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你的“無能”,來表達你的愛,終將毀了孩子的一生

經常聽到媽媽們在抱怨,我的孩子老是叫不動,跟什麼似的,杵在那一動不動的,氣死人了。

有一天一位寶媽辛辛苦苦做好一頓飯,把菜擺齊,甚至把飯都盛好了,吆喝著家人過來享受她的勞動成果,這時,她的孩子看電視正入迷,叫了一遍沒應,叫了兩遍沒應,叫了三遍還是沒應,叫了四遍仍是沒反應。。。。

別讓你的“無能”,來表達你的愛,終將毀了孩子的一生

你需要給孩子立規矩,讓他明白你的底線。


於是她怒了,她走過去直接把電視摁掉,衝著孩子吼一句你還要不要吃,叫你那麼多遍你沒聽到啊,然後孩子被她催著叫著趕著上桌了。

杜蘭特說過:“教育是一個逐步發現自己無知的過程。”

發怒無異於就是父母“無能”的表現行為之一。

首先我們根本就沒去剖析,到底我的孩子為什麼對我的話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我們沒去深入的瞭解為什麼我的孩子我叫不動!這麼個根本性問題。


別讓你的“無能”,來表達你的愛,終將毀了孩子的一生

當孩子關閉了心房,意味著你教育出問題了!


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孩子上桌後,開始磨磨蹭蹭,大人都要吃完,轉過頭一看,孩子還有一大碗飯沒吃,對著孩子又是一陣吼,孩子這時才扒拉扒拉吃了幾口,結果大人吃完了,孩子還是剩大半碗,甚至周圍撒得都是米粒,這時她氣不打一處來,火了,拿起衣架就是對小孩子一頓打,威脅著你就別吃了。打完威脅完又不忍心的說道,趕緊吃,不然等下餓了, 不要找媽媽要吃的。

其實我們知道,這時孩子是特別無助的,他害怕媽媽生氣,害怕媽媽生氣之後的皮肉之痛。他不是不想吃,但是長期的無規矩終將養成了他的懶散行為。媽媽也很無奈,本能的對自己的孩子又是吼又是罵,又是打的。

打罵無非也是父母“無能”的表達行為之一。

唯心論代表人物弗里德里希·黑格爾說:“家庭教育的另一個內容是培養子女的服從性,服從性的培養可以使子女產生長大成人的渴望。反之,如果不注意子女服從性的培養,他會變得唐突孟浪,傲慢無禮。


別讓你的“無能”,來表達你的愛,終將毀了孩子的一生

再多不滿的情緒,只會讓孩子感到恐懼!


19年網絡熱搜的一段童模女孩被媽媽用腳踹的視頻,看完大家對媽媽的行為憤怒不已,對女孩的遭遇深感同情。

我們依稀記得那個走路還不穩的女孩,在拍攝過程中,被後面突如其來的一腳踢中,差點摔倒。

經過調查,才得知,視頻中對小女孩的下手的竟然是女孩的親生媽媽

事情的原委,媽媽也在微博上做了詳細的說明,並且也寫下了懺悔的道歉信。

說到:兒女皆為父母心頭的肉,疼愛有加,絕無所謂的虐童之意。在溝通教導上如視頻上的稍大動作絕無傷害想法,造成各位的誤解和不理解,我深感抱歉!在此,我再次重申,女兒是我的至愛,絕對受到最好的關護和疼愛!

家暴亦是父母“無能”的最簡單粗暴的行為之一。

再一次借用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話:“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


別讓你的“無能”,來表達你的愛,終將毀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內心深處的牴觸,你是否意識到了?

愛的表達有很多種,我們不能打著愛他的幌子,做著各種傷害他的行為。

我們是否能嘗試以下的方式跟孩子和平共處呢。

01、跟孩子立規矩,讓他知道你的底線

我跟我孩子也遇到以上問題過,叫吃飯就是叫不動。有一次,看完有關育兒方面的說,我便運用起來。

我走到他跟前,蹲下來跟他說,嗨寶貝,這部動畫片叫什麼名字啊,這麼好看嗎?

他說完動畫片名字後,開始比手劃腳的比劃一些動作。

我迎合著說,寶貝,不錯,看過的情節寶貝都還記著呢,記憶力真好。

他那會很高興的對著我說,媽媽你要不要一起看

這時,我就知道,我成功了一半,緊接著跟他說,寶貝,我很想跟你看呢,但是現在午飯的時間到了,飯也煮好了,我們是不是應該要先去吃飯,吃完飯,媽媽在過來陪你一起看好嗎?

他不會排斥的,我又緊接著趁他還高興的勁頭,跟他說,寶貝,我不反對你看電視,但是我們必須要知道,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該你好好看電視,媽媽不吵你,但是該我們好好吃飯的時候,我們就要暫停去吃飯,這是媽媽想要給你立的規矩,希望你能接受。

就這樣成功的在這個時刻,我給他立了這麼個規矩,吃飯上桌從來都不需要我再吼了。


別讓你的“無能”,來表達你的愛,終將毀了孩子的一生

02、對孩子表達“我愛你”,並不是一味的自以為是的我覺得。

之前熱播劇《小歡喜》引來了很多家長的共鳴,三對家庭各自映射了當今社會存在的現象。

劇中每個家庭對自己孩子愛的表達方式都是不一樣的,各有特色,讓人印象深刻。

英子家庭屬於離異家庭,父母對她的愛,卻也沒因此消減,反而媽媽的愛,更是壓得她時常喘不過氣來。

媽媽一直覺得她給她的愛是最好的,一直覺得爸爸只是那個會拖累她人生的人。媽媽一直以為她給她提供的教育是最好,媽媽一直相信,英子會按著自己安排的路一直走下去。

她沒有對英子表達“我愛你”的時候,適當的問下英子,這是你想要的嗎?

結果她的愛,造成英子的輕度抑鬱。

離家出走,被父母找到後,在碼頭上想輕生的英子,被父母抱著痛哭,這個橋段又是敲擊了多少父母的心靈,碰觸了多少父母內心的柔軟。

孩子是個個體,不是一件物品,不是用來達成我們年少時缺憾的工具。


別讓你的“無能”,來表達你的愛,終將毀了孩子的一生

我們不能一味的表達孩子,我愛你,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孩子,爸爸媽媽難道會害你嗎?

馬卡連柯指出:“培養人,就是培養他對前途的希望。”

03、尊重孩子,當一個傾聽者

聆聽是非常必要的,是直擊孩子內心深處最真實想法的最快途徑。

孩子做錯了,我們適當的抓大放小。不觸碰原則的錯誤,我們不妨讓孩子自己嘗試下自己造成的直接結果。

溝通交流中,我們不妨放下身段,問在孩子,問題出現了,你的感受是什麼,你覺得事情是往你想的方向去發展嗎?

當孩子說出來後,我們不要急著去評判,說我早跟你說過了,讓你不要這樣做,你非得不聽。你看看,造成什麼後果了。

這時孩子啪的一下,又把心房關起來了。

不到孩子問你要怎麼辦的時候, 我們都不要輕易要去給孩子指手畫腳。我相信,孩子經歷挫折失敗了他才能更茁壯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