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二十七)

商丘網——京九晚報


貪生怕死

“貪生怕死”中的“貪”為捨不得的意思。這一成語指貪戀生存,畏懼死亡。多指對敵作戰畏縮不前。亦稱“貪生畏死”。

典故出自《漢書·文三王傳》:“今立(被封為梁國國王的劉立)自知賊殺中郎曹將,冬月迫促,貪生畏死,即詐僵仆陽(佯)病,徼倖得逾於須臾。”

“梁”是漢初同姓諸侯王的封國。漢景帝劉啟的弟弟、竇太后的愛子劉武曾為梁國國王,史稱“梁孝王”,都睢陽。梁孝王時,曾由吳王劉濞發動“七國之亂”,吳楚聯軍勢大,攻下樑國的棘壁,劉武任命韓安國與張羽為將軍,拼死抵禦,與吳楚聯軍僵持,拖住了吳、楚主力,才使漢景帝委派的平叛主使周亞夫有了戰略機會。梁孝王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立下殊功,更加得到母親和哥哥的寵愛,所得到的賞賜不計其數。於是,劉武建造方圓三百里的梁國,擴展睢陽城至七十里;大興土木,建造宮殿,修築架空通道,從宮殿連接到平臺長三十多里;梁孝王有天子賞賜的旌旗,外出隨從千乘萬騎。到處馳馬狩獵,排場之壯盛擬似天子。出入宮殿,清道禁絕行人,言警稱蹕。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說:梁孝王雖以親愛之故,王膏腴之地,然會漢家隆盛,百姓殷富,故能植其財貨,廣宮室,車服擬於天子。

劉武愛才,一時間豪俊之士靡集。有的甚至辭去朝廷及其他諸侯國的官職到梁園來,其中最有名氣的有辭賦家枚乘、鄒陽、莊忌和司馬相如等,形成了極具影響的文學群體,開創了當時梁國文化繁榮的局面。

經過幾代以後的西漢末年,劉立繼位,荒淫暴虐,獨霸一方,魚肉百姓,甚至地方官吏也經常無故遭他毒打。梁國大臣愁苦萬分,紛紛上本申訴,請求朝廷約束梁王劉立:不得無故出宮惹事生非,並收查兵器入庫,不準濫施淫威。漢成帝准奏。

劉立對朝廷的處置根本不放在心上,照常夜間私出宮門,對上本的大臣進行報復毆辱。他認為即使鬧出事來,也不過削除少量封地,並不能拿他怎麼樣。

幾年後,梁國大臣上本參奏劉立“誹謗朝政,心懷怨恨”。成帝大驚,連忙下令審查,卻由此發現了梁王宮中的生活醜事。審事機構請誅劉立。太中大夫谷永上本反對,說:“我聽說‘禮’的作用是護衛天子,它可擋住有汙聖目的東西;聖上不應窺看臣下的閨門私事,既然追查梁王誹謗朝政並無事實,就不該以宮闈私事論罪。”接著又引經據典,說只有加恩於劉立,使眾皇親感到皇上對親族不分遠近,一視同仁,因而感恩戴德,這才是皇上治親的道理;如果讓宮廷醜聞傳揚出去,使天下人笑話,勢必有損聖德風化。成帝覺得有理,就不再過問此事。

這更使劉立專橫跋扈,肆無忌憚。他指使奴僕殺死秉公辦事的丞吏,然後又殺奴僕滅口,先後犯下三條人命。朝廷也只是輕描淡寫地削去他五個縣的封地,作為懲罰。

到了哀帝建平年間,劉立更是嗜殺成性,連續殺害了屬下中郎曹將等人。朝廷不得不派遣廷尉(負責刑獄的官)、大鴻臚等官員去梁國查問。他們傳訊梁國大臣,譴責劉立違背朝廷教誨,兇暴專橫,不思悔改,還透露皇上即將下令收回梁王印璽,將他送陳留獄法辦的消息,指出梁王如果不聽教誨,一犯再犯,就要嚴加懲處。

色厲內荏的劉立這才驚惶起來,脫去王冠,伏地請罪。他狡辯說:“我幼年喪失雙親,在深宮中常與宦官、宮女相處,漸漸染上了不良習氣。”還把罪責推卸給左右大臣,說:“梁國權奸當道,左右大臣搬弄口舌,以致上下不和,他們冷眼旁觀,宮廷裡稍有細小過錯,無不傳到朝中。”接著裝出一副可憐相,苦苦哀求:“這次我殺死中郎曹將,罪孽重大。現在臘冬將盡,新春大赦就在眼前,由於我貪生怕死,所以藉故裝病,並非有意對抗朝廷。希望能僥倖拖到明春,再行定罪。”

果然,到了明年春天,哀帝大赦天下,劉立又逍遙法外了。

直到最後新都侯王莽篡權,劉立在統治階級內部的傾軋中被廢為平民,不久就自殺了。

由於《漢書·文三王傳》中對劉立“貪生畏死”的記載,“貪生畏死”(亦稱“貪生怕死”)就成了成語。

例句:“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黃埔軍校的校門上貼的對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