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翔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豆花泡饃開始的

鳳翔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豆花泡饃開始的

鳳翔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豆花泡饃開始的!

文·圖 ︱ 辛 克

鳳翔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豆花泡饃開始的!沒錯,這是《舌尖上的中國》使用過的一句臺詞,用在此處卻是再也合適不過。豆花泡饃是一種情結,是一種思鄉的味道,不論身在何處,只要能吃到一碗豆花泡饃便會瞬間化解思鄉之苦!

豆花泡饃是大鳳翔人的原創,這種古老的吃食到底是從何時開始出現,鳳翔人無從考究,豆花泡饃根植在每一個人的記憶裡,伴隨著每一天的辛苦勞作。出了鳳翔,出了寶雞,西安城裡隨處都可以看到“鳳翔豆花泡饃”的大招牌,這就像牛肉拉麵是蘭州的名片一樣,沒有誰會給豆花泡饃冠以其它的地名——因為只有鳳翔才是豆花泡饃的真正發源地!

鳳翔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豆花泡饃開始的

每一個鳳翔人都是從豆花泡饃的熱氣騰騰中長大的,我對豆花泡饃最原始的概念還是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豆花泡饃在鳳翔有著不可撼動的早餐地位,但平常人家不會為了吃一碗豆花泡饃而在家裡大費周折,每個村子的中心位置,或是商店、或是村委會跟前都會有一處供應豆花泡饃的攤點。這是一種老少皆宜的早飯,也是一項養家餬口的小本生意。一口黑鐵鍋,筒子改造的簡易燒煤灶,幾張長條桌,十幾個老口大碗,這便支起了豆花泡饃的攤子!

鳳翔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豆花泡饃開始的

鳳翔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豆花泡饃開始的

鳳翔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豆花泡饃開始的

鳳翔塬的太陽都是賣豆花泡饃的攆出來的,絕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時,經營豆花泡饃的主人已經早早起來,打漿點豆花,支灶臺,生煤火,張桌子,擺凳子,明燦燦的電燈泡映照著黑暗中忙碌的身影,待到一切準備就緒,第一撥趕時間上工的食客已經坐在了長條凳上。鼓風機勁力十足的煽風點火,老黑鍋中雪白的豆漿開始慢悠悠地翻滾,按著份量抓足切成條狀的鍋盔饃,一股腦拋進熱氣騰騰的大鍋中,手中的大笊籬撥拉幾下,瞬間燙軟的饃片重又迴歸碗中。撒鹽,來幾勺紅油辣椒,再舀幾勺白湯,一碗正宗的豆花泡饃上場了。

鳳翔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豆花泡饃開始的

鳳翔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豆花泡饃開始的

我對豆花泡饃有一種打小就有的怪癖——喜歡露天下的豆花泡饃攤,這是一種難以解釋的嗜好,就像是從小就被灌輸在腦子裡的思維定勢——能看見大鐵鍋裡的翻滾的豆漿,能看見切的整整齊齊的鍋盔片,似乎這樣看著,嘴裡吃著才有豆花泡饃的感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還是沒有上學的碎娃,爺爺會在大冬天的早晨從被窩裡拉我出來。這是爺爺享有的特權,只有他才可以隨意去村子的皂莢樹下吃豆花泡饃——儘管一碗只要兩毛錢!爺爺的腋下夾著家裡蒸的大饃饃,右手牽著我,爺孫倆一前一後的朝著皂莢樹走去。天氣就像最近姍姍來遲的冬天,說一句話都可以清清楚楚看見白氣!我不知道豆花泡饃的碗為什麼會如此大,大到我可以把頭全部裝進去!切好的蒸饃足足盛了飽飽一碗,爺爺要過來一口小碗,連湯帶饃給我勻了半碗。冬天的村子冷到不敢出手,但有這麼一碗滾燙的豆花泡饃卻可以驅除一切寒冷。我對豆花泡饃的確切記憶應該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鳳翔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豆花泡饃開始的

鳳翔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豆花泡饃開始的

鳳翔人為什麼會如此痴迷於此種簡單的餐食?這或許是接輩傳輩的舌尖上的習慣吧!鳳翔塬處於八百里秦川的西端,農作物以小麥和玉米為主,單一的飲食構成亟需高蛋白的補充,睿智的老祖宗竟然從毫不起眼的黃豆中創造出了流傳至今的豆花泡饃,這實在是秦人在飲食發展中所做出的不容忽視的貢獻!當然,平民老百姓不會因為一碗豆花泡饃而去追根溯源,不會因為自己是秦人的後代而倍增自豪,一碗豆花泡饃只是一頓簡單不過的早餐,從中汲取營養,汲取力量,為生機而奔波的一天就是從最熟悉的豆花泡饃開始的!

豆花泡饃是老百姓的習慣早餐,對於上個世紀末期的大多學生來說,一碗豆花泡饃見證著支離破碎的學生時代的清貧。我對豆花泡饃最深切的感知就是在初中畢業前的最後一年。為了能騰出時間學習,我與堂弟借住在叔父的辦公室——他是我的叔父,亦是我的老師。每天早晨五點多,跟著學校長跑隊的同學跑完八公里的常規路線,肚子早已經餓的咕咕叫,顧不得洗簌,我拿著家裡帶來的大饅頭直奔學校門口的豆花泡饃點。一碗豆花五毛錢,若是隻要湯,不要豆花,便可節省下兩毛錢。半年多日日不變的豆花泡饃,我幾乎都是沒有加過豆花,一大碗的泡饃要加幾次白湯,當然,加湯免費,濃厚醇香的豆漿足以支撐我完成最辛苦的半年學業,簡單的餐食所提供的營養讓我挺過了最困難的日子,至少可以減少向父母伸手要錢的困境。可自己到現在還是喜歡豆花泡饃的味道,大碗氤氳的熱氣可以隨時勾起我的回憶,這是無與倫比的最幸福的時刻。

鳳翔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豆花泡饃開始的

鳳翔的豆花泡饃隨處可見,經營豆花泡饃的攤點也是日更迭新。鳳翔人對於豆花泡饃的要求是絕對挑剔的,往往有新開的店面在起初都是誠信經營,碗裡的白湯都是香醇濃厚,隨著食客越來越多,小店的收入也日漸看漲之時,一些“精靈”的店主便會起了心思,原來能賣五十碗的白湯隨隨便便就可以賣到七八十碗,看似手法經濟,實則哄騙不了對於豆花泡饃最具鑑賞力的食客們。湯淡而清,一口豆漿穿腸過,全然感覺不到豆香的時候也就預示著店家的生意要開始走下坡路了。果不其然,一段時間之後,紅火一時的店面已經關門大吉,或許沒有幾天,又有一家某某豆花泡饃店重新開張!

外地人對於鳳翔的印象不再僅限於三絕——東湖柳、西鳳酒和姑娘手了!估計豆花泡饃應該算得上第四絕,但外地人絕對想不到火熱的豆花泡饃僅僅是早餐,這讓遊覽觀光一天,本想著咥一碗地道正宗的鳳翔豆花泡饃的願望落了空。幸好,大鳳翔地大物博,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在鳳翔住宿一晚,早晨與鳳翔人一起吃豆花泡饃或許是不錯的選擇!國慶節期間的某一個早晨,我坐在小區外面的豆花泡饃點排隊用餐,一隊西安遊客蜂擁而至,相機狂拍,口中稱讚,店家被這大陣勢嚇了,不停地催促著老伴出來幫忙。這絕對是西安人吃到的最地道的豆花泡饃,省城也有許多的豆花泡饃店,相聚三百里,水質的不同也造就了豆花泡饃口感的反差。西安人風塵僕僕地趕到大鳳翔就為了一口地道的豆花泡饃,鳳翔人的驕傲何時會像蘭州牛肉拉麵一樣走向外面更廣闊的天地?

鳳翔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豆花泡饃開始的

鳳翔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豆花泡饃開始的

鳳翔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豆花泡饃開始的

表弟在寧波上班好些年了,能說幾句順溜的當地話,言談舉止已經融入了大城市的節奏中,但表弟始終忘不了家鄉的豆花泡饃!聰明的弟妹想出了令人叫絕的方法——用豆漿機磨出白湯,自己在電餅鐺裡烙餅子,備好紅油辣椒,切好蔥花香菜,一碗沒有豆花的鳳翔豆花泡饃就出現在了千里之外的寧波一處住房內,熟悉的味道,熟悉的滾燙,一口熱湯下去,整個腸胃都是熨熨貼貼!表弟幾乎每隔一兩週都要在朋友圈裡曬曬自己炮製的豆花泡饃,我知道,這是想家的時候,豆花泡饃帶給他的還有親切的媽媽的味道!

鳳翔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豆花泡饃開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