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無力,就要加強股四頭訓練?從肌動學認識史看待這個問題

我們經常遇到許多人,由於膝蓋問題,膝蓋虛弱,經常會被建議訓練股四頭肌(大腿前肌)。一般認為,膝關節出現問題的原因就是因為股四頭肌無力,無法吸收地面衝擊力,所以造成膝關節受傷和退化。

膝蓋無力,就要加強股四頭訓練?從肌動學認識史看待這個問題

​然而,在臨床上,仔細觀察這些不斷訓練股四頭肌的人,實際上並沒有因此改善症狀或達到預防膝關節損傷(膝關節退化和膝關節損傷一如既往)的效果,這是什麼呢?

這就要從人類對肌動學的認識史開始說起,讓我們以膝蓋彎曲和伸直行走這個動作為例:

膝蓋無力,就要加強股四頭訓練?從肌動學認識史看待這個問題

​過去傳統的思維是用2D平面思維來看待這個問題,據信,膝關節行走是股四頭肌和膕繩肌(大腿後肌)反覆交替收縮的聯合動作,因此,只有在膝關節出現問題時,才被認為要加強股四頭肌的訓練。

膝蓋無力,就要加強股四頭訓練?從肌動學認識史看待這個問題

​後來的思維是從3D空間的概念來看待這件事,認為膝蓋能夠行走的原因不僅僅是大腿前後肌肉的交替收縮,還有一個重要的肌肉會參與,那就是控制下盤穩定相關肌肉群。這意味著臀部肌肉群和核心肌肉群首先需要穩定下盤,這樣下盤才不會倒(不會搖擺),膝蓋才能做出進行彎曲-伸直的行走動作,因此,當膝蓋有問題時,練習下盤穩定性是很重要的。

現代的最新思維是用4D的時間和空間概念來看待這個問題,人們認為膝蓋能夠行走的原因不僅僅是腳盤穩定性和膝蓋彎曲、伸直等相關肌肉群一起收縮,更重要的是什麼時機點,哪個肌肉群要先收縮,這屬於大腦控制的方面。

膝蓋無力,就要加強股四頭訓練?從肌動學認識史看待這個問題

​例如,下盤穩定(核心肌肉和臀部肌肉群應提前用力,先穩定身體和下盤),最後膝蓋才用力。然而,久坐不動的人往往會減慢臀部和核心肌肉收縮的時間,這會大大增加膝蓋的負荷(因為在全身穩定之前,膝蓋會獨自承受所有的壓力)。因此,最終認為膝蓋有問題,更重要的是應該要訓練這些肌肉群收縮時機點的控制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