需要觀察疫情防控的形勢,行情的拐點或先於疫情的拐點出現。

基金選擇維度

①從中長期的行業投資機會來看,有自身邏輯及長期發展空間的標仍是市場重點關注的方向,部分成長領域有望成為反彈的主力;

②考慮到穩增長訴求以及傳統領域相對更低的估值,消費、地產、基建、汽車等“內需相關”板塊可能會具備階段性配置機會;

③除了關注在成長、價值領域具備長期優秀選股能力的基金,也適當關注兼顧行業景氣變化和企業內生價值的基金。

債券

利率債:上週重大的事件主要就是27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本次會議的議題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疫情防控,另一個是經濟工作。

關於疫情防控,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提法,“要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基本上是確認了防疫工作的長期性,決策層也正在努力探索疫情防控和生產工作的平衡。

關於經濟工作,總體的要求是,“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的力度”。具體分解到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分別是:1、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融資規模;2、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引導貸款利率下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本週一央行下調7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20bp至2.20%,下調OMO利率說明,327政治局會議是政策拐點型會議,定調“中國版刺激”方案的開始。此次下調是在市場利率已經低於政策利率,是在3月20號央行曾選擇不降LPR的背景下。後續央行貨幣政策將從“審慎”再次轉向“積極”。

上週二公佈了2020年1-2月財政經濟數據,受疫情影響,收支下滑、經濟產能尚未恢復,預計一季度GDP將呈負增長,且至少今年上半年的財政收入形勢不容樂觀。同時海外疫情處於擴散期,疫情防控失策超預期,風險的進一步升溫使得避險情緒增加,對於安全資產的需求隨之提升,基本面的疲弱利好債券市場。同時我國資金面依舊處於相對寬鬆狀態,因此預計長端仍有小幅的下行空間。

信用債:上週信用債收益率重回下行通道,同時各類信用債的信用利差擴大,投資者對融資方償付能力表示擔憂,要求更高的風險補償。各類信用債的等級利差延續上週走擴趨勢,投資者對高等級信用債更加偏好,體現出投資者強烈的避險情緒。

疫情的強烈衝擊下,境內消費行業整體增長疲軟,境外出口訂單遭遇大幅削減,投資重新成為拉動經濟的重要增長動力。疫情後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與5G相關的“新基建”值得重點關注,相對應的城投債和相關行業債券的投資價值會進一步升高。

可轉債:上週股市在國內利好刺激下小幅回升,轉債也有小幅上漲,但盤面上表現出存量博弈的特徵。從國內看,疫情不再是主要矛盾,外需衝擊和盈利下調是最大擔憂,決策層繼續釋放積極信號,對應A股向下空間可能有限。行業配置上,則繼續關注基建等政策受益板塊,同時依託行業邏輯、公司基本面自下而上挖掘機會、搶佔存在業績預期差的品種。

基金選擇維度

①適當增配利率彈性品種,控制轉債彈性品種倉位,維持中高等級信用債持倉,行業上傾向於城投、醫藥等受疫情影響較小的行業;

②個體信用資質分化的背景下,重點關注具有優秀債券團隊以及較強投研實力的基金公司,特別關注信用評級、防範信用風險的能力;

③關注管理人自上而下的投資能力,重點關注對趨勢判斷及把握能力突出的管理人,其對券種、久期和槓桿的主動管理有望帶來超越基準的收益。

三、基金市場回顧

上週至週一市場和基金指數表現

長量基金研究中心:全球流動性危機緩和,政治局會議釋放積極信號

上週至週一行業指數表現

長量基金研究中心:全球流動性危機緩和,政治局會議釋放積極信號

各類基金業績表現

長量基金研究中心:全球流動性危機緩和,政治局會議釋放積極信號

四、基金經理變更一覽

上週共有49只基金的39位基金經理發生變動(過濾B/C份額),13位新增任職,26位離職。離職的基金經理中有4位因基金轉型或清算離職,有2位因個人原因離職,其他20位因工作安排或內部調整離職。上週有2位明星基金經理離職。

長量基金研究中心:全球流動性危機緩和,政治局會議釋放積極信號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資者應仔細閱讀基金產品的相關法律文件,瞭解產品風險和收益特徵。投資者應根據自身資產狀況、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基金、理財產品過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不等於基金、理財產品實際收益,投資須謹慎。基金產品由基金公司發行與管理,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責任。本報告數據及信息均來源於公開資料或經外部授權信息的分析和整理,長量發佈此信息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相關表述僅供參考,與長量立場無關,不代表任何確定性判斷,亦不構成長量的任何推薦或投資建議。長量不保證本網站相關信息(包括但不限於文字、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等。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請核實,風險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