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得水》:現實壓迫下的人性扭曲及其警示的現實意義

《驢得水》是由周申、劉露編劇導演的喜劇電影,改編自二人的同名話劇

,由任素汐、大力、劉帥良等主演,於2016年在中國大陸上映。該影片上映後好評如潮,豆瓣評分高達8.3。在第14屆廣州大學生電影節上,《驢得水》當選為最受大學生歡迎的電影。而女主角的扮演者任素汐也憑藉《驢得水》獲得年度新銳女演員。

影片以上世紀40年代的中國社會為背景,講述了一群原本齊心協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利益面前互相背離,以至於最後變得人格扭曲的故事。影片還揭示了貪汙腐敗,私用公款的社會亂象,極具諷刺意味。

影片的表現手法偏向戲劇化,是典型的具有諷刺意義的黑色幽默喜劇,荒誕的故事下藏著血淋淋的現實。但是如果僅僅從諷刺的角度來理解這部影片是相對片面的。該片對於人性同樣有著深度的挖掘,具有厚重的現實意義。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我將通過聲音的處理來分析該片別具一格的藝術表達手法。在第二部分,我將對影片中幾個主要人物的性格改變加以深度解析,由此來揭示人性的脆弱。在第三部分,我從影片的主題出發,結合自己的觀影經驗,剖析一下該片的現實意義。

《驢得水》:現實壓迫下的人性扭曲及其警示的現實意義

一、獨特的聲音運用技術突出人物性格,抒發人物情感,增強影片藝術感染力

影視藝術是一門綜合的藝術,某些影片憑藉故事的緊張刺激,畫面的視覺衝擊力給人們帶去了震撼的感覺,然而在本片中,聲音的運用在人物情感的表達上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將分三個方面進行詳盡的解析。

1、留聲機兩次響起的聲音形成強烈的衝擊性的對比,給觀眾造成了了巨大的落差感

在該影片中,留聲機總共響起了兩次。第一次是在收到三萬法郎的時候,大家因此把校園裝飾的煥然一新。老師們在留聲機傳出的古典音樂中翩翩起舞。此時,藉助留聲機中的音樂,影片展現出了一派平和美好的景象,從側面表現出了老師們積極向上、充滿光明的內心世界。同時,也後面發生的悲劇留下了伏筆。

留聲機第二次響起是在校長剪斷一曼頭髮的時候。美國慈善家為防止發生吃空餉的現象親自來學校視察,扮演“呂得水"老師的銅匠為了報復一曼對他的侮辱,藉此提出了一系列過分的要求。如果不滿足他的條件,他就不會幫特派員和老師們來圓謊。校長無奈之下只得剪了一曼的頭髮。

這時候,留聲機的聲音再次響起,旋律和之前相同。

留聲機裡兩次響起時的古典音樂雖然相同,但是因為運用於不同的場景反而形成了一種鮮明的對比。第一次,美好優雅的古典音樂襯托了人物的善良。第二次,這樣的音樂卻反襯出人物的醜陋和淒涼。

在我看來,不同情景中使用同一段音樂,更加突出了兩種境遇之間的落差感,也突出了人物前後的急劇變化。同時這種“不刻意”的抒情方式也給觀眾留下了充足的思考空間,營造出了遺憾、無奈、懷念、恍然若失等複雜的情愫,使觀眾在優美的古典音樂裡陷入多維的情感氛圍中,這種反襯的手法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2、鐵男中槍倒地後的無聲處理,是影片別具個人風格的藝術體現

無聲處理作為一種常用的藝術手段在很多電影裡都有用到,它大多是用來模擬因聲音巨大而造成的短暫性失聰。該片也對無聲處理進行了巧妙地運用。

隨著特派員保鏢的一聲槍響,鐵男立即倒地。鏡頭先是放在鐵男的身上,他趴在地上一動不動。隨後鏡頭扭轉到了周圍一干人的臉上,他們表情各異,但也都是一動不動。屋子裡靜得讓人心慌,時間在那一刻彷彿凝固了,給觀眾留下無限的思考和遐想的空間。

這段無聲處理是為了有意突出被子彈擦過頭皮後,鐵男大腦中那種空洞的狀態。同時在極度安靜的情況下,這樣的處理也放大了演員面部表情的特徵,烘托出了情境中肅殺的氛圍。無聲處理相當於一段留白,給觀眾留出了充足的想象空間,讓他們可以深入到角色當中去探尋其內在心理。

這一段無聲處理不僅極具個人特色,也是對該藝術手法的一次突破性的嘗試。影片跳出了其傳統的使用範疇,應用在這樣一個情景中,集中展現了在場的所有人的態度和情緒。同時,它也標誌著鐵男由正義勇敢向懦弱苟且開始轉變。

《驢得水》:現實壓迫下的人性扭曲及其警示的現實意義

3、影視金曲《我要你》完美的描繪出人物性格,真正達到了“人歌合一”的境界

這首歌曲第一次是經一曼親口唱出的,通過歌聲和美景的融合,突出了一曼身為女性的柔美、純真。一曼是一個思想意識超前的女人,她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這首歌就是一曼性格的真實寫照。歌曲的曲調悠揚唯美,不僅十分貼合一曼溫柔的女性氣質,就連歌詞裡連續出現的幾個“我要”也充分體現了她對自由的追求。

歌曲第二次在影片中響起,則預示著一曼的香消玉損。影片並沒有明確的展示一曼自殺的鏡頭,當幾個老師衝進她的房間的時候,他們只看到了整齊擺在床上新做的校服。這時候《我要你》的歌聲再次響起,暗示著一曼已經永遠的離開了。

作為一個影視歌曲,《我要你》使音樂和人物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不僅貼合人物的特質和定位,也從一個側面表現了人物的悲哀,深化了影片的主題。最值得注意的是,歌曲在一曼死後的運用可謂是神來之筆,使觀眾感到蕩氣迴腸。這樣,一曼這個角色也就伴隨著歌曲永遠的留在了觀眾的心中。

結語:在我看來,該片的聲音藝術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留聲機裡兩次傳出的古典音樂,完美烘托出了環境氛圍,運用對比的手法給觀眾帶來了極大的落差感,引發了觀眾的思考;別具一格的無聲處理則突破常規,給觀眾帶來了別樣的藝術享受;而影視金曲《我要你》,則把一曼活靈活現地呈現了出來。影片中的聲音藝術為成功完成人物塑造和突出影片主題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驢得水》:現實壓迫下的人性扭曲及其警示的現實意義

二、通過人物人格的變化,剖析人性在強權和背叛前的脆弱,揭示影片的主題

影片通過很多人物性格和人格的前後差異對人性進行了深度的探討。接下來,我將通過魁山、一曼、鐵男和銅匠這四個主要人物來進行詳細的討論。

1、追求夢想的魁山變得充滿了現世利益

最初的魁山追求夢想,內心陽光,甘願為教育事業做奉獻,後來他愛上了一曼。但是當他向一曼表白時卻遭到了拒絕。那晚,一曼為留下銅匠照相奉獻出了自己的身體,這樣的做法徹底激怒了魁山。自此以後魁山性情大變,他開始變得只注重眼前的利益,為了金錢不擇手段。即使在眾人面前,也對一曼大加辱罵,以洩一己之恨。這樣的前後變化令人惋惜和咂舌。

除此之外,魁山還是典型的“玻璃心”。在內心被擊垮後他還自甘墮落尋求報復。為了報復一曼,他不僅在眾人面前對她大肆侮辱,還放棄了自己振興鄉村教育的夢想,一心想得到那幾千法郎的津貼。

影片並沒有對魁山的心理變化做過多的描寫,魁山消失幾天之後再出現時,就已經變成了後來的樣子。這樣的安排具有非常大的差異感,其驚人的變化也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心靈的震撼。因為愛而不得而性格突變,讓觀眾禁不住的可憐他,卻也對他後來的醜陋嘴臉感到深惡痛絕。這樣的安排也讓觀眾意識到了人性的改變往往只在一瞬間的道理,由此可以窺探出人性的脆弱性。

2、追求自由、性意識超前的一曼走向滅亡

一曼最初是一個追求自由、性意識超前的女性。但是這樣一個新時代的女性最後卻變得精神失常,並走上了自殺的道路。

造成一曼變化的原因主要是眾人對她態度的轉變。魁山對她由喜愛變成了當眾辱罵,特派員的保鏢要強姦她時,鐵男就在旁邊卻視若無睹。這樣的差異化對待使一曼徹底的崩潰了。對於單純、追求自由的她來說,這無疑就是致命的打擊。對人生徹底失望的一曼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

影片對一曼這個人物的刻畫飽滿且具有典型性。最初,她天真無邪、簡單純真,後來看到了眾人的醜陋內心後難以接受,只能走向滅亡。一曼代表的正是那些無力改變現狀,消極面對外界的人,影片通過對一曼命運的描寫,對具有脆弱人格的人群的現狀和歸屬進行了深刻的刻畫,並藉此警示觀眾,應該如何面對外人對自己的行為。

《驢得水》:現實壓迫下的人性扭曲及其警示的現實意義

3、充滿正義感的鐵男終於淪為了強權的奴隸

鐵男原來是一個充滿正義感的人,他不畏強權,敢於鬥爭。但是,這樣的一個“好漢”後來卻變成了特派員的狗腿子,學會了溜鬚拍馬,在特派員面前,磕頭如搗蒜。

鐵男是一個非常有特點的人物,影片對於他的刻畫非常的成功。通過他的最終選擇,影片向觀眾展示了強權和正義之間的關係,也對鐵男這類人的選擇做了深刻的檢討,反面襯托了影片想要表達的“不畏強權”的主題。

通過這個人物,影片謳歌了那些敢於鬥爭、充滿正義感的人,也對類似鐵男這種曾經充滿正義最終卻敗在強權的淫威之下的人表示了深切的惋惜。可是,每個人的選擇權都握住自己手中,鐵男的轉變根源還是在於其自身的懦弱,該人物具有極強的諷刺意味。

4、小銅匠的改變揭露了人性的醜陋

最初,銅匠單純的以為一曼和他在一起是因為愛。後來當一曼當著眾人的面罵他是“牲口”的時候,他才頓悟——一曼只不過是在利用他而已。於是,純潔的他也學會了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利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影片中小銅匠的改變是現實生活裡某些人的真實寫照。每個人初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都是單純無邪的,但一些人在成長中因為受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最終活成了令人厭惡的樣子。影片通過小銅匠的改變和經歷,突出了成長環境對人成長的重要性。同時,也通過這個特殊的人物,提醒觀眾不要選錯人生的方向,應該堅守可貴的純真和正義。

《驢得水》:現實壓迫下的人性扭曲及其警示的現實意義

三、從影片的故事情節和人物的塑造出發,結合我個人的觀影感受,分析一下該片的現實意義

一聲槍響,影片在歌曲《我要你》的旋律中收尾。但是,觀眾的思緒卻仍然沉浸其中,無法自拔。雖然故事是發生在1942年,但是在今天依然能給我們帶給很多深刻的啟示。

1、貪汙吃空餉的核心情節是對當下社會亂象的映射和反思

1942年的時候,社會上貪汙腐敗、吃空餉的行為十分盛行。影片對此現象嬉笑怒罵和冷嘲熱諷。作為觀眾,我們卻不由得笑著笑著就僵住了表情。毫無疑問,即便是在今天,虛報情況、騙取工費和吃空餉的情況也依然存在。而公費旅遊、公費吃喝、出差開假髮票的情況也比比皆是。

影片藉由這樣一個故事,不僅諷刺了當時的時局和亂象,更諷刺了當今社會的某些個別的不良風氣和個別人的不良行為。進而,激發觀眾深入的思考,如果想要改變整個社會的風氣,我們應該如何作為。

其實,每個人都應該從自己出發,自身先要杜絕這類行為,看到別人有這種情況也不能坐視不理。只有人人如此,我們的大環境才會改善。慶幸的是,我們的國家日臻完善,社會的制度和風氣越來越好,這是國家和公民共同努力的結果相信經過多方的協同努力,影片所諷刺的行為在現實社會中會越來越少。

2、從魁山、鐵男和一曼的身上,體會人性的兩面性,監督自己萬不可邁向錯誤的人生道路

性情大變之前的魁山是一個充滿夢想且擁有一腔熱情的大好青年,但是改變後的魁山卻滿眼的現世利益令人厭煩。在當今社會,某些人身上不僅缺少最初的魁山所具有的為夢想付出的精神,還更像之後的魁山一樣滿眼的現世利益。

而且,很多年輕人也如魁山一般內心極度脆弱,報復心也很強,這是值得我們警戒和注意的地方。作為當代的青年,應該以最初的魁山為榜樣和標杆,做一個為了夢想敢於奉獻的人,要謹防現世利益的控制和擺佈,不斷的錘鍊自己的內心,讓自己變得強大,不易被擊倒。這樣,我們個人和我們的國家才會真的滿含希望,從而變得更加強大。

鐵男身上的正義感也是當下很多人非常欠缺的。如今,見義勇為的人越來越少,人們愈發的冷漠和疏離,鐵男的醜惡嘴臉反覆提醒著我們,每個人都應當激發自己的正義感,做一個敢於同邪惡做鬥爭的人,要有骨氣,有血性,並努力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

而對於一曼這樣的人我們卻應該保有足夠的寬容。每個時代都有思想意識超前的人,對於他們我們應該最大限度的理解和包容,在善意的前提下,不能要求每個人都相同。過分的刻薄和攻擊對社會的發展於事無補,還會把人推向毀滅的深淵!對別人保留一份寬容,是我們作為平凡人能夠給予別人的最大的善意。

《驢得水》:現實壓迫下的人性扭曲及其警示的現實意義

3、從銅匠的變化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為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奉貢獻自己的力量

之所以把銅匠單獨拿出來討論,是因為他的改變具有更加廣泛的警示和教育意義。在日常生活中,魁山、鐵男或者一曼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但是像小銅匠這樣的人卻更能引發我們對教育問題的反思。

人們在最初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但是長大後卻變得各有不同。每個人的成長環境和所受的教育就是決定他未來走向的重要因素。教育事業對於孩子們的未來來說尤為重要,我們應該為下一代的成長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

而且,孩子的墮落總是與大人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因此每個家長都應該做到嚴以律己,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除此之外,家長也要付出更多的耐心,隨時觀察孩子的變化,謹防孩子走上錯誤的人生道路。

結語:其實,諷刺的意義永遠不在於諷刺本身,而是通過諷刺來刺激人們心裡的某個神經進而引導他們做出改進。

只有意識到了貪汙腐敗和吃空餉的危害,我們才能去反思,然後一點點的改變;只有看到了魁山、鐵男和一曼的下場,我們才能從他們的悲劇去反省自己,鼓勵自己做一個有夢想、有正氣、心地善良、懂得寬容的人;只有看到了銅匠的改變並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我們才能身體力行,為下一代營造出良好的教育環境。這些都是我們觀看本片之後認識到的,也是我們著眼於當下、面對未來並做出改變的重要的思想前提。

本片最深重的意義就在於通過濃重的諷刺,讓屏幕前的觀眾內心感到不適進而反思自己、改進自己。更甚者,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影響到自己的孩子,讓他們走出不偏不斜的人生之路。我們也可以影響整個社會,讓大環境變得越來越好。

總結一下:

《驢得水》是一部由話劇改編而成的電影,導演和編劇都是我國影視行業的新秀。影片通過對貪汙腐敗、吃空餉的社會現象的諷刺,激發了觀眾的深度反思。同時,影片也通過對幾個主人公人格變化的刻畫,激發觀眾去深層次的挖掘人性閃光和醜陋共存的雙面性以及在強權和利益前的脆弱性。通過對人物悲慘結局的展現,影片達到了警示人們做出正確的人生選擇的重要性的效果。

本片雖然沒有宏大的場面,但是卻以故事為核心,通過對人物的細緻刻畫,給觀眾帶來了關於人性和社會的深刻的雙向思考。給人以感受,給人以啟迪,給人以改變,相信這就是本片最大的魅力之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